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
2020-08-13梁少丽
梁少丽
(怀集县人民医院,广东 怀集 526400)
0 引言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多发生于早期新生儿群体中,该疾病属于多发病,同时也是致新生儿死亡率比较的疾病之一。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经常会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而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障碍[1]。按照病因可见其分为3 种类型:①羊水吸入;②胎粪吸入;③乳汁分泌吸入,其中胎粪吸入性肺炎最为严重,胎粪在肺内滞留,会抑制、替代肺部的表明活性物质,从而导致肺萎缩与肺透明形成,所以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2]。因此,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60 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男17 例,女13 例,年龄1-21 天,平均(15.23±2.64)天;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20天,平均(15.52±1.03)天。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①对患儿进行常规的静脉药物滴住;②皮肤护理;③呼吸道清理;④对呼吸道窘迫的患儿给予机械呼吸。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①首先了解患儿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分析,再制定护理方案;②每日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以及采取干预措施,并详细记录[3];③对窒息的患儿进行吸痰操作,清理口腔与呼吸道,并进行气管插管,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④对未窒息的患儿行鼻导管吸氧,血氧饱和度>90%;⑤对呼道堵塞严重且痰多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与翻身叩背吸痰;⑥抗生素治疗根据药物试验结果进行;⑤对早产的患儿应该加强喂养,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对吞咽困难的患儿给予静脉营养[4]。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呼吸窘迫与护理前后肺部感染评分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估。①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呼吸窘迫的情况。②肺部感染评分:按照CPIS 评分进行判断,总分12 分,感染程度与得分情况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生呼吸窘迫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发生呼吸窘迫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为43.33%,χ2值为16.923、P值为0.000,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前后肺部感染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肺部感染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部感染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部感染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对照组 30 6.83±1.61 6.71±1.45实验组 30 6.87±1.74 4.18±0.87 t-0.092 8.195 P-0.927 0.000
3 讨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不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使患儿的肺部发生感染,还会导致患儿的肺部功能通气功能发生障碍,轻者可以进行机械通气,重者可能会直接死亡。以往临床上采用的常规基础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不具有针对性,从而不能获取满意的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有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效果比较好。循证护理模式能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满足患者在整个护理中所提出的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循证护理主要是将3个方面结合起来:①利用的最适合护理研究依据;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③护理人员的个人执行素质,从而树立研究实践和研究所带动起来的实践护理理念;并且,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5]。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后,患儿发生呼吸窘迫的几率以及肺部感染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表明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针对性与特异性。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有效的降低发生呼吸窘迫的几率,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