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0-08-13孙雪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9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中小学

孙雪

[摘 要] 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认清基础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针对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从教学本身抓起,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且有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基础教育

[作者简介] 孙 雪(1996—),女,山东临沂人,东南大学教育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025-02    [收稿日期] 2019-09-27

基础教育作为提升国民素质和造就高等人才的一项基础工程,在教育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应把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中小学教师与基础教育紧密相关

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中小学教师的支撑;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也分别从专业素质和职业角色两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天的青少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1]。教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体魄,更乐观地对待生活。教师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系统地将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正确认识社会,更好把握事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教师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榜样力量,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引导其掌握“中国梦”的实质内涵,自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础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

现代化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各种专业素质。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正确使用评价手段等,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应有一桶水”,教师应先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具备教材处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后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再将所授知识灵活地展现出来。高尚的品德素养,教师应首先保证自己有坚定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职业操守,在教师职业上始终保持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毅力。

新时代要求教师努力适应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认清并扮演好各种角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将人类学习经验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做学生的心灵伙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主动参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教师还要做教育研究者,加强学习,不断实践与反思,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有基础

教师教育系统得以完善。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经费投入,现已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师培训系统,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新的方式要求加强教师培训,逐渐形成一张以国家教师系统为首、各级教师系统相互联系的教师管理系统网,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确化和系统化。

乡村教师队伍得到加强。由于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如“特岗教师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去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任教,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生活待遇。系列政策、计划的颁布与实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极大提升了乡村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据2017年教师情况统计,新入职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之前有所提高,本科生、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重逐渐增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教育的质量;教师年龄结构日趋优化,中青年人群成为队伍主体,教师队伍年龄日益年轻化,有利于教师观念的及时更新;教师培训让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性;随着师风师德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坚持立德树人。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如:教师对专业自我认知度不高,无法结合自身特点改善认知结构,缺乏正确的职业观和学生观,存在职业倦怠情况,甚至无视教师形象、侵犯学生权力;对师范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师范院校不能培养足够多的、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教师,在优质师源方面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教师缺乏自我反思精神,在教学活动过程后不能很好地进行总结,无法从每次教学中吸取经验,专业化发展进度较慢。

城乡教师差距亟待缩小。中国有80%的中小学校在乡村,解决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问题,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关键还是教师问题[2],这就要求乡村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比高,但很多求职教师倾向选择城市的中小学,原乡村任教部分教師也寻找机会往城市发展。城乡教师在师资方面也存在差距,从入职学历看,2016年农村小学达到高一级学历的教师占比91.8%,低于城市的98%,初中阶段占比78.6%,远低于城市的90.3%[3],导致师资不平衡。

教师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数量大且分布广泛,增加了教师系统的治理难度。中小学教师准入门槛低,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不能针对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培训,导致教师片面发展,甚至出现职业懈怠、工作动力不足等现象;教师的评价标准欠规范,过分看重教师教出了多少成绩高的“好学生”,而非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考核评价教师,客观导致了教师观念向“唯成绩”转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教师分散发展,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挑战,应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保障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新时代公平又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发展。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由新手持续成长为专业教师的过程。支持国家大力发展师范教育,注重师范生专业知识和信念的培养,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为教育提供优质师源。重视教师岗前教育,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融入教育环境。

(二)补齐教师队伍短板

重视并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教师教育振兴计划(2018—2022年)》等政策文件,逐步增加“特岗教师”的招聘数量,让更多优秀的教师到乡村任教。加大投入,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切实保障乡村教师的工作待遇,让乡村教师不仅“下得去”,还能“留得住”。采用灵活方式,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填补部分课程的教师空缺;鼓励教师结合当地政策和本校资源优势,加速本土化进程,发挥其办学治校的主体作用[4]。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到乡村教师的不可或缺性,主动到乡村中小学任教。

(三)推进教师治理现代化

教师队伍建设不仅看“数”,更要看“质”。重视师范生的培养,促使其从专业知识、技能、情商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从源头保证教育质量。优化教师编制结构,根据各地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精简已有编制的教师数量或增加临时编制。通过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5]、实行教师流动制度等措施,促进城乡教师资源间的良性流动与均衡配置,使其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共同提高。提高教師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普及,形成教师队伍大数据,实现教师治理精准化,提高建设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关乎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艰巨任务,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为实现公平又有质量的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广,解书.习近平论教师[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0):3-10.

[2]朱永新.切实提高地位待遇 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8(4):1-4.

[3]焦后海,韩露,柴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思考[J].教育导刊,2018(5):24-30.

[4]王定华.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与任务[J].教育研究,2018,39(3):4-11.

[5]杨勇.新时代燕赵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教师,2018(10):5-10.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中小学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