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采药录》炮制技术的整理及特色探讨
2020-08-13夏荃
摘要:民国时期萧步丹所著《岭南采药录》,为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本草古籍,记载了多样化的中药炮制加工方法,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书中记载的中药炮制特色包括:修治法应用最普遍、炭药临床应用广泛、炮制辅料种类多样、蒸制法多采用反复多次的蒸制工艺。通过研究《岭南采药录》,可传承、保护岭南特色炮制工艺,为岭南特色炮制技术的创新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岭南采药录》;萧步丹;中药炮制;民国时期;岭南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0)04-0045-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0.04.01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ocumentation and Discuss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Ling Nan Cai Yao Lu
XIA Quan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Ling Nan Cai Yao Lu is an ancient Chinese herbal book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ritten by Xiao Bu-dan with great influence, and it records various types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hich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preparation processing, water processing, fire processing, water-fire processing and oth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recorded in the book include: preparation processing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charcoal medicine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cessing accessories are with various types; the steaming method mostly adopts the repeated steaming process. Through the study of Ling Nan Cai Yao Lu, Lingnan characteristic processing technology can be inherited and protected,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on Lingnan characteristic process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Ling Nan Cai Yao Lu; Xiao Bu-dan; process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Lingnan
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还有不少道地药材,素有“南药”“广药”之称。岭南本草古籍中以民国时期萧步丹所著的《岭南采药录》[1]最具影响力。书中记载了大量岭南特有中药的性状、功效与用法,也记载了多样化的中药炮制加工方法。目前研究多以校注和本草考证为主[2-4],对书中的炮制内容多有忽略。故本文对《岭南采药录》中的炮制技术进行整理,并对其炮制特色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药炮制理论与技术。
1 《岭南采药录》炮制方法整理
《岭南采药录》现存刻本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萧灵兰室铅印本流传最广。2009年,广东科技出版社以此为底本出版影印本。本研究所引文字以该影印本为准。
《岭南采药录》全书收载中药482种,所载药物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很多药名中包含广东方言,如竻(刺)、蔃(根)等。共有161种中药记载了明确的炮制方法,占药物总数的33.4%。由于不同药用部位可能有不同的炮制方法,共记载炮制方法216次。所涉及的炮制方法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五大类。具体炮制方法统计分析见表1。
2 《岭南采药录》炮制特色分析
《岭南采药录》中记载的炮制方法多样,且大多步骤简单,方便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颇具特色。
2.1 修治法应用最普遍
修治法是书中出现最普遍的一类炮制方法,包括去毛、捣、磨、切、晒干等方法。通过去毛、去黑皮等净制方法,既可去除非药用部位,使药物洁净,达到净制的目的,如山慈姑入药宜去毛壳,金线钓蝦蟆去黑皮等;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如药物表面或内部的绒毛,服后可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因此,芦橘叶(枇杷叶)、金樱子均要求去毛。
经统计发现,修治法中捣、磨、研等破碎方法應用最多,共出现了128次,占59.3%。书中所载中药多治疗疮痈肿毒、跌打、疥癣等病症,破碎方法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与多采用外治法有关。通过破碎的方法,方便药物使用及进一步炮制与制剂。中药鲜品常采用捣汁、捣烂等方法,如马齿苋捣汁、大飞扬草捣烂等。干燥药材则通过捣、磨、研等手段破碎,如乌桕研烂、猪腰子研细末等,可以改变药物的质地,便于外敷、涂、搽等操作。粉碎成末后,也便于加入各种辅料,如香油、酒、蜜等,简单调和、浸泡,制成外用膏剂与酒剂。
2.2 炭药临床应用广泛
炭药用于临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同于现代的炒炭法和煅炭法,《岭南采药录》中,无患子、丁癸草等14味中药分别采用了火煆存性、烧灰、炒黑等直火烧的方法制炭。其中火煆存性的使用频次最高,共有11味中药使用了该方法,如无患子、丁癸草等。本草考释的书中[2-3],均将“煆”字写为“煅”,本文遵从影印本的原貌,仍记为“煆”。“煆”与“煅”经常被混淆,有学者认为,二字音义俱异,“煆”的意思为“烧令赤”;“煅”的正字应为“锻”,指将金属加热后锤打定型。煅是煆的俗字[5]。《岭南采药录》中,未出现“煅”字,均为“煆”,根据上下文理解,应为火上烧的方法。
中药制炭后,味变苦、涩,使药物产生或增强止血、止泻的作用。受元代葛可久“红见黑即止”观点的影响,炭药止血理论尤其得到广泛的认同[6]。但在《岭南采药录》中,炭药的临床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凤眼果,治小儿烂头疡,火煆存性,开香油搽之”;“野麻根,舒筋续骨,炒黑调酒服”;“水流豆,烧灰可以搽癣”;另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疮疖(杉树皮炭)、瘰疬(丁癸草炭)、火伤(竹捲心炭)、痔疮(凤眼果果荚炭)、烂脚(石蟾蜍炭)等病症,而不局限于“炭药止血”或“炭药止泻”的认识。炭药的广泛应用往往被忽视,《岭南采药录》中的这些记载,可以给炭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3 炮制辅料种类多样
《岭南采药录》中记载了多样化的炮制方法,炮制辅料的应用十分普遍,辅料的种类也多种多样。除了黄酒、蜜、米等常用辅料外,还有童便、黑醋、酒糟、热饭等较少使用的辅料品种,具体如表2所示。
书中还有多种辅料同时使用的情况,如“文树兰,消热毒、敷疮,酒糟、蜂蜜或片糖同捣”;“猪仔笠,和童便、姜汁、黄酒、盐水,十蒸九晒”等。炮制过程中辅料的应用,既可以与药物一起发挥治疗作用,又可以作为溶媒,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还可起到黏合、赋形的作用,以便于制剂。其中,酒糟、黑醋、片糖、黄糖、白蜜等辅料颇具特色,但具体来源与炮制作用尚不十分明晰,值得进一步研究。
2.4 蒸制法多采用反复多次的蒸制工艺
《岭南采药录》中共有11味中药用到了蒸制法,其中8味药采用了“十蒸九晒”的蒸制工艺,如豨莶草、独脚仙茅、穿破石、九信药等。古语中,“九”与“十”并非实数,往往泛指多次。“十蒸九晒”指多次蒸晒、反复操作的炮制方法,与古医籍中通常记载的“九蒸九晒”的炮制方法相似,可以达到增强补益作用或降低毒性等目的。如九信药为有毒中药,治疗严重跌打损伤时,采用“十蒸九晒”的炮制方法,可以降低毒性;猪仔笠,加童便、姜汁、黄酒、盐水4种辅料,“十蒸九晒”可以增强补益作用,达到润颜益精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除豨莶草和独脚仙茅的蒸制法见于炮制专著外,其他几味中药的蒸制法均少有记载,目前也很少被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3 小结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很多特色炮制方法分散在各医家著作中,值得深入挖掘、整理。探究地方特色炮制工艺的演变脉络是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基础,对地方特色炮制工艺进行挖掘、整理,可丰富炮制内容,开拓研究思路[7]。通过对岭南地方医药文献的研究,可以充分挖掘岭南炮制特色,有助于传承与发扬岭南传统炮制技术,促进和推动炮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萧步丹.岭南采药录[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2] 周劲松.岭南采药录考释[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3] 马骥,刘传明.岭南采药录考证与图谱(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6.
[4] 梅全喜,李红念.论《岭南采药录》对广东地产药材应用、研究与发展的贡献[J].中药材,2012,35(9):1524-1527.
[5] 范登脉.“煆”、“煅”音义考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6-107.
[6] 单鸣秋,张丽,丁安伟.中药炭药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 39(4):631-634.
[7] 夏荃,鲍倩,高巍.从岭南医学特点探讨岭南炮制特色[J].中药材, 2017,40(6):1318-1321.
(收稿日期:2019-11-22)
(修回日期:2019-12-14;编辑:郑宏)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3003);广东省科技计划(2017A02021301);广州中医药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基金(2018)
第一作者:夏荃,E-mail: xia@gzu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