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
2020-08-13韩燕玲李林芳程莉
韩燕玲,李林芳,程莉
(新疆军医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 供应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在当代的医学灭菌方面上,压力蒸汽灭菌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且最为安全的手段之一,由于采用蒸汽作为灭菌的方式,在使用上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污染程度低;②取材方面;③使用成本低[1]。为此由我院所配置的自产式蒸汽发生器与传统集中式供应进行对比,现得出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相应自产式蒸汽脉动式预真空压力蒸汽发生器,并配以相应水处理设备1台,对蒸汽发生器的功率进行调整,调整为86 kW,同时设置相应压力为0.9 MPa,工作压力为0.6 MPa;设温度为180 ℃,工作温度为173 ℃;耐压试验为1.1 MPa,体积为0.13 m3,容器的相对净重为3.7 kg,饱和蒸汽输出压力为0.5 MPa,额定蒸汽发送量为130 kg/h。
1.2 方法
蒸汽发生器的管理由相应的厂家以及医院进行安装调整并投入使用;在蒸汽发生器的监控以及相对标准的检测上,由院内的工程科、感染控制管理科以及消毒供应室共同管理,同时在进行消毒的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相关用水进行规则性的处理,在进行夜间保障时需要备好适量的一次性用水;在进行灭菌前,调整输出压力至0.5 MPa以开始灭菌。
1.3 人员资质
按相关制度进行操作,工作人员需持有《特种设备上岗证》,且工作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并合格。
1.4 灭菌用水标准
标准为软水或纯化水,常用为软水(菌落<200 cfu/mL,离子检测Ca2+、Mg2+浓度不超过0.02 mmol/L)。
1.5 观察标准
蒸汽灭菌观察标准:通过对灭菌包[2]、BD试验[3]、批量以及预热后蒸汽进行相关观察,灭菌包不合格包括不洁包和湿包,其余部分为合格;BD试验通过相关指示卡进行判断;预热后蒸汽和批量通过管道内是否有残留水和蒸汽灭菌后是否过湿为标准,根据预热完成后有无雾气扑出为合格。
保障能力观察指标:包括急用器械和夜间保障数据,机械不耽误诊疗为合格;夜间保证通过及时灭菌为合格[4]。
1.6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蒸汽模式比较
从设备管理、管理制度、供应时间等相关方面进行比较,自产式蒸汽发生器具有一定优势,详情见表1
表1 蒸汽供应模式比较
2.2 灭菌状况
通过对相关灭菌包、BD试验、批量检测等数据进行比较,自产式供应合格率更高,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灭菌情况比较[n(%)]
2.3 保障能力
通过相关保障能力对比,自产式供应较集中式供应有更好的保障效果,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3。
表3 保障能力对比[n(%)]
3 讨论
3.1 加强设备管理,保证灭菌质量
3.1.1 水处理设备
为蒸汽发生器灭菌提供合格的灭菌软水,保证其质量;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上下班时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以及盐量的控制。在进行样本采集时需要进行离子检测、细菌培养并及时更换蒸汽发生器滤芯;定时使用0.2%~0.3%的过氧乙酸进行消毒[5]。
3.1.2 蒸汽发生器
及时检查电路以及相应蒸汽输送装置。运行时需要通过严密的检测观察蒸汽发生器是否正常运转。在做日常维护的同时需要断水断电,由于蒸汽发生器滤芯容易造成大量的吸附,因此要定期对其排污。
3.2 全员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强调蒸汽发生器以及水处理设备的重要性[6],必要时可通过应急演练进行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应当在日常的管理中时刻注意保持自我防范意识。
3.3 完善规章制度
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可更好地提高日常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3.4 完善设备的保养工作
设备的保养需要每天定时定量进行,通过对相关安全装置的检测和部件的替换,做好设备的安全预防工作,同时对于蒸汽发生器进行定时的清理和滤芯的替换,并且在进行保养之后进行相应的记录和保持,完善记录可以在设备产生故障的同时及时通过相关保养记录找到原因[7],进行相关的停机维修工作,以便缩短维修时间。
3.5 专人负责,实现可持续化管理
蒸汽发生器的管理由专人进行控制,通过安排相关的消毒供应室人员,通过每月不定期的检查,整改在蒸汽发生器控制中的一系列不良操作以及措施,不断优化其管理流程,以此实现蒸汽发生器的正常运行。
消毒供应中心在院内占有的重要地位,在防范感染问题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对蒸汽消毒灭菌的管理中,需要其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其效果[8]。本文通过对自产型蒸汽发生器和集中供应蒸汽进行对比,自产型蒸汽发生器的各项效果均优于集中供应蒸汽管理,在消毒供应中的使用可以进行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