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与探究
2020-08-13李斌
李斌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探究活动,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学习大胆有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善于交流,善于共享,互相促进,必有惊人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自主 学习 探究 交流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先后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展示,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和发展,并从中体会教学的乐趣。为此目的,本人的教学经验是: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学与思不分家,思与疑是孪生兄弟。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教学中必须關注学、思、疑的三角联动之功。教师只有把三者熟练的玩转,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的提高思维境界,也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教学中,小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牢牢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疑点,创设精彩的课堂境氛围,以教学重点、难点来巧设疑问,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尚有迷茫与矛盾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本人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课以后,曾经问过学生:“学了三角形以后如果有人让你计算两岸之间河面的实际宽度,你怎么计算?”学生们听了,竟然个个情绪高涨起来,觉得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于是学生们就带着对新知识探究的强烈渴求和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同学们热烈讨论无法得到结果以后,经过教师一番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又通过反复的模仿与操作,最后喜悦地把河面的实际宽度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起来了。
二、自主探究,体验代数
学生的智慧产生于边动手边思考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将数学每一个考点设计成让学生看得见,想得通、摸得着的物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如同“人在画中画”一样,在真情实景诱导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自主探索、实现自我的愿望,通过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做题中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在成功的体验中进一步学习,让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
1.培养自学能力是关键
读书方法指导:养成不带笔不读书、不笔记不读书、边读边划重点与新词字、边读边标疑问记号、扩读要找与所学知识同步相关的书籍、要培养文学语感就要多读经典著作等习惯。
预习:提醒学生在老师没有上该课文之前必学先预习的习惯,并且教会他们数学预习的方法就是先细读该课文两遍,领悟该课的性质、公式与定理,细推演课文例题,找出运用公式的方式方法,然后找出课后练习题中能体现例题思想的两三条习题做一做,能做就说明你已经初步学会这种题目的解法,不懂的地方就在书里做好标记,上课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如果再不懂要及时当堂提问老师,必须把问题在课堂解决。
复习与作业方法:教会学生不复习不做作业的习惯,先复习课文一遍再做作业,将会让学生更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会学生先作业后放松玩耍、不计时不作业等习惯,做作业要自我估计好需要多少时间,然后马上专心一意的去做,防止边作业边开小差或边玩小玩具等坏习惯出现。
合理利用时间学习的方法:教会尖子生要注意做好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的合理安排,每早尽量在六点钟起床,中午必须在12点半按时休息,下午要按铃响就起床、晚上要在10点半之前就入睡到等习惯。每天睡至少8个小时固然重要,那养成按时上床、起床习惯更加重要。另一方面要引导尖子生学会利用零碎时间加紧学习的习惯,例如,放学了同学们都稀稀拉拉出去玩,你应该至少待在教室做作业30分钟,排队领饭的时候可以回忆背书,早上起床后可以先到教室背书或者写单词或者预习课文,在如厕的时间可以看学习卡片上的几行字词等等。
学习与锻炼安排:早上起来要按照体育教师教给的预热方法进行必要预热以后,就按自我规定的要求每天在校园跑步6圈,或者投篮打球20分钟,然后简单冲洗一下后马上进教室读书。我的做法是:起床后先拿书到操场边轻声的朗读英语三课以后,就跑6圈,接着冲洗一下就跑回教室预习课文或早读。
2.培养学生形成几个过人的本领:泛读厉害、背诵厉害、写作厉害、笔算迅速、提问迅速、提问厉害、口述厉害、记忆厉害、自学厉害。
三、合作交流与人为本
合作交流是知识爆炸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助,而小学阶段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交流意识的必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与同学交流合作,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合作解决问题、共享成就的喜悦过程中也能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在学习中与同学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团队精神、团队意识,是能办成大事的关键。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促进彼此的进步,把学生个人的成功变为众人的喜悦,所有人的长处变为众人的长处,把学生个人的优点变为众人的优点,一人进步能够促进十人的进步,十人的进步能够促进百人的进步这种共享、共进的美妙前景肯定能激励团体成员共同努力、共同追求。例如,本人在教学“有理数”的时候,让学生当家,分组购买物品,看哪一组购买的物品既丰富又用钱比较少,并且最符合实际。这样学生们在合作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在交流中发现知识,发现自我,尤其是在交流中深切地体会到集体合作的重要作用。
四、参与实践,培养能力
社会是个大课堂,隐含这丰富的活动题材。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应用,我作为一个数学老师经常把各个阶段的数学知识深入到课堂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课外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数学使用的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训练与应用的空间,同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思考、主动的体验、主动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充满着活生生的数学研究活动的气息,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