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中药汤剂联合西药在呃逆兼见胃脘痛中的应用效果

2020-08-12余占礼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西医治疗中西结合有效率

余占礼

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病症呃逆兼胃脘痛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治疗的呃逆兼见胃脘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汤药疗法,并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d、5d、1周、2周后呃逆状况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少于对照组共出现的6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呃逆兼胃脘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有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纯西医治疗有很大优势,更为医患所推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呃逆兼胃脘痛;西医治疗;中西结合;有效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2-0178-03

呃逆兼胃脘痛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患者可出现连续呃逆、嗳气,同时伴有胃脘痉挛性疼痛的情况,严重者呃逆不止,患者浑身乏力、食欲不佳、夜不能寐,只可平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在以往治疗中均采用西药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且效果欠佳[2]。为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啊,我院采用西药结合灸疗、汤药的方法,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期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体内容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来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治疗的呃逆兼见胃脘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即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35~68岁之间,平均年龄(52.1±2.9);病程2~6d,平均病程(3.1±0.2)d。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32~65岁之间,平均年龄(51.7±3.1)岁;病程2~5d,平均病程(2.9±0.7)d。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呈现呃逆、嗳气,同时胃脘部伴有痙挛性疼痛,为典型呃逆兼胃脘痛临床诊断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其他精神、意识障碍,无法有效沟通。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肌肉注射西药爱茂尔(通用名称:溴米那普鲁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37023895),1支/d,2次/d,睡前口服安定片(通用名称:地西泮片,国药准字H33020250),剂量为5~10mg,2周为1个疗程。

1.3.2  观察组

在以上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方法为:①针灸,针灸疗法取患者上脘、中脘、内关、气海、后溪、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交替针灸,针灸4~5个穴位,留针30min/次,1次/d。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适当补泻,每10分钟加强1次。如果患者因精神紧张因为呃逆兼胃脘痛症状,可增加神门、后溪、太溪进行针灸,早晚各1次。②中药汤剂,患者同时服用中药汤剂丁香柿蒂汤和旋覆代赭石汤进行加减用药,方剂组成为丁香6g、柿蒂9g、代赭石6g、旋覆花9g、莱菔子10g、半夏9g、木香6g、苏子等中药材。1剂/d,早晚饭后服用,2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患者症状基本消除,呃逆、胃痛显著改善,为显效;若患者症状部分消除,病情得到改善,为有效;若患者症状未消除,或病情有加重情况,为无效,有效率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对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头晕、肠胃不适、血压异常、浑身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好。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呃逆症状积分评定标准:该项指标评分由医师根据患者呃逆程度、呃逆持续时间、复发状况等进行评分,同时结合日查房、问诊情况进行分数评估。分值分布在0~9之间,分数越高说明呃逆改善效果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更为显著,总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呃逆症状改善程度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呃逆改善情况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3d、5d、1周、2周后症状均得到改善,以观察组症状改善最为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对比

两组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状况比较,结果显示采用中西疗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例患者出现头晕的情况,占比3.33%,而单一西医治疗患者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其中头晕1例(3.33%)、肠胃不适2例(6.67%)、血压异常1例(3.33%)、浑身乏力2例(6.6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例(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中呃逆兼胃脘痛症状较为常见,呃逆以气逆上冲为主要症候,患者喉间连声呃呃,声短而频[3],患者不能自主控制。胃气上逆兼发胃脘痛,症状严重者病情迁延不愈,在临床中若持续24h以上者为顽固呃逆,该阶段为呃逆重症标志,长期如此,会伤及患者脾胃,引发脾气虚弱、胃气失和,继而继续加重呃逆、胃脘痛,为此需及时加以治疗[4]。

在以往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西药爱茂尔注射和口服安定片进行治疗,患者症状能得到改善,但效果不尽人意,且不良反应较多。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西药治疗同时兼顾针灸疗法和口服汤药,其中丁香、柿蒂具有降逆止呃的功效,代赭石、旋覆花具有平降肺胃二经之逆气而定喘息,止呕逆的功效,莱菔子、木香具有消除玩腹胀满、疼痛的作用[5]。内关穴、上脘、中脘可有效缓解呃逆,气海、后溪、足三里等行气止痛[6-7],在呃逆兼胃脘痛的临床治疗中有促进作用。经研究也证实,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确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为患者减轻病痛,并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中西结合治疗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8.33%,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为3.33%,在治疗3d、5d、1周、2周后,患者呃逆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呃逆兼胃脘痛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结合疗法,相较于以往爱茂尔、安定单一西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痛的优势,同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相较以往有很大提高,即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兼顾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为医患所推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胜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4):76-78.

[2]曾红文,黄毅平.热敏灸治疗急性胃脘痛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06):1-3.

[3]施存甘,邢章浩.邢章浩从肝论治胃胺痛经验浅述[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01):13-14.

[4]王娜,米鹂.张灿坪治疗胃脘痛的经验[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5(03):101-103.

[5]崔琳琳,車志英,姚涛,等.王国斌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J].中医研究,2016,21(09):42-45.

[6]潘东洪,陈柘芸,吕艳,等.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10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09):2196-2197.

[7]彭祥来,林志忠,柳淑仪.氯丙嗪双侧内关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39-40.

猜你喜欢

西医治疗中西结合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很有效率
弱视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分析
肱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临床诊疗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