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及培养路径探究

2020-08-13王丽彬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核心课文情境

王丽彬

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如何高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我国语文教育的一项关键性任务。教师要在解析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优化培养路径及语文课堂教学,促使每位学生轻松、愉快、高效地学习语言知识,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都能得到有效培养。

一、语言建构和运用,创设情境与整合内容

语言建构和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呈现。教师要在完善培养路径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语文情境,深化整合课堂内容,让各层次学生在和课文情境亲密接触中有效获取语言知识,同时加以灵活运用,在感知语言魅力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建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鸿门宴》为例,这是一篇文言文。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设备,在文字处理、动画制作、图片剪辑等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优化语文教学情境,呈现出声像具备、动静结合等特点,向学生重现历史上“鸿门宴”这一故事发生的场景,让其在多媒体情境作用下置身于故事发生的现场。教师要从语言建构、语言运用兩大层面入手,深化整合《鸿门宴》课文的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将其导入到创设的情境中。教师讲解课文作者、写作背景、段落知识同时巧设思考问题。比如,说说自己对司马迁以及《史记》的了解;概述故事情节,划分课文段落;找出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翻译课文段落中相关的语句;有人将鸿门宴上宾主双方各自打算的情节概括为三起、三落,在通读《鸿门宴》课文的基础上具体说明;说说刘邦、项羽各自在性格上呈现的主要特点。教师可以将这些思考问题渗透到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中,和《鸿门宴》课文中的相关知识协调统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效阅读课文内容,走进课文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时空对话中感知古文的魅力,建构古文语言知识。在解决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科学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在学以致用过程中完善、扩大语言知识体系,深化发展学生的建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境创设以及内容整合有利于激活传统语文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和文本、作者进行不同层次的对话,在感知语言趣味、解读语言意义的过程中高效培养建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化发展。

二、思维发展和提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

在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思维发展和提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转变课堂角色的过程中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导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高效发展和提升思维。

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这是一篇小说。教师要站在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渗透到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激活语文课堂。与此同时,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质疑是思维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在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课堂问题,比如,从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局几个层面入手,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每部分的重要意思;找出课文中的时间线索,明确其和小说情节、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琼珊和最后一片藤叶的关系,它能挽救琼珊生命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小说中贝尔曼这一人物形象,说说该小说结局呈现的主要特征以及小说的语言特点。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在亲自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分角色朗读,在自主思考的同时相互交流答案,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在思维发散过程中解决问题,在答疑的过程中进一步展开探讨,获取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不同启示,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可以确保每位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都有参与,在思考、探究中轻松破解课文的重难点,深层次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

三、审美鉴赏和创造,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

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离不开审美鉴赏和创造。教师要在阅读、写作二者深度融合中优化培养路径,在传授课文知识的同时巧设课堂阅读问题、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审美鉴赏和创造,在获取语言、积累素材、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深化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以《荷塘月色》为例,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优化课堂阅读、写作两大环节,解析、传授语言知识。教师要在完善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思考问题,比如,“颇不宁静”是否和家庭矛盾有关;小路的特征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找出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赏析的基础上说说各有什么作用;说说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以作者游踪为切入点,概括课文线索,即明线、暗线。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巧用多种阅读方法,通读、默读、精读、疑读、研读等,在多样化阅读实践过程中深层次探究课文内容,在解析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审美鉴赏。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同赏析课文段落,并设置难易度不等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审美鉴赏的基础上仿写、改写、扩写、续写课文精彩语句和段落,灵活应用多种修辞手法,在获取课文知识以及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深化锻炼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是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有利于学生在多样化阅读以及写作实践过程中和课文作者碰撞出情感层面的火花,产生共鸣,同时深刻领悟课文的语言、情境和情感,促使学生审美鉴赏、创造以及阅读、写作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四、文化传承和理解,课堂与社会实践衔接

教师要将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无缝衔接,延伸课内实践,深化培养路径,指引学生进行课堂实践、社会实践,在活用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走近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深化理解文化,推动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教师可以在衔接课堂实践、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高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朗读表演、《林黛玉进贾府》情境剧表演、《林黛玉进贾府》人物赏析,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和《红楼梦》这一古典文学名著进行时空对话,在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同时,深入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经典诵读社会调查、在社区宣传经典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运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在迁移、整合、运用过程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二者衔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课内实践的同时走进现实社会,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理解的过程中日渐丰富文化积淀,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成才。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分析高中语文教材、学生特点、教学情况的过程中探索全新的培养思路、培养路径,在革新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巧妙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让学生在知识掌握、综合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课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