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新边界

2020-08-13石菲

中国信息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基建落地高质量

石菲

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数字化新时代。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趋势的崛起让线上流量不断增长,在全民经历着“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新风口的时候,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式开始了加速冲刺阶段。“新基建”背景下,新型信息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与改造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如今,“新基建”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新基建”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和趋势?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会为数字化转型带来怎样的发展浪潮?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撑又会带来哪些机遇?对信息产业能够带来怎样的变化?

为此,《中国信息化》杂志采访了河海大学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IEEE高级会员,物联网、人工智能专家韩光洁,上海科技大学教授,IEEE会士,通信技术专家杨旸,IEEE会员,工业互联网专家董琪三位专家,希望从技术、产业和政策三个层面为读者解答“新基建”背景下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加速落地,“新基建”不是特效药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各种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那么在新基建”背景下,人工智能将对行业数字化转型起到怎样的带动作用?

IEEE会员,工业互联网专家董琪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可以看到很多人工智能应用已经落地。而落地的原因是原本大家不太愿意接受的概念或者习惯,因为疫情的特殊情况被强迫进行了改变。举例来说,人工智能的外呼在之前很多人看来,只是广告骚扰电话变成了人工智能而已。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的外呼被更多地应用起来,比如在帮助社区工作者通知居民进行口罩的申领和购买等场景。而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恐怕这类应用不会有那么大范围的落地。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今年4月也开启了“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中的“上云”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是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赋智”是要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他说:“这个行动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后提出的概念。为什么中央会把数字化转型上升成为国家级战略,也是看到客观环境中人的习惯在发生改变,而在此阶段进行顶层政策设计。在政策配合了实际的客观情况下,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对企业决策者而言也是一样,在他们感知到疫情期间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后,必然会在企业中推广并大力开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并进行数字化转型。”

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对于“新基建”能否发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效益这个话题。河海大学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IEEE高级会员,物联网、人工智能专家韩光洁认为需要3-5年,即当以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数据计算与存储计算、以5G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据通信与共享技术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底座”才能被夯实,人工智能技术才可以被高效利用。

对此,董琪认为首先先要对高质量的数据进行定性。他说:“就像我们生病了去医院进行检查,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开具不同的检查项目。医生的诊断是用经验加排除法的方法诊断病情,如果一个人得了冠状病毒肺炎,而医院没有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设备,那么医生很难清晰地知道患者是否感染冠状病毒。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我们提供了繁多的其他数据,医生也只能凭经验判断,而人工智能同样也会无计可施。在这里冠状病毒核算检测的数据就是一个关键的高质量数据。”

所以,在仅有数据但没有关键或者高质量数据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很难进行高效的利用。而每一种人工智能的应用,都需要类似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这类的关键高质量数据,这些数据需要随着不同人工智能应用逐步被发掘。所以不能把“新基建”当作会立即见效的“数字底座”特效药,而应当持之以恒地在各项应用中逐步寻找我们所需要的高质量关键数据。

董琪表示:“如果要我预估中国社会多久才能供应高质量的数据,需要结合各行各业的数字化重视程度才能分析判断。所以根据行业的不同,我预计在未来10—50年内会供应足够高质量的数据。”

5G依然属于基础建设期,重点挖掘刚性需求

在产业层面,5G、工业互联网、电动车行业都在“新基建”大潮下获得了快速发展机遇。

对于5G的发展,上海科技大学教授杨旸表示,2020年依然属于5G的基础建设期,考虑到5G标准的进程,5G的应用落地还是会率先从eMBB场景开始,重点是要深度发掘个人用户对高带宽、大速率的刚性需求,移动高清视频和在线互动游戏可能是最好的机会点,但在限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盈利,对运营商来讲,是个大难题。

长期来看,5G在各个行业的成功应用才是真正的商业爆发点,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特别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最近确定了针对URLLC和mMTC物联网场景的技术标准方案,这是很大的利好消息。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5G+智慧医疗、5G+互联网+智能制造、5G+智能电网、5G+车联网、5G+智慧教育、5G+智慧港口、5G+超高清制播等行业应用场景的落地和推广。

杨旸认为虽然5G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但是跨界发展之路必定充满艰辛,最困难的是行业标杆企业要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成熟的盈利模式、乃至现有的组织管理架构,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拥抱5G带来的新变化,与信息通信科技企业一起携手,积极推动和引领5G时代的科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宏大潮流。

在電动车领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逐步落地后,以汽车为中心的出行,生活,娱乐,旅游等等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和流量,电动汽车将成为流量的新入口。从几年前开始,互联网的战争已经延伸到汽车制造领域,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启了和电动车制造企业的合作。如华为与比亚迪合作,腾讯注资蔚来汽车,阿里对高德和小鹏汽车的投资,美团投资理想汽车,百度投资威马汽车等。

在“新基建”的加持下,未来电动车行业会得到快速发展。在泊车、堵车、高速路上驾驶等领域有望迎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落地,车联网将成为关注焦点,而与之相适应的智慧城市领域也会迎来进一步升级发展。

同樣,工业互联网领域也迎来诸多利好,地方层面相关部署正密集展开,企业巨头也纷纷抢滩赛道。

释放公共数据潜能,创新数字应用场景

由于大部分数据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如果政府各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开放数据的使用权限,将开启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不仅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落地,也有利于释放更多的数据价值,进而拉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

在法律法规方面,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进行了审议,7月3日起至8月16日,在中国人大网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该草案对于“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提高政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提升运用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保障政务数据安全”;“国家机关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数据”等。

在数字经济驱动下,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开始加快数据开放的速度。

2020年6月11日,北京市加快“新基建”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潘锋介绍,北京将加快实施全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推动市级大数据向各区开放共享。健全公共数据目录,统一数据接入的规范和标准,制定数据开放计划,优先将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行业增值潜力显著的公共数据纳入开放清单。

潘锋称,北京将依托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在医疗保障、促进消费、交通出行等领域组织开展数据开放竞赛,面向社会开放高价值政务数据和行业数据,并形成一批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创新解决方案。

2020年7月10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 . 国际智能城市峰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正式发布《2020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其中,全球排名第一的城市是上海市,第二名是纽约市,第三名是首尔市,第四名是北京市,第五名是芝加哥,第六名是贵阳市,第七名是深圳市,第八名是广州,第九名是洛杉矶,第十名是巴黎。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据了一半名额。

猜你喜欢

新基建落地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午后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