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艺术发展史观探析“艺术终结”

2020-08-13李吉宁

艺术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黑格尔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撰写属于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艺术终结”这一论题备受瞩目。本文从艺术发展史观的角度,选择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史学家,如瓦萨里、温克尔曼等人,运用瓦萨里等人的思想理论与黑格尔、丹托的哲学理论基础,试探析艺术是否会终结这一问题。

关键词:艺术发展史观;艺术终结;瓦萨里;温克尔曼;黑格尔;丹托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6-00-04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艺术亦是如此,艺术不断发展的进程组成了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从瓦萨里的“循环论与发展论相结合”理论到温克尔曼的“艺术需要更多地考虑外在条件”思想,再到黑格尔上升为精神哲学的“绝对精神”理论,这样的艺术发展史观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影响。“艺术终结”绝对不是一个全新的论题,早在19世纪,黑格尔就提出了这一创世纪的问题,而后丹托提出了艺术终结哲学的“反终结”理论,对此学者们众说纷纭。这对于当代美学和艺术哲学都是一次全新的设想、全新的考验。艺术是否会终结这一问题是艺术史家们永恒不变的讨论话题。本文旨在通过阐述艺术发展史观的理论,从而探析艺术是否会终结这一论题。

1 艺术发展史观概述

1.1 瓦萨里与艺术发展史观

瓦萨里是艺术史家的第一人,“艺术模仿自然”是他的理论之一。他在《意大利艺苑名人传》的序言中写道:“我们的艺术完全是模仿,首先是模仿自然,其次由于其自身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所以有时模仿那些被视为最为杰出者的大师的作品。”[1]他强调:“视觉艺术与自然及其模仿物都要符合理想美。”[2]模仿是一种获取美的方式,运用模仿的方式从而构成美的典型。“它的特点在于从不同模特身上吸取最美的部分进行结合”,[3]从而组合成最完美的艺术形象展现给世人。从本质上来说,瓦萨里所认知的美是理想化的。瓦萨里把人类艺术发展史划分为3个时期:将艺术的诞生至公元4世纪称为第一时期,即“古典风格时期”;公元4世纪到公元13世纪中期称为第二时期,即“旧式风格时期”;公元13世纪到属于他自己的时代称为第三时期,即“现代风格时期”。在现代艺术中,瓦萨里观察到了古代艺术的“再生”现象,他在《名人传》中也阐述了“艺术再生的进程”,他将生物诞生到死亡的理论运用到了艺术史的发展之中。在他的思想中,艺术如同人一般,分为4个过程——诞生、成长、成熟和死亡,就像生物循环的过程一样,每一个环节都是必经之路。同时,他也把艺术发展的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童年、少年和成年。在这3个过程中,艺术从粗糙到觉醒,最后是达·芬奇对于之前问题的解决,米开朗基罗则作为一个标志性人物出现,成为艺术的高潮和衰败的分水岭。在瓦萨里的艺术史中,他认为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在“循环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去的。瓦萨里把“循环论”与“发展论”相结合,并没有考虑到艺术不单单只有艺术本身,艺术同样受外界诸多条件的影响。他对美的理解也是理想主义的,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

1.2 温克尔曼与艺术发展史观

温克尔曼延续了瓦萨里的思想,成为瓦萨里思想最为重要的继承人。“他认为:艺术史的目的在于继续艺术的起源、发展、变化和衰颓,以及各民族、各时代和各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并且尽可能地根据流传下来的古代作品来做说明。”[2]瓦萨里与温克尔曼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温克尔曼更加强调的是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艺术的兴衰不单单关乎艺术本身,更要考虑到本民族的历史和一些不可抗拒的外界条件的影响。温克尔曼认为,各个民族的艺术从一开始的形态应当是近似的,但通过各个民族自身的不断发展,差别就会显而易见。温克尔曼认为,由于各民族外在条件的不同,这里的外在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因素、政治发展的轨迹、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不尽相同,所以,各民族产生艺术的时间会有早晚之分,艺术呈现形式也会截然不同。温克尔曼的进步就在于,他将艺术放在了一个具有自然人文的大环境之中,将艺术与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中和,探索艺术的真谛。温克尔曼认为,艺术也需要外在因素的支持,如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社会条件等,从而形成属于本民族的艺术。而关于美,他认为“神是最高的美”。温克尔曼非常崇拜古希腊艺术,他认为希腊艺术是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古代时期美的观念已经没有发展与上升的空间,艺术也只能被迫倒退。艺术如同生活一般,不会有静止的时刻。温克尔曼并不是片面地剖析艺术,而是将艺术放在一个具有自然人文信仰的大环境中来思考,从而清晰地分析各个民族艺术的兴衰史。温克尔曼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艺术史的概念,并且试图尝试建立属于自己所认知的艺术发展体系。与瓦萨里相比,溫克尔曼更多地考虑到了外在条件对艺术的影响,同时将艺术史概念化,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1.3 黑格尔与艺术发展史观

黑格尔将很多自己关于艺术的思想和理论写在了《美学》这本书中。朱光潜先生认为,黑格尔的《美学》“不仅是一部美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艺术大纲”[4]。黑格尔的哲学是一种上升为精神层面的哲学理论,他将瓦萨里的理论丢弃,他的艺术哲学把艺术史从一种传统的“循环论”中抽离出来,从更新的哲学角度来思考艺术的问题。他同时也继承了温克尔曼所谓的“神是最高的美”的理论思想,然后将其演变为“绝对精神”理论。“绝对精神”就是通过自我否定从抽象的走向具体的,最终得以实现的过程。“绝对精神”的自我创造通过艺术、宗教和哲学理论体系展现出来。“他按照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将艺术的发展历程描述为‘绝对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态。”[2]简单地说,他将艺术史的发展变化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这3种类型也就是真正的美的概念。他又将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与诗歌等从高到低依次进行艺术形式划分,最终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2 艺术终结论的提出

2.1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早在19世纪,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就提到了“艺术终结”这一创世纪的理论思想:“艺术实在不能达到过去时代和过去民族在艺术中寻找的而且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寻找到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希腊艺术的辉煌时代以及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都已一去不复返了。”[5]书中黑格尔提到了“绝对精神”,他将“绝对精神”自我发展地划分为3个阶段:艺术、宗教和哲学理论体系。艺术以感性形态来呈现“绝对精神”;宗教相较于艺术高了一个层次,宗教以观念和表象来呈现“绝对精神”;而哲学理论体系作为最高级的形式而存在,它以自由的思考来呈现“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无限的,感性形态是有限的,艺术不能脱离感性形态的呈现,所以,艺术是最底层的形式,它终究会转化为更高级的形式存在,让位于宗教与哲学理论体系。

2.2 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1964年,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举办了一个“布里洛盒子”展。“布里洛盒子”是一种很日常的肥皂包装的纸盒,安迪沃霍尔将它从商场买回来,用木板仿制了一批肥皂包装。(如图1、图2)展览时,盒子有的单独放置,有的多个相互叠加在一起放置于此,看上去和商场的毫无区别。1917年,杜尚把一件现成品的小便池送到了纽约独立艺术协会举办的展览上,作品的名字为《泉》。(如图3)这些引起了丹托深入思考。丹托在《艺术的终结之后》中提出:“现在可以把任务交给哲学本身了,哲学准备直接地和最终地对待其自身的性质问题。”[6]所以,丹托认为,波普艺术与传统艺术是对立的关系。但是,波普艺术使艺术与生活互动互通,使艺术没有高雅与低俗之分。在丹托的理论中,“艺术终结”的实质就是艺术对哲学的“反终结”。

3 艺术发展史观与“艺术终结”探析

“艺术终结”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变革,艺术以及艺术品在每个时代的人的眼中的形象都是截然不同的。若想探析艺术的问题,要把握其时代性和进步性的特点。真正从哲学的高度提出“艺术终结”问题的黑格尔,在《美学》中便提出了“艺术终结”这个创世纪的论题,引发不少学者争论。在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中,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3个阶段,艺术为最低层,宗教为中层,最高级的形式便是哲学,艺术终将转化为更高的形式而存在。后来,美国学者丹托以一种反思辨的角度批判了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命题,并作出新的阐述。关于艺术对哲学的“反终结”理论,其著作《艺术的终结之后》中有明显表达:“这是一个哲学发动的对艺术的剥夺和侵犯的两场运动。”[6]丹托指出,“艺术终结”之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艺术的消亡与颓败,而是艺术对哲学的“反终结”。艺术发展史本身就是记录艺术发展的过程,从瓦萨里的“循环论”与“发展论”相结合,还有他的“艺术模仿自然”的理论,到温克尔曼开始将艺术与外在条件因素相结合来思考,再到黑格尔上升到精神哲学的“绝对精神”理论,其实这些理论都是艺术自我否定、自我反思与自我创造的过程。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也阐述了整个艺术的发展观并不是在讲述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过程,而是一种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可能是对艺术观念性的调整或是要求性的改变。贡布里希在书中更多强调的是,从古至今的艺术体系并不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落寞到如今“发展”的变化,而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对于不同的外在条件,艺术的呈现是不同的,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艺术的发展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很多尝试与突破,我们现代的艺术发展至今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前人所创造的艺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4 结语

笔者认为:艺术不会终结。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的一开始就提出了“实际上没有艺术其物,只是有艺术家而已”这样的观点。作者可能想表达的观点是: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本时代的艺术,以前并不是艺术的事物被我们如今视为艺术,或许我们现在不视为的艺术之物在将来被认为是艺术的标杆。艺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形式,更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事物,同样,也不是只言片语可以形容的。贡布里希在整本书中运用简单易懂的话语阐述艺术为何物。从艺术发展观的角度来说,贡布里希一方面肯定艺术家为了艺术的发展具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另一方面竭力阐明在艺术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得必有失的道理。希腊艺术就是一个典型。同时他也强调,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笔者认为,艺术发展史是要用辩证的思维逻辑来看艺术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将艺术放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来思考,艺术的發展一部分是由外在条件决定的。可能在某一时段,艺术或许停滞不前,或许某一时段光芒万丈,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呈现形式,会有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的方式,每个民族会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艺术,不同的地域文化,艺术的呈现也会不尽相同。艺术如同生活,没有一刻是静止的状态,艺术一直在发展。生活是由人构成的,同样,艺术是需要被人创造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层次等多重外在条件的影响,造就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理解艺术、领悟艺术的能力也会截然不同,呈现出的艺术表达也会不尽相同。试问艺术是否会终结?艺术不会终结,它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且一直发展、一直延续。

参考文献:

[1] 瓦萨里(意).意大利艺苑名人传(第1卷)[M].徐波,等,译.湖北美术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18.

[2] 李宏.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三个概念[J].新美术,2002(3):26-33.

[3] 吴衍发.进步的艺术史发展观[J].齐鲁艺苑,2015(3):103-108.

[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14.

[5] 黑格尔(德).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

[6] 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M].王春辰,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6+15.

作者简介:李吉宁(1996—),女,辽宁大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黑格尔
从黑格尔的《怀疑论》文章看怀疑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论黑格尔对辩证法理论规范的创立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黑格尔的史诗观——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为例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试析后期谢林对于黑格尔的批评
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