APP下载

浅析《在悬崖上》的叙事声音

2020-08-13戴赐霖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丽亚圆融奈特

摘要:《在悬崖上》初刊于1956年《文学月刊》9月号,因以婚外恋为题材,与当时主流意识相悖,引起较大争议。“文革”后,文学界重新分析、评价,挖掘其价值。可见,该文本具有被关注的意义。作者巧妙借男主人公的“有限视野”营造误会,又借旁观者评价,构造故事内外叙事的圆融。

关键词:在悬崖上;叙事声音

中图分类号:1207.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018-01

一、引言

《在悬崖上》以婚外恋为题材,叙写“我”与妻子的感情经历、遇见加丽亚后的出轨过程,和回归家庭的最终结果。文本数次写到旁观者的评价,刻画妻子的温柔和俄罗斯姑娘的奔放。两相对比,恰恰为“我”出轨提供合理性。正是与妻子感情的顺畅、平淡,推动“我”在遇到新人后,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觉,从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故事内外叙事声音在文本中交替出现。故事内叙事揭示主人公的观点、态度,推动情节发展。其主观色彩显而易见,又与一人称视野配合,形成情节步步深入的独特结构。故事外叙事是对人物的直接形容,揭示加丽亚与妻子的性格,与故事内叙事照应,达成圆融。

二、《在悬崖上>的叙事声音

(一)故事内外叙事

故事内叙事者,是参与故事的主人公,在情节发展过程里起一定作用,并表达主观情感、态度。文本中的“我”屡次对妻子和加丽亚做出评价,表示对方的做法是何用意,如:“从这以后,她对我更亲切了。不仅在思想上督促我进步,生活细节她也处处操心。……她要求替我管账,从此我不仅每月过的都很富裕,而且能按月积蓄一点钱。”恋爱时,妻子是青年们的领导人,“我”对她相当尊重,也在生活中被她改变,思想和行为上都取得进步。对方的督促使“我”向组织靠拢,甚至在设计房间时,一改往日浮夸,变得朴素。各方面的发展推动两人走得更近。对加丽亚的描述则相反:加丽亚换了一身漂亮的衣服。音乐一响,我俩就旋风似的转过了整个大厅,人们那赞赏的目光紧迫着我俩闪来闪去。”加丽亚热情奔放,是她吸引“我”的原因之一。从前文来看,“我”与妻子的相识相当平淡,即使走向婚姻,也未必经历热恋,与加丽亚的交往恰好补足空缺。“我”从未游离在两人之间,后者出现后,便逐渐向她靠拢,走向出轨的边缘,后是婚姻的破裂。她带来的新鲜的体验,成全了“我”经历的不同。

故事外叙事是对一人称叙事内容的补充,为主观看法提供表面的合理性。它在文本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对加丽亚的描绘:“设计院来了一个才从艺术学院毕业的、作雕塑师的姑娘,叫加丽亚。她父亲是位音乐教授,母亲是个德国人,她北京话和柏林话都说的挺流利。”这是加丽亚的出场。那时,我”与她并不相识。文本未直接交代,这是叙事者所打听的内容,这一了解超出“我”的认知,属于故事外叙事。此处的人物描绘恰与下文中的叙事一致,正是故事内外叙事圆融的表现。而文本第二次出现的故事外叙述,是妻子与“我”吵架时的愤怒,她的眼神表示忧郁和怀疑,但这并非作为“我”作为旁观者可得知的信息,也超出了主观判断的意味。

(二)叙事声音的两次切换

文本开头,寝室的人说起恋爱经历。一人讲述,其余人认真聆听。环境是平静的,轮到主人公时,就更加沉寂,与他和妻子平淡的恋爱过程形成映衬。正暗示“我”难以启齿,心中羞愧。那时,妻子是青年的带头人,我,初来乍到,难免抱有敬仰之心。看似这份情感不够平等,但妻子的表态让其稳定,显出和谐。双方经过了理性考虑,身份上的不平等被掩盖。

文本结尾处,大家听完故事,追问“我”与妻子的近况。叙事者没做正面回应,只邀请听众至家里做客,亲眼看看。三口之家的热闹不难想象,留白的效果正在于此。两次叙事声音的切换对氛围的构造起不可或缺的助力。

三、結语

作为写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短篇作品,《在悬崖上》不同于主流小说,其题材是另辟蹊径的尝试。俄罗斯姑娘加丽亚大胆、热情,工作调来此处后,遇上缺少热恋的“我”,与之发生接触,并产生叙事者眼中的误会。正是不同于当时主流思想的人物形象,使得小说创新,在当时掀起波澜,获得关注。

交往时,加丽亚不曾明显表露心意,始终带有引诱对方付出,和享受对方付出的意味。“我”因好奇越陷越深,好在最后悬崖勒马,勇敢挽回。文本以叙事者的主观看法引导读者,使得情节的发展顺畅、符合逻辑。故事内外叙事的圆融,是主人公的叙事与未知信息的整合,在文本中,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先一步以故事外叙事勾勒人物形象,奠定情节基础,引导读者接受叙事者情感、态度,则是高妙的叙事手段。

参考文献:

[1]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M].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2]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谭君强.叙事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赵磊.情感:一种历史的记忆——<在悬崖上>解读[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 (05).

[5]杨丽芳.解析邓友梅小说<在悬崖上>[J].学周刊,2018 (12).

作者简介:戴赐霖,现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丽亚圆融奈特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无尽圆融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
我的莫丽亚
圆融中心
稚拙率真 圆融大气
奈特不确定下考虑红利和机制转换的最优消费投资
圆融和美,上善若水——邹惟山十四行诗管窥
Method of military software security and vulnerability testing based on process mutation*
Immobilization of Papain in Biosilica Matrix and Its Catalytic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