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的多元支撑:基于神话的文学研究
2020-08-13陈子俊
古希腊文学,一直被学者认为是西方文学的源头。而古希腊文学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童年回忆的古希腊神话。赫西俄德的《神谱》给我们展示了以宙斯为首的诸神所构建的“奥林匹斯神话系统”。本文就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广义层面,对古希腊神话背后的支撑因素进行探寻,更深层次地剖析古希腊文学给我们留下的时代哲理。
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神话兴起。作为西方文学的萌芽,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学艺术的诞生。无论是以后的罗马文学,又或者当下的欧美文学,无不从中汲取养分。而古希腊神话传说之所以成为亘古不变的经典,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希腊时代最为质朴的早期人类生活、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人生观、世界观等。这些因素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世人,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一、客观因素
(一)地理环境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的东北部、欧洲南部。在文化地理上,古希腊是指爱琴海地区,主要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爱奥尼亚海上诸岛,以及今天的土耳其西南海岸,是个典型的海洋文明国家。面对这种四面环海的恶劣地理环境,航海成为古希腊人唯一的生存手段。于是,古希腊人只能通过海上贸易、海外殖民拓展、掠夺资源的方式得以生活。在反复不断的航海途中,古希腊人长时间处在一个对前方充满未知的高度警觉的状态,这一因素直接逼迫他们形成勇于冒险、英勇善战的特点。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这一特点在诸神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女战神雅典娜恐怖好争,领军不疲,是一位威严的女神,喜好呐喊、战争与战斗。[1]同时,面对前方的未知,开拓创新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那这就使得古希腊人追求创新,并将这一品质赋予大地之母盖娅的儿子普罗米修斯捏土造人这一创世神话中。
古希腊文明初期,希腊的生产力发展还处在低级阶段,希腊原始氏族社会依旧把生存作为第一要务,认识论中还未形成成熟的伦理道德,这就使得古希腊人在崇尚个性自由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束缚,思想的自由为文学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古希腊人更容易、更广泛地接触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从非自身文化中汲取灵感和素材,将这些异域文化逐渐一体化,这就造成了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神大多以完美的形象出现,形成了神与人之间的强烈对比冲击。
随着希腊社会形态的演变,人类社会从远古时期的野蛮逐渐变得成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从简单的血缘、亲属、部落,蜕变成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社会阶级为主导的目的性人际关系。为了更好地融入日趋复杂的利益社会,人要通过不断地思考、理解,才得以进步。所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会夹杂着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思考,被赋予了人性的色彩。
(二)社会形态
古希腊社会是个父权制社会,社会的统治者是男性,秩序和法律的制定者是男性,甚至只有男性才属于城邦的公民。因此,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体系也是围绕着男性的世界观展开的。女人和奴隶、外邦人是归属于同一个等级的。《神谱》中,赫西俄德表达了对妇女的偏见:在高处打雷的宙斯所制造的、为会死男人所制造的祸患——女人,总是与令人烦恼之事相伴[2]。赫西俄德认为,男人虽然是女人生育的,但却不是女人创造的,两性都拥有各自的种子,男性的种子只能生育出男性。很显然,在古希腊神话观念里,女人是多余的,是男人们的灾星,就是因为有了女人,男人才不得不依靠女人来繁衍后代。最早的雅典人并不是两性结合的产物,而是他们分离的产物。那么,离开女人,男人又是如何诞生的?在这一点上,土生神话给男人们提供了最有力的解决办法:传说雅典早期国王科刻洛普斯和厄里克桑尼乌斯就出生于大地;而在阿卡狄亚,阿卡狄亚人也以土生土长自居。后来在古希腊神话中,也出现了普罗米修斯捏土造人的故事。土生观念就是父权制的产物,土生神话所宣扬的,是民主政治的平等,实质上是男人间的平等以及性别歧视。雅典娜就是父权制最坚定的维护者,她是从父亲宙斯的头脑中诞生的,是个“父亲的孩子”[3]。在后来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主神地位的神话中,雅典娜的当选使得妇女们丧失了选举权和儿子继承母姓的权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三)美学阶段
古希腊神话传说诞生于公元前 12世纪到 8 世纪,通过对比时间,当时的古希腊正处于艺术极盛时期,不仅仅原始时期的神话广泛传播,戏剧、雕塑、建筑、绘画、音乐等都取得辉煌成就。与此同时,研究哲学成为时下流行,大批哲学家开始对艺术的思辨性进行浅度的探索研究,随之产生了最早的美学思想。这个时间的古希腊文学,正处于美学发展的最初阶段——自然哲学阶段,也是哲学的“本体论阶段”。这一阶段中,哲学的焦点在于探索超越于人与万物、给人以万物已存在根据的本体,解答世界是什么的根本问题,并且以概念的逻辑推论建立起一套关于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纯粹原理[4]。而美学观点是把美看作自然本身的一个特质,从而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在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家毕达哥拉斯就以数学为突破口,把数提升到本体论层面,认为数的原则就是万物的原则。他坚信,音乐的和谐与生活的和谐息息相关。一与多,直与弯,静与动,善与恶,美与丑,雌与雄,光明与黑暗……都本着数的原则。所以,完成了希腊神话统一的《神谱》,开篇就述说缪斯女神的特点,缪斯(Muses),在古希腊文Mousai中意为“唱出的语言”,她们总共有九位,是希腊所特有的文艺女神。在“奥林匹斯神话系统”中,出现了以宙斯为中心的12位主要神祇,共300多位神灵。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评价的那样:“这个象征性谜语的解释在于显示出一种自在自为的意义,在于向精神呼吁说:‘认识你自己!就像著名的希腊谚语向人们呼吁的一样”[5]。“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就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古希腊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他们把对社會和自然的思索凝结于神话具体细节之中,使得古希腊神话传说成为“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6]。
二、主观因素
(一)宗教观念
古希腊人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这种多神信仰的宗教早期阶段具有鲜明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色彩,这些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愿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希腊的万神殿中,奥林匹斯的12位主神不仅是人们信仰、崇拜的对象,他们所象征的正义、光明、智慧、勇敢、美丽等品格也正是希腊人的社会理想、人生追求的反映。希腊人将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寄托于神灵,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和崇拜活动去寻求神灵,从而找回那些梦想与希望。因此,神话中的神灵观念正是希腊民族精神与理想在宗教里的体现。
1.泛灵论
弗洛伊德认为神话起源于古代人的“白日梦”,最早出现的神灵应该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神”,而这些“自然神”是由人建立起来的,他们的思维是通过人的实践和想象产生的。所以,这就导致了神和人一样,有五官四肢,有七情六欲。五官四肢是肉体,那么,七情六欲即为“灵魂”。原始人类认为万物皆有灵魂,而且这些灵魂是可以互通、互换的,这就是古希臘神话传说中神的形象外貌与人无异,思维方法、处事习惯都近乎人的原因。
2.宿命论
希腊神话中也包含了很多人与自然对立的故事,但事实上,自然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而神的意志是不可抗拒的,是不被人的行为所改变的。这就是古希腊宗教中的宿命论。神的意志降临在人的生活中,就变成了无法逃避的命运,服从命运的宿命论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俄狄浦斯还未出生就被神预言了“杀父娶母”的悲剧命运,惨遭父母遗弃,长大后他得知神谕后,想要逃出命运这个怪圈,结果在逃离的过程中阴差阳错的离命运越来越近,最终还是被命运之手牢牢抓住,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二)思维模式
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美”。在希腊的雕塑艺术中,宙斯的形象特征是隆起的额头、浓密的鬈发、威严的双眼、成熟男性的脸庞、结实的肌肉、干练的四肢。他的标志是象征着无上权力的权杖、闪电,伴随其左右的是雄鹰。天后赫拉掌管婚姻和生育,除了权杖和皇冠外,就是代表着已婚女性的面纱,伴随左右的鸟是布谷鸟。而且“奥林匹斯系统”中,还有专司美貌的女神——阿芙洛狄忒,她拥有古希腊最完美的身段和样貌,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象征。希腊人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奉旨为神明,因此,在希腊神话中,无论是神明还是英雄都具有人的体型,神祇比人更像人,正是因为希腊诸神在肉体上具有模范性、典型性的特点,所以才被人们所崇尚。在希腊神话里,美是财富、是力量、是精神的寄托、是追求的无限能量。为了得到美人,神和人会用尽一切办法去争取,不惜以暴力或者欺骗的方式。相同的,神话中对于“美”的追求还体现在美誉上,三位女神抢夺金苹果的神话就是对美誉崇尚的最好例证:在婚礼上莫名出现了一个刻有“献给最美女神”的金苹果,这遭到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的争抢,分别给出财富、智慧和美女作为诱惑,最终裁判者帕里斯还是选择了美女,这就意味着爱与美之神获得了认可,而这场争夺虚名的比赛导致了地上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这些神话中的细节无不在暗示古希腊时期,希腊人的思维模式是由内而外的,他们先考虑自身的相关利益,把自己放在核心位置,更加关注自我欲望的实现,其个人意志占主导地位。
(三)价值体系
1.人本主义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神与人同形同性,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就是掌管畜牧和信息传递的赫尔墨斯。赫尔墨斯的神像没有任何不寻常之处,所有的配饰都来自民间,他不比人多什么,也不比人少什么。他雕像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完完全全按照人来雕琢,寻常到以至于没有任何附加的东西表明他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诸神不仅与人有相似的外貌,他们也会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他们渴望爱情,追求向往的生活,具有人类勇于冒险的精神。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人的缺点:仇恨、嫉妒、好色、滥情……代表着纯洁的智慧女神雅典娜也会因为嫉妒普罗米修斯而对人类做出残忍的事情。西方价值体系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强调个人主义,推崇个人意志,倡导人的欲望和人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神话世界里无论是人还是神,都极力追求美的外形、美的名声。这种不加修饰的渴望实则上是把欲望放在了首位,强调了人自身的存在,承认了人的本性需要。神话中生命对美的追求,是现实社会人的欲望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有设计的想象来建设神话世界。这种视美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完美诠释了希腊社会高度的人本主义思想价值。
2.复仇主义
古希腊神话之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诸神之间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和南征北战的讨伐战争。透过这些精彩的故事情节,我们发现这些战争、攀比、杀戮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复仇。甚至还创造了欧墨尼德斯这一复仇女神的神祇形象。复仇神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如宙斯因替被杀害的儿子扎格柔斯复仇,用闪电击毙提坦们的血亲复仇主题;如阿克泰翁因为无意中看见阿尔忒弥斯沐浴而被变成了一只鹿,并被自己的猎犬撕成了碎片的荣誉复仇主题;还有以多情神父宙斯和嫉妒女神赫拉为主要人物的爱情复仇主题。
复仇是人们在法律成熟之前所奉行的解决仇恨的通行法则。复仇完全是个人自发的一种行为。最原始的复仇是早期人类对亲人或同伴被杀死的本能反应,他们以“血债血偿”这样的血腥方式来惩罚杀人者,并用复仇这一行为来表达自己对死者的至深情感。布留尔说:“他们首先必须让死者得到满足,要是不给他们报仇,他们有一切理由应当害怕;所以他们无论如何有义务要杀死什么人,而这次灾难的肇事者自然是最适宜的报仇对象了。”[7]直到希腊城邦制度建立,这种血族仇杀才被明令禁止,才“把血族复仇的古代惯例,转化为国家负责惩处犯罪行为的刑罚”[8]。
三、结语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的集中体现。正如学者所说:“希腊神话是我的精神家园,那里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即便是鬼灵精怪,也能引发美感。”[9]虽然古希腊神话传说这一幻化出来的文学是我们遥不可及的世界,但与其反复沉浸在这虚无缥缈的幻境之中,不如将它重新栽培到哺育它成长发展的古希腊土壤上,追寻它的历史源头和文化内涵,品味那个辉煌时代给人类文明史、人类文学史留下的厚重而多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赫西俄德.神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925–926.
[2]赫西俄德.神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98–600.
[3]埃斯库罗斯.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738.
[4]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3.
[5]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7.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1.
[7]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59–360.
[8]顾准.希腊城邦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9.
[9]王以欣.神话与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88.
作者简介:陈子俊(1999—),男,汉族,江苏靖江人,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孙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