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间的对接路径研究

2020-08-13夏德玲束华娜

中国信息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财务院校

夏德玲 束华娜

一、引言

目前,90%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有两个,一个是财务管理部门使用的财务系统,一个是科研管理部门使用的科研系統。这两个部门虽然在各自的业务管理上实现了信息化,但在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上尚未实现有效衔接,即科研经费数据不唯一。高职院校科研处虽有科研经费管理职责,但多专注于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批、立项等管理工作,很难有精力顾及科研经费的具体花费明细。而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管理,即主要是对科研报销票据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但对科研项目的性质及相关要求如科研人员的经费支出是否超标、支出类别与项目申报的经费使用是否一致等都不了解,造成科研经费报销迟滞。且有的科研项目需要多次报销,每次都需要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手工记账,费时费力。因此,“打通”科研、财务系统平台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而且,高校科研经费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对于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向深层次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科研经费管理研究现状

(一)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及研究现状

科研经费泛指国家、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为开展各项科研活动所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如用于对新技术、新产品等的实验、鉴定等科学研究所投入的资金。

英美两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均是分散型的。英国有独立的科学研究理事会,它们是直接对政府和部门负责的,包括对科研活动的管理、科研经费的拨款等事项。而美国的科研管理是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直接负责的,内容涵盖规划国家科研战略、科研项目、协调其下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组织的科研活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组织负责本部门的科研活动、科研经费的使用及更改等。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则是由国家科技部总负责,其下设的各部委负责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有多个科研经费管理平台,且各平台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甚至在某些院校出现了科研经费多部门管理的状况,这就导致了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的局面。

我国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的。钟灿涛、王秀清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出发,并给出了相对应的方案和措施;苏飞飞、袁继英从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制度、审核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措施;黄嘉丽、姚俊生、袁仁森则从科研经费管理流程方面着手来进行研究;周记、陈营营、戴建青、张骞则从校园网络、大数据等方面对高校科研经费如何实现科学管理进行了探讨。从上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仅局限于微观层面,如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监督机制、评价体系等,缺少从根本上解决科研经费财务共享方面的相关研究。

(二)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论基础

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项目成本管理理论、预算管理理论、绩效评价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的。

1. 项目成本管理理论

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里,为实现项目目标,对项目所发生的费用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的理论。这里主要是指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实行成本管控的方式。

2 .预算管理理论

“预算”一词来源于法文,最初由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出现,后在美国发展,刚开始用于政府部门,之后被企业管理者所采用的成本管控理论。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一直实行预算管理模式,通过对人、物、财等方面的管控,来达到科研经费的既定目标。

三、科研信息化平台对接的背景分析

(一)科研平台对接面临的问题

科研预算口径与财务口径不一致、科目对接不完整问题。科研预算科目过细,项目申报的预算科目、项目批复的预算口径与财务核算口径不一致,导致后期报销出现问题。科研平台与财务平台科目对接不完整问题,如项目支出时,在科研系统中被命名为调研费,而在财务中就没有,只能划到交通、差旅费中。再如在科研中的设备费,在财务中就没有,只有固定定资产一项。

科研、财务平台对接后的数据实时问题。由于科研经费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管理,且同一个科研项目需要多次报销,因此就导致科研经费数据在科研、财务平台之间来回变动,如何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就是一个大问题。

(二)科研平台对接的必要性

解决科研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支出情况、财务管理人员记账繁琐、科研人员报销多次跑腿等问题。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行“放管服”政策,为了将国家科研资金管理政策切实落地,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就必须打通科研经费管理的平台,实现科研数据的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解决高职院校科研平台与财务平台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标准、数据分析标准、采集标准、业务标准、共享标准等信息标准,科研平台、财务平台、人事平台与大数据平台“对接”,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协调统一”。

四、科研平台对接总体架构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包括基础支撑环境层、应用系统层、支撑平台层、终端展示层四个层次。

基础支撑层: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设备、红外传感设备、物联网等;

应用系统层:应用业务系统;

支撑平台层:包括流程事务中心、消息中心、数据中心、统一认证平台等;

终端展示层:办事大厅、个性化门户等。

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IT基础设施的资源池。高职院校师生人数较多,在大用户、高访问率的前提下要保证平台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就需要采用云计算技术。它是一种在分布计算、负载均衡等的基础上,实现应用和存储的动态分配、调度和高效利用的技术。

基于BI数据仓库构建模型,对科研平台、财务平台、人事平台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加载(ETL)和整合,形成主体数据仓储;通过采集科研、财务、人事等平台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推送到各平台中进行使用,从而实现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基于Kettle的数据集成工具,对科研、财务、人事等数据进行集成,实现科研经费状态在科研、财务平台的实时同步。

五、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间的对接探索与实践

为了打通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笔者联合业务厂商、软件集成商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为契机,将学校的科研平台和财务平台“打通”:即科研平台、财务平台、人事平台与大数据中心的“三对接”,信息标准、科研项目(包括项目名称、人员、编号、资金)、科研经费支出的“三统一”。

目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系统、财务系统已基本打通,其基本情况如下:

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管理系统提交项目情况,科研处工作人员审核并确认经费及明细,对于填报错误的数据有权打回;

对于校内项目经费,科研处工作人员直接确认;对于校外项目经费,需科研处工作人员咨询财务处工作人员经费是否到账。如经费到账,则将项目的名称、项目的编号、指标来源、资金来源以及金额等信息推送到财务系统。其中,“指标来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划分为三大类:上年结转、年初预算和年终调整;“资金来源”分为四大类:学校经费、切块经费、日常公用费用和项目经费,如图1所示。

财务工作人员登录财务系统,对从科研系统推送来的数据进行确认,如正确无误则点击确认,数据被推送到科研系统,之后项目的数据就不允许修改;如数据存在偏差,则财务工作人员直接将数据退回到科研系统,由科研工作人员进行重新修改并提交;

科研工作人员如需要进行科研报销,则在科研系统提出申请,科研工作人员经项目支出进行登记,登记后的数据被推送到财务系统。科研工作者拿着相关单据去财务处报销,财务工作人员根据情况在财务系统中进行确认,确认后的数据又被推送到科研系统。到此,整个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结束。图2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系统中项目经费中“纵向经费”管理截图。

六、总结与展望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途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打通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平台。本文在梳理科研经费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平台对接的必要性,并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项目成本管理理论、预算管理理论等理论,运用云计算、BI数据仓库、Kettle数据集成工具理论,提出了科研平台对接的总体架构。通过“打通”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此来推进高职院校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教师、学生等科研人员“松绑”和“减负”,激发学校科研创新的活力,最终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

作者單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群“分阶段递进式”实训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0319);2019年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数据在职业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LZYJ45B);2017年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信息类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LZYJ02A);2020年度山东省金融应用重点研究项目“智慧校园框架下科研经费监管系统建立与对接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财务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