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护理管理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0-08-13梁淑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废物感染性门诊

梁淑辉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0 引言

感染性疾病科主要是针对院内感染预防予以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以及考核,感染措施的展开以及院内感染预防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感染性疾病科也属于较为重要的院内科室。根据目前资料指出,多数院内感染主要是因为医院管理制度有误所致,门诊护理管理质量对感染的预防以及控制有直接的影响[1]。目前医院内感染预防的相关措施主要是无菌环境操作、监护以及相应的消毒等,这对于门诊护理管理院内感染控制有联系[2]。该研究对感染性疾病护理管理措施予以讨论,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以此分析全面护理管理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度护理管理质量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和2017年未展开全面护理管理工作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护人员14例,年龄在21~47岁,平均(34.87±6.12)岁。门诊医护人员主要职责是负责门诊前期准备工作,分诊以及相应的治疗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研究组展开全面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医护人员根据感染性疾病门诊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门诊医护人员定期展开优质护理服务的培训工作,经过培训以及相关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的基本质量。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改变陈旧护理思想,对护理工作进行创新,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措施,以人服务的基本护理理念,对护理流程进行变革,以此对门诊患者带来便捷,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定期展开讲座[3]。(2)针对门诊的医疗废物予以管理,感染性疾病科室针对的疾病较为特殊,普遍存在传染性,故而门诊医护人员应该着重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根据具体状况制定相关的医疗废物处理规章制度,由专科护士予以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做好相应的分类工作,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遗漏,相应的利器应该严格放在指定位置,并且贴上废物处理的标签,定期对医疗废物予以检查和处理[4]。(3)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门诊予以消毒隔离,医护人员定期对相关的器材进行消毒,至少保证每周消毒五次,消毒灭菌后的器材予以密封保存,相应开封后的器材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规章进行处理。在整个操作中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将药品以及器材放置到指定位置[5]。(4)针对门诊环境以及药物予以相关管理工作,针对听诊器以及体温计等每天予以消毒,吸痰、雾化等设备进行灭菌,根据一定的规章对药品进行消毒,专科医护人员于无菌条件下予以药物保存。

1.3 观察指标

根据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年度出现感染的例数予以对比,根据门诊卫生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有手表面、空气等[6]。

1.4 统计学方法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诊感染率

研究组患者感染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门诊感染率[n(%)]

2.2 门诊卫生检测指标

研究组门诊检测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门诊卫生检测指标(%)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科无疑是医院较为关键的科室,针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以及控制管理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院内感染也是医院等级评估的重要指标,在对院内管理质量以及护理水平评估标准中占有一定地位,医院管理质量的优良也直观的反映了院内感染的基本状况。全面护理管理措施的展开是针对医院内感染每一方面而开展的措施,与医疗护理的基础水平存在联系,同时针对感染的各个步骤都有联系。感染性疾病科室每天门诊患者较多,人员流动较大,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这也是院内出现感染的较为重要的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交叉感染。在进行感染性疾病护理管理时,门诊感染的状况无疑对院内门诊卫生状况有直观的反映。基于全面护理管理措施开展的背景下,医护人员应该对管理的措施予以不断的完善,对消毒隔离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着重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避免引发感染,另外卫生管理也是全面护理管理较为关键的一环。

全面护理管理措施主要分为管理程序的建立、护理服务流程、护理标识的追溯以及消毒隔离的标准等。从质量管理程序的建立进行分析,依照医院的具体状况以及实际的管理目标,应该确立科室质量管理的标准,针对过程予以严格的把控。所有文件应该于受控的状态下进行,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建立合适的管理规章。由此应该具备有感染性疾病门诊的相关条件,医护人员诊疗的具体流程,护理质量标准以及抢救的方案等。针对区域内所有医护人员的相应职责和服务质量标准进行统计和完善。根据科室诊疗状况完善护理服务项目,比如化验、拍片以及治疗等,根据科室的基本需求对分诊流程、危重病抢救等进行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有章可循。要想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就应该对物品标识予以管理,确保标识能够追溯,保证服务安全性,对科室药品、区域以及急救药物等标识进行管理。预防传染病是科室较为关键的部分,应该对易感群体予以隔离和保护,另外还需要针对环境进行管理,避免途径传播,定期对相关区域予以消毒。医护人员的培训以及考核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在培训时针对检查、防护流程以及消毒等进行落实,可以通过讲座以及宣传片播放的形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通过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得感染性疾病门诊的应用能够标准化,针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以及防护予以相应的规范,严格控制院内的病毒传播,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因为感染性门诊人员流动性较大,极易造成院内感染,这也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定期严格的消毒和监护,医护人员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器材消毒后放在指定位置,不可随意摆放,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此外,医疗废物的管理也需要进行完善,在进行报废处理时,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渗漏,比如液体的渗漏等,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采用全套隔离诊疗流程管理,按照相应的步骤展开护理,对感染性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针对感染性疾病门诊中实施全面管理措施,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有效对感染状况予以控制,因感染发生率直接影响到门诊卫生标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此增强医院护理质量,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提升门诊护理质量,避免交叉感染,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废物感染性门诊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门诊支付之变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小儿咳嗽也要提防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眼睛也会感染性病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