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学生阅读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2020-08-13尹明昊
尹明昊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中倡导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阅读思辨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课堂教学是培养思辨能力的主阵地。本文以2019高考全国卷二英语阅读为案例,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英语阅读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 增强阅读理解中的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主体作用
加强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要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了解问题生成的根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讨论、对话,探究问题的解决路径,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在2019英语全国卷2中,阅读理解A文本比较容易理解,在语篇解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重点词汇to reads中概括出本文描述的主题是向人推荐好书,那么教师可以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清几个基本思路,如,本文是一篇应用文,那么在阅读中请分清本文作者的身份和写作对象。学生经过阅读会发现第一段即出现了“Here she picks her top reads.”而结合第一段内容,是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she指的是作者Jo Usmar,那么信件中的“I”对应的也就是第一段背景中的“she”,也就是Jo Usmar。
以问题为引导,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尽快锁定关键句段,从文中寻找答案。同时以问题为引导也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思辨能力的形成就是在一步步的推理、归纳和演绎中得到提升和锻炼的。
2. 创设文本阅读语境,加强上下文语境演绎能力培养
如全国卷2中阅读理解B,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泛读了解到这是一篇记叙文,那么记叙文必然有人物、故事情节,而文本中主要讲述的是在儿童曲棍球比赛中,一个家长一开始不愿意做志愿者后来愿意做志愿者的转变过程,并由此引申出志愿者工作的乐趣。
在第二个问题中,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tug at the heartstrings” in paragraph 2 mean?在做這道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不认识“heartstrings”这个单词而觉得难以理解,但是首先进行语义分析,该单词由heart+string组成,那么该短语可能和情绪、心情有关。继而创设文本写作时的情境,感受文本中人物的立场、态度和感情,第一段提到了一位家长并不愿意做志愿者,她希望作者“I”把她作为最后一个选择。而第二段中,“I”经过一些努力让这位家长转变了想法,主动做志愿者,这个短语必然和“I”做出的努力有关,所以这个短语指的是作者说服这位家长的过程或者方法。继而教师让学生考虑,如果学生就是作者“I”,在这种情况下会他们怎么说服这位家长,最后结合下文作者提到了...single parent with four kids, dad coaching a team that his kids arent even. 很明显,作者“I”的方法是用感情打动这位家长,因为他用单亲家长,给没有自己儿子的球队做教练这两个会引起其他家长的同理心,这是人之常情,是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习惯的。因此答案B中的“feelings”有感情、情绪的意思,是正确选项。
阅读理解中,让学生创设和文本有关的情境,并站在文章作者的立场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带入自己的逻辑分析,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难理解的部分,加强语义、逻辑上的连贯性。
3. 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整体逻辑连贯意识
思维导图的主要优势是让学生跳出文本的束缚,高屋建瓴地俯瞰全文,形成整体的语篇意识,不再关注个别句子、段落的语法和意义上。如,高考全国卷2中的阅读理解D,学生在阅读中开篇看到“Bacteria”、“astronauts”、“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这几个单词,会第一时间认为这篇文章很难理解。一旦形成这种想法,在后面的阅读中就很容易局限在复杂句子的语法分析和理解上走不出来,越读越觉得困难。而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将具体某段、整篇文章中的主语提炼出来,剔除复杂句子的干扰,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
树桩思维导图能让学生迅速理清文本的篇章结构,之后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根据阅读梳理文本的主要脉络,合作解决问题。
总之,以高考全国卷2的阅读理解为案例,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和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品质,加强引导、挖掘,帮助学生养成语境推理和演绎能力,增强学生在阅读中的语义、语境和逻辑思维的衔接和连贯。
参考文献
[1]潘剑萍.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 中学课程资源, 2018(05) .
[2]林小奕. 学生思辨能力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培养[J]. 校园英语, 2017(38) .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