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型材料
2020-08-13
以色列研发出新型环保热塑材料
据报道,以色列UBQ Materials公司研发一项专利技术,可将生活垃圾转化为热塑性材料。公司首先将生活垃圾分解成木质素、纤维素等最基本的天然成分,通过闭环处理的节能工艺将这些元素进行重组和处理,形成新型复合材料。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将几乎所有家庭垃圾当作原材料进行生产,消除了传统回收的许多难题,例如分类回收、垃圾预处理等。
据悉,公司每生产1t材料相当于减少540棵树木的碳排放量,对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积极意义。该公司早期市场在北美地区,目前已任命《财富》500强公司建筑巨头欧文斯·康宁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塔曼负责全球推广工作,汽车巨头戴姆勒公司、饮食巨头麦当劳公司等企业已开始使用该公司制造的塑料产品,有望逐步取代商业和工业产品中的石油基塑料。(科技部)
美国陆军研发双聚合物3D打印材料
据报道,美国陆军研制出一种可用于3D打印机的新型双聚合物长丝,能够支持战场士兵低成本、快速打印出坚固的武器替换零部件,可解决之前3D打印零部件强度和韧性不足的问题。这种由特殊的无模热拉拔工艺研发出的双聚合物长丝,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聚碳酸酯(PC)2种聚合物组成,以星形的聚碳酸酯(PC)为芯。当被用作3D打印材料时,会形成ABS/PC介观结构,创建3D实体。基于这种材料的3D打印零部件,其坚固性超过基于熔丝制造技术(FFF)实现热塑性塑料3D打印的零部件,克服熔丝制造技术打印塑料零部件无法满足武器替换零部件对强度和韧性要求的问题。
目前,關于这种新型材料的成分配对、打印条件和退火过程的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争取将退火时间从24~48h降低至4h以内。该技术已经获得专利,美国陆军正推动其实现商业化生产。(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耐水解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通过验收
据报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耐水解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制备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在可降解聚酯材料的合成、改性、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优化丙交酯提纯工艺、聚合工艺,实现了高纯度聚乳酸树脂的合成,设计了新型封端剂,制备了抗水解型聚乳酸原料树脂。
在应用环节,该项目开展了抗水解型聚乳酸树脂高性能化研究,通过反应共混制备出具有优良抗水解特性和机械性能的改性聚乳酸,并建立了千吨级生产线,为制备高性能、长使用寿命聚乳酸树脂提供新的思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柔性电子基底膜材料研发获进展
据报道,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承担的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柔性电子基底膜材料关键单体的研发和产业化”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项目组从柔性电子、柔性OLED显示领域对高性能聚酰亚胺基底膜材料的市场需求出发,利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在结构设计和合成工艺开发方面的基础与优势,系统研究了单体结构与基底膜材料性能间的构效关系,开发出一系列含吡啶、嘧啶二胺的高性能聚酰亚胺基底膜材料,并且开发了此类关键二胺单体的低成本合成路线。该项目突破了关键二胺单体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建成了关键单体的中试生产线,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单体纯度均达到99.9%以上。项目在实施期间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形成了具有重大产业推广前景的聚酰亚胺基底膜材料技术链。(中国化工报)
全国人大代表郑月明持续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发声
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继续围绕推动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提出建议,这也是对他2019年全国“两会”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的建议》的延续。
尽管生物可降解材料自带“环保光环”,但因其工业化发展不成熟,相对传统塑料成本较高,近年来市场推广情况并不完全尽如人意,表观消费量仍然较小。为了找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方法,郑月明多次走访调研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校,并与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沟通交流,围绕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市场推广问题、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对主要产品技术研发和工业化情况等广泛征求意见。
郑月明介绍,“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文件都明确提出了支持推广可降解材料,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降解的替代产品。”郑月明表示,随着支持政策的出台,生物可降解材料中对传统塑料最具替代优势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产能快速增长,产业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契机。“所以,我今年的建议是围绕推动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的,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产业发展。”郑月明表示。(中国化工报)
中石化高密度聚乙烯黑料实现技术突破
据报道,近日,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高密度聚乙烯黑色管道料达到国内800mm以上大口径燃气管道制造性能要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替代进口提供了可能。
高密度聚乙烯黑色管道料,简单来讲就是在高密度聚乙烯加入炭黑母料。在此之前,国产“黑料”只能用于制造口径小于400mm的燃气管道,想要制造800以上的大口径管道,只能选mm择进口的特殊“黑料”。上海石化在小口径管所用“黑料”的制备上,积累了长期经验,于2015年通过国际权威PE100+行业认证,成为国内首家PE100+协会成员。近年来,上海石化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产品性能上刻苦攻关,优化技术核心指标工艺,成功生产出首批性能达标的大口径管道专用“黑料”。这种黑料不仅可以用于制造大口径市政主干管道,在能源、矿山等涉及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工艺管道制造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首批合格产品已交付下游管道生产企业,制造成大口径管后,由管道行业进行检测认证。(首都建设报)
聚氨酯自结皮材料“抗菌”成功
据报道,5月22日,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聚氨酯自结皮抗菌组合料产品(PUKJ)已在多家商用车辆制造企业试用并获得良好效果。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吕国会表示,黎明院开发的聚氨酯自结皮PUKJ组合料新产品,把聚氨酯材料从适用、安全、环保等性能指标提升到健康的概念,是聚氨酯产品应用概念的又一次升级。同时,PUKJ抗菌新技术还有望推广至有人类密切接触的其他聚氨酯材料上,对抗击新冠疫情,阻断类似病菌传播,保障民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是国内首家成功开发聚氨酯自结皮PUKJ技术的研发机构。”黎明院副总工程师赵修文介绍说,PUKJ系列产品不同于包裹抗菌皮革层,具有整体性,主要应用于抗菌PU方向盘、扶手等汽车内饰材料。(中国化工报)
仪征化纤熔喷布项目全面投产
据报道,5月9日,仪征化纤第12条500t/a熔喷布生产线投产成功。至此,仪征化纤一期4 000t/a和二期2 000t/a熔喷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其熔喷布的日产能也达到18t。
从首条线投产至今,仪征化纤已累计生产优质熔喷布270t,助力增产医用口罩2.7亿只。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和口罩生产企业试用,仪征化纤熔喷布产品质量已达到KN95口罩标准。
据测算,年产6 000吨熔喷布可助力增产60多亿只医用口罩,相当于给全国人民每人增4只口罩,超过2019年中国生产50亿只口罩的总产量,也相当于可外援世界人民每人1只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