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8-13高玉红
高玉红
(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吉林 蛟河 132500)
0 引言
危重症在临床中是指病情严重且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的特点[1]。针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多需要优先倾斜医疗资源对其进行干预,包括呼吸机、肠内营养、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及留置尿管等,从而确保其生存状态。但在针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中,受患者病情特点影响极易出现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故而有必要增强护理质量,以对其生存提供保障[2]。本院围绕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为研究组,采用护理质量管理干预,同时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19-75岁,平均(47.5±1.4)岁;常规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18-75岁,平均(47.4±1.3)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危重症医务工作者自发成立管理质量干预小组,针对小组成员实施相关培训工作,包括病情监护、生命体征观察、呼吸机操作及监护仪操作等内容,使其综合能力及个人责任心得到增强。同时,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侧重讲解质量控制内容,对医院发生的不良事件危重症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风险,围绕其开展讨论及分析工作,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拟定整改措施。建立完善的护理工作体系和管理内容,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对危重症患者病情给予综合评估,加强对患者巡视次数及应急情况处理能力,最大程度确保患者生存状态。而在医疗设备管理及应用方面,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仪器设备操作要求、保养要求、消毒要求实施干预,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发生,从而对护理质量提供保障。
1.3 研究指标。观察干预效果,包括护理满意评分、并发症情况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精神健康评分。采用我院自拟调查问卷评定护理满意水平,问卷分值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采用SF-36量表评定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分值100分,项目:生理机能、精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高[3]。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程度,量表分值450分,项目:感觉、人际关系、思维、生活习惯、情感、行为、意识、饮食睡眠,分值越低心理越健康[4]。
1.4 数据处理。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研究数据。无序分类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χ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评分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评分对比(±s)
表1 护理满意评分对比(±s)
组别 n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 120 92.05±1.23对照组 120 71.68±1.42 t-118.778 P-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常规组的1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常规组的19.1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4 生存质量评分及精神健康评分对比。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精神健康评分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生存质量评分及精神健康评分对比(±s)
表4 生存质量评分及精神健康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生存质量评分 精神健康评分研究组 120 84.45±3.26 45.65±4.98常规组 120 71.94±3.22 74.58±4.55 t - 29.907 46.981 P - 0.000 0.000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是极其特殊的群体,患者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出现死亡。据临床资料[5]记载,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病情外,部分患者死亡则是由于医疗机构护理问题导致。以往临床针对危重症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通过给予常规病情检测来调整治疗措施,但缺乏标准护理流程支撑及管理,干预效果无法满足临床的满意需求。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针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改进措施,通过健全护理管理操作标准、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水平来提升危重症患者生存质量,使其身心状态得到改善,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6]。本研究结果,研究组采用护理质量管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得到控制,其发生率为(2.50%)、(2.50%),低于常规组的(15.00%)、(19.1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及精神状态均处于良好水平,护理满意度则有明显提升。临床将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中,则能够综合提高护理人员自身水平,使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实施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的检测,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最大程度对其生存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危重症患者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其生存质量及精神状态,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