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能发挥视角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分析框架研究

2020-08-13刘潇钺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0期

刘潇钺

摘 要:2017年以来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经过3年多的建设与探索,可以看到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不断强化职能建设,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体系,但是整体上来看,不管是组织管理、职责划分还是履职实效上,都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建立一个着眼于职能发挥效能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分析框架。

关键词:教师工作部;职能发挥;职能要素;三维立体分析框架

2017年以来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经过3年多的建设与探索,可以看到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不断强化职能建设,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品牌工作项目,结合国家各级文件制定了大批政策、制度文件,基本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体系,对于持续深化部门建设、固化工作举措,也创设了相应的运行机制,但是整体上来看,不管是组织管理、职责划分还是履职实效上,都还存在不少问题,职能设定、工作分配和部门协作都缺少清晰逻辑,这就亟待建立一个着眼于职能发挥效能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分析框架。

一、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能发挥的结构层次:宏观意图-中观建设-微观举措

高校不仅是我国意识形态阵地中的战略高地,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战地,承载着学习、实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而党委教师工作部的设立有力地丰富了高校“大思政”的内容体系和工作格局。通过积极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全方位发展,弥补当前高校治理结构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短板,是国家层面推进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的宏观意图。

作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关键环节,党委教师工作部在中观层次的部门建设和职能发挥首先要服从于一定的目标体系,再通过相对应功能定位的将宏观功能予以细化和具体化。而这其中的运行机理则蕴含在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工作机制之内,是机构设施、职责划分、工作制度、方式方法的总和。

尽管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在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建设具有比较一致的普遍性,但由于校情和工作模式各不相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各项职能落实到具体举措中各有特点,包括思政品牌项目、理论学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师德师风评优等等,这些微观举措像毛细血管,将各项政策和部门建设带来的“养分”输入到基层,最终有效实现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各项职能。

将这些宏观、中观、微观职能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并表现出来,是我们建立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将从共性较强的中观建设环节入手,结合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职能定位、工作特性,构建一个三维立体分析框架。

二、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分析框架的建构机理:X-Y-Z维度

(一)X维度:功能定位维度

根据目前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显示,在未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之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边缘化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的工作职能分散。这一现实状况就需要从功能定位上明确党委教师工作部的角色,充分发挥其部门职能。总体来看这些功能定位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

(1)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核心任务,具体来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具体细分为五个方面:党员队伍建设,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学习制度,思想政治培训,社会实践活动。

(2)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基础功能,而这又可以具体细分为五个方面:师德学习培训,师德考核监督,师德问题查处,师德典型宣传,师德制度建设。

(3)教师管理服务工作

党委教师工作部不仅仅要从教师思想上下功夫,还需要将纯粹的管理职能转变为管理、服务、支持和引导相结合的综合职能体系。因此这一辅助功能可以具體细分为四个方面:职业发展支持,生活与心理关怀,教师权益保护,评奖评优鼓励。

(二)Y维度:目标体系维度

在厘定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功能定位的之上,还需要先具备清晰的目标体系,才能有效落实各项职能。目前各高校均积极探索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包含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

(1)坚持理想信念,此为核心目标,包含引导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加强理论学习等内容;(2)增强职业精神,也为核心目标,包含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养成优良师德师风、不断发展专业水平,提升立德树人能力,爱校敬业等内容;(3)提升人文素养,此为延伸目标,包含个人情操高尚、引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德、丰富人文底蕴和精神世界、理性平和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等内容。

从当前的文献研究来看,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工作开展主要是围绕这三个目标纬度来开展的。

(三)Z维度:运行机制维度

除了清晰的目标体系和明确的功能定位,还需要建立一个沟通畅通、反应灵敏、权责明确的领导与工作机制来确保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有效运行和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这可以划分出五个部分的运行机制:

(1)领导机制,包括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工作协调,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等内容;

(2)调研机制,包括开展各项思想调研,对工作文件出台进行广泛征求意见,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等内容;

(3)培训机制,包括政治理论学习、职业道德培训、职业发展规划、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等内容。

(4)奖惩机制,包括师德年度考核、师德“一票否决制”、对考评结果的充分运用,加强对教师的约束提醒,多元化的监督体系等内容;

(5)问责机制,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各项制度认真落实,需要确立问责机制,这包括对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出现师德问题的单位负责人启动问责机制等内容。

综上,基于职能发挥视角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分析框架如下图所示。

三、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分析框架的分析逻辑:点-线-面-体

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建设是由各类职能要素所组成的多维度、多层面和多视角的政策空间。对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建设与职能发挥研究,应当依据一定的目标体系,立足功能定位,重视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考察。

在上图所示的分析框架中,不同的点、线、面以及这三要素构成的立方体具有不同的分析意义。

(1)点模式,对于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的单个职能要素来说,往往表现为X轴上的某一点,例如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学习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师德考核监督、师德问题查处等等;

(2)线模式,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的职能要素分析只涉及该框架中的某一条维度时,它在图示中通常表现为一条线,比如具体政策文件或者制度文本中关于师德长效机制建设的一段条文。

(3)面模式,如果将关于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的相关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单个文本,或者文本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師风建设工作的专题章节就表现为该框架中的一个截面。

(4)体模式,对于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整体层面的分析研究来说,通常就能在该框架表现为一个立方体,不仅涉及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还能体现出当前研究和建设的大方向,包括各类战略性、前瞻性的部署或者总体布局。

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分析框架是将多种层次的职能要素进行分类,总结出三个维度而构成的。虽然不同层次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分析在该框架中很可能表现成不规则的立方体,但其基本原理是与点-线-面-体这一范式保持一致。因此基于这种职能发挥视角组建的分析方法,能够把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的重要规律与特性,从而为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对工作布局以及优化完善提供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万金城.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运作与功能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18(7).

[2] 赵庆寺.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制度逻辑与实践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2).

[3] 赵阳子.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及职能发挥探赜[J].思想理论教育,2019(2).

基金项目:中央财经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资助(DJC1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