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体验扩散:自叙文写作的现象学路径

2020-08-13荣维东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现象学焦点建构

荣维东

为什么学生总抱怨没东西可写呢?一个很常见的观点是:学生缺乏生活。可事实上,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世界之中。试想,绝大多数的学生至少拥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班级生活、学习生活、读书生活、游戏生活等。其中的大事小情、刹那感悟以及喜怒哀乐,无往不是生活,也应该都是作文素材!既然如此,为什么没东西可写呢?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现象学进行阐释。

一、自叙文写作的现象学阐释

人是一种不断被经验、观念、价值、习惯所塑造的动物。这些东西在给我们安全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世界的那种婴儿般新奇的感觉,导致我们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应该就是现象学上所说的“遮蔽”。再加上错误的写作观、理论和教学方式,就有可能导致我们对写作产生一种习惯性恐惧和丧失言说力,其中重要的是丧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知能力。

现象学认为我们身处其中的生活世界,是一个被价值、文化、习俗、经验“遮蔽”了的世界,要想深入了解世界的本相就需要“直面事物本身”进行现象学所倡导的“直觉、体验、悬置、还原”,它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看待和进入生活世界的可能。“当知觉内容不再以日常的样态出现时,也就意味着在作文反思时,面对的不再是一个重复、单调、僵化的生活世界,而是一个新颖、美丽、有深度的生活世界。”①从反观自我开始,引导自己回忆并重新感知过往的生活,将记忆中的生活、事件、情感用一种崭新的直觉方式重新过一遍,这时候一个人的感觉、视觉、听觉系统再次被激活,他的思维情感心灵开始进入一种咀嚼、反思以及生命的流动和生长,这也许就是“言语生命的成长”。

将现象学原理应用于写作教学,通过反思性写作活动帮助学生进行体验、直观、还原,实现对生活世界的新的反思和建构,为我们开展写作教学,尤其是面向自己的经历、心灵和记忆的自叙性写作实践提供了新思路。胡塞尔说:“所有经验的存在设定都能够被去除;尔后我根据我对它的‘直观,也可以说‘体验来看待它。”②胡斌教授指出“行文反思的起点是直接体验的‘生活世界,文本是知觉体验被意识活动连续建构的结果”③。运用现象学原理有助于学生找回自己那种本该生动、质感、真实的生活,这对克服学生的麻木僵化的写作状态有很重要的启示。

李平老师的《我的上一次哭泣》公开课上得比较成功,首要的原因是找到了一个“直抵人心”的话题——哭泣。我们都有过哭泣的经历,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羞于谈论它,这应该也算是一种习俗和文化遮蔽。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有各种生活,可不敢说、不愿意说,或者甚至我们麻木到对于生活丧失掉应有的感觉、知觉和思考。

李平老师在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播放了一个“不同年龄的人谈哭泣”的街头访谈微视频,这个视频的功能我觉得就是“去蔽”——通过别人的讲述让学生看到了事情本来的丰富多元性,也去除习俗加在哭泣上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泣是懦弱的表现”等,这就为学生自由地叙述自己的哭泣经历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学生能够认同、打开并进入到自己过往的经历中去,并说出来分享给大家,这是一个经历的重新建构过程,这是这堂课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焦点体验扩散”作文模式

胡斌教授基于现象学原理在其专著《发现与建构——生活化作文的现象学阐释》④正式提出“焦点体验扩散”生活作文模式(如下图)。它为自叙文、散文、传记写作提供了深刻的理论阐释和稳妥的操作路径。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写作模型。写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写作的源点:个体与世界的交往活动。2.写作反思的起点:触发性焦点体验的出现。3.聚合与触发性体验相关、相似或相对的体验。4.描述体验,凸顯主题。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写作起源于个体与世界的交往,是作者主体对于世界互动作用的结果。它也许是一句话、一件事、一朵花、一个人活着一个瞬间,引发了一个“由物到意”的个体性知觉经验。当我们有了这个知觉经验后需要聚焦体验,然后“聚合与触发性体验相关、相似或相对的体验”,通过联想、想象不断吸附与焦点体验相关的、相似的乃至相对的生活体验。这就是写作中最重要的内容构思过程,就是写作材料的生成过程,也是学生治愈麻木并克服——“没东西写”病症的过程。最后“描述体验,凸显主题”的起草过程就是通过回忆再次聚焦到那个事件的关节点和重要瞬间,将它复原复活,然后变成文字的书写和表达过程。

李平老师的《我的上一次哭泣》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出基本遵循了四个步骤:1.任务:“你愿意帮助他吗?”这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反思去除遮蔽自由言说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引发自己的记忆,搜寻自己泪点故事的触发性知觉过程的开始。2.构思:“还记得你的上一次哭泣吗?”这是聚焦自己的故事并简单描述自己体验的过程。3.起草:回溯、反观、特写、独白。这一环节是作者进一步聚焦自己的情感故事,进行叙述并精细描述自己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将故事引向深处,也可以将描述引向细腻化、艺术化,突出重点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4.“听听我的心声:独白”环节则是模型中写作主题清晰化、概括化的环节或者直接抒情的环节。

尽管李老师并不知道现象学,也不知道“焦点体验扩散”写作模型,但是她的教学过程竟然神奇地遵循了大致的模式和过程,这就是李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所说的“道术合一”。李老师在教学反思中,这样说道——所谓“道”者,自然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受感于情,有思于理,因情而动,顺理而发,自然而然地产生写作的冲动。所谓“术”者,技艺也。写作冲动仅能帮助学生自发奔跑,要想让学生跑得更远,跑向目标,需要授之以切中此道的术。以本课为例,为了促使写作目的达成,教师采用引入视频资源、自由发言、要素句式等支架帮助学生进行“回忆”(回溯);为了突出回忆的焦点鲜活、生动、直观呈现,我们设计了“特写”环节;而之后的“独白”又辅之以问题支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并对经验记忆进行反思。回溯、特写、独白三者便是切中本次写作目的的核心写作知识,也是三个有效的现象学方法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现象学焦点建构
焦点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建构游戏玩不够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焦点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