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园活动中让学生体味幸福

2020-08-13喻伟

中小学德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参与幸福感集体

喻伟

摘要:校园活动应努力促进学生幸福感形成。在集体中体味活动的快乐,在目标达成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在积极参与中体现人生的价值,促进学生幸福感形成。

关键词:校园活动;幸福感;集体;目标;参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01-00-02

在开展校园活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热热闹闹的活动,学生并不感到快乐;我们精心组织、投入颇多的活动,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我们感觉“高大上”的活动,在学生看来不是很有意义。怎样打破这一尴尬局面?我以为,作为教育者,必须思考校园活動是如何促进学生幸福感形成的。只有厘清了这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校园活动的开展模式,真正实现校园活动中学生幸福感的提升。

一、在集体参与中体味活动的快乐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因此,对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快乐集体的创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校园活动正是因为可以创建“友好快乐的集体”,因而成为学生获得学习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在集体中”,活动氛围和同伴关系可以影响幸福感形成。校园活动一般都会根据学生心理和活动推进的要求,营造相应的氛围。如在“校园歌手”选拔赛中,妙趣横生的宣传海报,热闹自由的大众投票区,畅所欲言的BBS留言板,就能很好地营造热情向上、自由民主的活动氛围,学生置身其中,自然会产生快乐的感受。影响初中生幸福感最显著的因素是同伴关系。成功的校园活动能让学生拥有共同的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服务集体和他人,因此同伴之间联系会更密切,交流会更频繁。

“通过集体”,群体文化促进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人的快乐、幸福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认同自身的群体文化”的基础之上。退休大妈热衷广场舞,厌学的初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究其根源就是这样的娱乐集体所形成的“自身的群体文化”使他们互相尊重和认同,所以才会“乐此不疲”。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社会形成怎样的群体文化对他们的幸福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例如,为及时遏止学生追求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攀比之风,学校开展“少年之美”系列活动,通过拍摄最美镜头、设计最美校服、畅谈少年之美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的发型、服饰等有了统一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校园中形成了讲究心灵思想之美、语言行为之美的群体文化。可见,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能让学生在纷繁复杂之中找到主流群体文化,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为了集体”,这一明确的目标指向促使学生活动更投入、更深刻地感受人生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学生在校园活动中,为了集体的目标,为了集体中他人的需要,其集体荣誉感、使命责任感及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意志、精神等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彰显,幸福感随之而来。这应该也是竞技类校园活动使学生更快乐的深层原因。

二、在目标追求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本身就赋予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因此,确立目标、达成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每一项校园活动都要确立具体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身心得到发展,是所有活动的共同目标。如参观纪念馆这一活动安排一经公布,学生就会产生对英烈的敬仰、对生命的思考、对活动的期待。目标确立后,氛围营造密切配合,宣传和动员契合学生心理,学生对校园活动的向往和憧憬,就是幸福的体验。

达成目标更是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研究发现,人的幸福与生活事件是相关的。对学生来说,学校所开展的每一个校园活动都是生活中的事件,它们都能促进学生感受和体验幸福。一次次活动带来一次次快乐,就有助于学生幸福能力的提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的体验是最丰富的。这就好比做一道数学难题,做出来固然快乐,但在其过程中深入探究而不得、陷入苦境而柳暗花明或受到点拨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这样的幸福感是更持久而深沉的。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TalBen Shahar博士谈到人们有一个很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目标的实现等同于幸福。他指出,“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其实只是一种“幸福的假象”,目标实现带给人的幸福感是短暂的。目标赋予生命一种意义,一种选择,而不是简单的实现与否,迈进目标的每一刻带来的幸福才是更持久的。人们应该享受人生的每一个旅程,而不是目标实现的那一刻。

三、在个体参与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活动理论表明,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幸福感属于心理意识,它的发生、发展必须依赖于人的活动。因此,校园活动中学生幸福感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参与。

校园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的活动。参与其中,就会承担一定的工作。例如运动会,学生可能是运动员,参与比赛项目,挑战自我和为班级争光;也可能是啦啦队员,为运动员鼓劲;还有可能是学生裁判或纪律委员,为整个赛事服务。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存在感,因而感受到活动的意义,这就是一种幸福。反之,如果找不到事可做,东游西荡,就无意义可言,当然也就感受不到活动的快乐。

个体参与在积极投入上是有程度差别的。越投入参加的,获得的快乐就越多。许多文献研究结论就显示,学生幸福感与应对事件方式呈正相关。其原因在于,投入参加,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挖掘自身潜力,或更好地为班级或他人服务,获得更大的肯定,由此而充分体会到活动的意义。例如运动会参与过程中,有的志愿者乐此不疲地在太阳底下为学校为同学服务,有的小通讯员一遍又一遍修改新闻稿只为能在广播里宣传班级,他们深深感受到积极投入的意义,因此是无比快乐的。[1]参与中的积极投入之所以让人觉得快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在投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心流。所谓心流,就是指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达到一种忘我愉快的状态。例如在校园文化节里,参与表演的同学为排演高质量的节目,精益求精地排练,除了展现自我的快乐,更有一种忘记自我的妙不可言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磊,让绿苗苗在快乐的集体中茁壮成长[J].小学德育,2005(3):32-33.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育英西垅小学湖南长沙  410002 )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参与幸福感集体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警犬集体过生日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