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对策

2020-08-13王一婧马改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4期
关键词:年龄阶段脑出血家属

王一婧,马改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 400042)

0 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出血体积较小者治疗上以保守为主,若出血量大,则需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由于此病残废和死亡率高,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面很难接受现实,并由此产生悲观,慌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在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抢救的同时,对家属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尽量减少家属的不良情绪,让他们能乐观、积极地面对病情,帮助家属安全度过心理危机期。即使患者身体机能产生了不可逆的转变,也能让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做好陪伴患者最后一程的心理准备。本次研究选择我科高血压脑出血50 例患者,对其采用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 年1-12 月收治的5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31 例,女19 例,年龄18-82 岁,平均(51.3+-3.5)岁;共有家属100 例,其中男54 人,女46 人,与患者为父母,子女,配偶,朋友等关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 例,家属各50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及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行心理护理。

1.2.1 观察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做出评估。

(1)30 岁以下(5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这个年龄阶段的患者很多是突然患病,尤其是当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时,患者会烦躁不安,脾气暴躁,急切想要康复,患者担心术后影响生活质量,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等。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孩子生病了,家属会出现担心,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他们甚至会拿医护人员出气,出现不尊敬的行为,借以发泄自己对孩子生病的不满,这是患者家属失助的表现,他们从心理上不能认清客观事实,从而产生不利的心里刺激,导致精神上的失落。

(2)中年(31-60 岁)(12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这个年龄阶段的患者很多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患病,家属就失去了经济、精神、心理等各方面的支柱,他们就会变得失落,消极,悲观,从而不能接受现实,甚至会做出逃避的举动。

(3)老年(60 岁以上)(8 例)高血压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属会面临患者较长的病程、巨额的医药费、死亡的阴影等情况,就会出现恐惧、担忧等情绪。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加长,患者病情如果得不到好转,家属又会产生抱怨的心理。家属一般是患者的子女,有的家属还是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但他们还是会出现对患者生病前没有好好照顾的自责,不能接受自己的亲人突然病情危重甚至离世。

1.2.2 对不同年龄阶段病人家属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对策

(1)及时有效地对年轻患者进行心理开导,让患者及家属能勇敢面对: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中要注意动作轻柔、快速,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接好各种管道,尽量减小监护仪的报警声。为患者营造一个符合患者个性、贴近生活的监护环境,让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同时在做各种操作前,要耐心地讲解操作的目的,面带微笑,让家属对护士产生亲切感。对于焦虑,烦躁不安的家属尤其要注意加强心理疏导,注意倾听家属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其说出心中的苦恼与烦闷,要真诚地理解和接受患者家属的心理感受,使其产生共鸣和被理解,增强其自信心,改善其情绪障碍。同时保持目光交流,给对方及时的反馈和适当的鼓励。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征,本着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安抚情绪,尽量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同时护士要理解家属的难处,与家属一起讨论患者的身心状况变化,使其建立信心,消除顾虑,并解除其后顾之忧。为其讲解护理知识和护理方法,让家属可以参与适当的护理活动,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1]。

(2)让家属正确对待中年危重患者的疾病,让其信任医务人员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护士要认真地做好各种治疗护理,让病人有舒适的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其次,要加强与家属的心灵沟通,就患者的治疗抢救过程向家属明确讲解,讲解中护士语气要轻柔,态度要温和,重视并了解家属的心理需求,对其倾诉耐心倾听,表达安慰和同情。根据患者家属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比如患者家属喜静、性格成熟稳重、思维理性,可采用健康教育、书面健康教育为主,让其充分的理性思考,自我调整。若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较强,护士应积极主动的沟通,了解患者家属想要什么、有什么顾虑,帮助患者家属尽快过渡到配合期,如患者家属对治疗方式选择仍存在顾虑,迟迟未下决心,护士应做好引导,善用积极性的语言,让其了解医护人员是关心他们的,让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照顾患者,还可向家属举出相似病案成功的例子,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再次,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关系,如亲朋好友,同事等关心家属,为家属分忧解难,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属,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住院费用等困难。

(3)及时有效地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及抢救,适当允许家属多陪陪患者:护士要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向家属讲解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风险,让其了解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和对家庭造成的影响。对病情危重不可逆患者,护士可以适当允许家属多陪陪患者,鼓励家属与患者共同回忆以前共同的美好时光, 彼此能坦诚的交谈,促进家属了解患者的心意,以完成患者的愿望。由于在抢救中患者可能随时会死亡,护士应尽量允许家属在身边,让其对必要的抢救措施有所了解,做好对死亡结局的心理准备,降低悲痛感[2]。同时护士要理解濒死家属的心情,多与其交流。谈话时要选择安静,相对隐私的地点,合理使用暗示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尽量不使用刺激性语言[3]。在交谈前,要了解家属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职业等,以便更好的沟通,交谈中注意观察家属的情绪变化,让家属有宣泄的时间和空间来缓解悲伤的情绪,同时合理应用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来表达对家属的理解,同情,关心,让其慢慢接受患者的离去[4]。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对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见表1。

表1 对比2 组家属的满意度调查[n(%)]

3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是患者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具有意外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后意识处于昏迷状态,很多家属不能马上接受,心理上会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应激反应。本次研究调查中,观察组中护士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家属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家属的情绪反应,性格,心理变化,多鼓励、安慰家属,增强了安全感和信任感[5]。帮助他们接受患者患病的事实,使其心理压力有所缓解,减轻了悲伤感,有效地改善了护患关系,得到了家属的配合和好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现代护理是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以护理基础为程序,对患者实施全身心整体护理。护士在精心照顾患者的同时,也应该了解及评估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支持等,使我们的优质服务面向更多人,也让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在获得合理治疗的同时,享受到人性化的服务。

猜你喜欢

年龄阶段脑出血家属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我的各路好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
教学暗示艺术在小学不同学段的运用策略研究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