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宝桢家风

2020-08-12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山东

“处大事无所趋避,知有国而不知有身”  清咸同年间,一批士大夫挽狂澜于既倒,创造了“同光中兴”,丁宝桢是其中翘楚。由于威严逼人,连曾国藩、李鸿章都让他三分。丁宝桢的一生,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求学出仕、建功立业、美名流传的一生的最佳写照。史书上说丁宝桢“政尚威猛”,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刚”。虽然丁宝桢有其时代局限性,但他强调的“报国爱民,清廉传家”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

1820年,在山灵水秀、洞天福地的贵州平远牛场镇(今贵州织金),一名婴儿诞生。8岁时,便有《风筝》诗传世:“忽地因风起,高明仰太空。纸鸢频作伴,画虎俨称雄。”

这就是未来的中兴名臣——丁宝桢。

丁宝桢的先祖因经商而定居贵州平远州后,留下一首家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

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

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

在书香门第“报国”“奉公”“高洁”的教育氛围中长大的丁宝桢,23岁考中举人,33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

不久,母亲去世,丁宝桢返乡丁忧(古代服丧制度)。其间,桐梓县人杨隆喜等先后起兵造反,贵州告急。丁宝桢为了保卫家乡,变卖家产,招募800名壮士镇压叛军,收复多个城池。服丧期满后,他因功被授编修一职。

40岁那年,丁宝桢奉命奔赴湖南,防剿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军队。在勉力支撑了9个多月后,他被授予岳州(今岳阳市)知府一职,开始了疆臣之途。

其间,丁宝桢遣散了之前招募的军队。但由于府库钱粮短缺,亏欠了很多饷银。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说不定会引起兵变。丁宝桢凑了500两银子,拿给士兵们,愧疚地对大家说:“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现在府库的钱粮短缺,你们空着手回家,怎么办啊?”听了丁宝桢的话,大家感动得落泪,说道:“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您散尽家财以解救国难,我们还敢奢求什么呢?)说完,他们纷纷离去。

当时,岳州已先后失陷四次。丁宝桢上任后果断地采取全民防御措施,太平军攻克不下,只好撤退。第二年,湖南巡抚毛鸿宾、湖广总督官文联折上奏,保荐丁宝桢升任长沙知府,称:“该员联络团绅,周历要隘,布置井井,市民信服……勇于任事,明干有为,实为知府中出色之员。”得知丁宝桢要调走,岳州轰动,老百姓们箪食壶浆、陈情攀留。拖延了一月有余,丁宝桢才得以动身赴任。

1863年,丁宝桢升任山东按察使。两年后,“国之柱石”僧格林沁在曹州平叛时战死,丁宝桢被弹劾协战不力,但是得到皇帝的恩典,降四品留任。给事中孙楫等谏官们又搜集罗织了其他罪名来弹劾丁宝桢。曾国藩挺身而出,告诉皇帝:丁宝桢无罪!山东巡抚阎敬铭素来钦慕丁宝桢的人品才华,此时便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代替自己。朝廷应允,任命丁宝桢做山东巡抚,一品封疆。

当时,捻军(指活跃在长江以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逼近山东海澨,李鸿章建议在胶莱河修筑长墙防御,丁宝桢配合迫近警戒。

1868年,捻军逼近京城,朝廷大为震动,丁宝桢听到军情示警,立即带上1000名骑兵、3000名步兵以及5天的粮食,一路快马奔驰,日夜兼程,前往援助。这场战役中,派出的将领都受到责备,只因丁宝桢这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敌人之前,迫使捻军向南溃逃,功劳最大,保护了京城安全。经此次平判捻军,丁宝桢之威名,传遍天下。皇帝降圣旨褒扬嘉奖,并授予太子太保一职。

1876年,丁宝桢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被授头品顶戴、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代吴棠署理四川总督一职,并进入人生中最后的10年。★

(责编/陈小婷 责校/王文彩 来源/《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四》,赵尔巽主编,郭曾炘、沈曾植等编辑,中华书局1998年版)

丁宝桢是一个很“刚”的人“国之宝桢”:呛僧格亲王,杀慈禧亲信

亲王僧格林沁十分倨傲,见省级以下官员概不设座。

丁宝桢拜见,对门吏说:“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惊。

亲王佩服其耿介,于是“改容加礼”,出门相迎

丁宝桢,贵州平远人,1820年出生,1843年考中举人,1853年考中进士,1860年任岳州知府,1862年任长沙知府,1863年任山东按察使,1864年任山东布政使,1865年任山东巡抚,1868年加太子太保衔。1876年,被授头品顶戴、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并代替吴棠署理四川总督一职。1885年逝世,享年65岁。

1869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山东巡抚丁宝桢杀了太监安德海。安德海可不是一般的太监,他是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权贵皆不敢动安德海分毫,为何丁宝桢敢杀?史书上说丁宝桢“政尚威猛”,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刚”。

亲王为他破例,上司主动让位

丁宝桢是一个很“刚”的人,还没坐到山东一把手的位置上时就敢呛当时位高权重的亲王。事情是这样的:1863年,丁宝桢前往山东上任,途中遇到了“国之柱石”僧格林沁。丁寶桢照例投帖拜见。僧格林沁是亲王,自觉地位高贵,再加上功勋卓著,所以十分倨傲,立下规矩:见省级以下官员,概不设座。丁宝桢拜见时,对门吏说:“同役国事,坐则见,否则罢。”意思是:没座位我就走!左右都大吃一惊。僧格林沁接报,对丁宝桢的耿介大加佩服,于是“改容加礼”,出门相迎。

此事很快传遍山东,丁宝桢的顶头上司、时任山东巡抚阎敬铭听说了这件事,不禁对这位新到任的按察使刮目相看,不仅亲自到郊外迎接,而且此后“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几年后更是主动退位让贤。

杀安德海,震动朝野,慈禧太后也无可奈何

丁宝桢智杀安德海的故事流传久远,成了一段传奇。市井传说安德海假冒圣旨南下江浙,路过济南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缉拿,请示朝廷如何发落。同治皇帝的圣旨中将“安”字少写了头上的一个点,丁宝桢由此会意,决定监斩。同时,慈禧太后的懿旨也到了,丁宝桢料到此懿旨是开释的懿旨,于是先斩而后接旨,成就了一段津津乐道的佳话。

此事发生在1869年。史书记载:“诛安德海事尤著人口。”正史不是写故事,拒绝精彩,却仍用了“尤著人口”一词,这是因为安德海为六品顶戴蓝翎内侍,曾任咸丰皇帝的御前太监,又在辛酉政变中为两宫皇太后奔走,为同治皇帝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慈禧器重。

安德海出京,史书记载是置办龙衣。是出公差还是擅出?现在已经很难查清了。不过,当时帝后的龙衣均由内务府采办,由指定的织造局进贡京师,无须太监采买。而且,史载安德海当时“坐太平船两只,声势煊赫”,船两侧插龙旗凤帜,“带男女多人,并有女乐,品竹调丝,观者如堵”。又载:“本月二十一日,该太监生辰,中设龙衣,男女罗拜……”如此逾制、招搖,按理说应该有很大动静。可安德海出直隶一路无事,直到船过德州,德州知州赵新才发现:安德海号称“钦差”,却未带任何出行的公文!

赵新犹豫不已,他明白安德海背后的势力难以撼动,如果禀奏失当,自己将惹来灾祸;可如果不禀奏,顶头上司丁宝桢一定会发怒,降罪下来。权衡再三,赵新将这件事秘密地禀告给丁宝桢。

丁宝桢得知后,立刻上奏朝廷,并告诉赵新:“如见其有不法情事,可一面擒捕,一面奏闻。”

丁宝桢的奏折直接被送到两宫太后手上,她们随即召军机内务大臣议之,众大臣“皆力请就地正法”。两宫皇太后压下奏议,拖了几天,最后拖不过,只好下谕旨:“即行就地正法!”旨意还未到达山东,丁宝桢担心有变,想先杀掉安德海再说。泰安知县何毓海长跪力谏,请再等等。直到9月15日深夜,丁宝桢终于收到了加急送来的朝廷旨意。很快,安德海人头落地。

帝师翁同龢听到消息后,大呼:“快哉!快哉!”与丁宝桢一度不太对付的李鸿章,也赞叹:“稚璜(丁宝桢的字)成名矣!”曾国藩当时患眼病,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说自己的眼睛都为之一亮,称丁宝桢为“豪杰之士”。在民间,那更不得了,老百姓将此事演绎成“前门接旨,后门斩首”的经典故事,大家都称丁宝桢为“丁青天”。

事已至此,慈禧虽不快,但奈何丁宝桢行事缜严,无懈可击,再加上他是重臣,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所以只能作罢。

抱病销假,亲赴工地,与役夫同甘共苦

1871年8月,黄河在山东郓城决口,情势之危急,曾国藩在与丁宝桢的书信往来中亦有提及:“目下泛滥曹济,则办理极为棘手,曷胜焦灼。”

朝廷命令丁宝桢和新任河道总督乔松年共同治理洪水,一个是封疆大臣,一个是河臣职司,按理说两人当勠力同心、治理河患。彼时,丁宝桢因病告假,获悉汛情后,仍到工地查看险情;乔松年却因立春已过,汛期将至,此时动工“殊无把握”,希望延迟工期。丁宝桢竭力反对,他奏请朝廷,如果决口不堵,一定会淹没曹、兖、济十几个州县,后果不堪设想。

顾不上有越俎代庖之嫌,丁宝桢决意抱病销假,亲赴工地,择日开工。两个月的时间里,丁宝桢与役夫同甘共苦,于二月二十四日“工竣合龙”,堵住了决口。原拟用银36万两,实际只用32.8万两,所余悉数归还藩库。

朝廷赞其“勇于任事,督率有方,未及两月,克尽全工”。

两年后,黄河再次遭遇大决口,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治水河官们束手无策,纷纷推诿扯皮。归乡之中的丁宝桢又一次挺身而出,立即赶回山东治理河患。从酷暑到寒冬,在丁宝桢的率领下,军民同心,历时半年筑起了高14尺、宽30尺、厚100尺的堤坝,此后百年来黄河此地不再决口。这段历史被记录在山东菏泽黄河边的障东堤石碑上,石碑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哪怕被“查办”,也要继续搞洋务

丁宝桢致力于洋务运动,他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师夷长技,就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他大力整顿山东水师,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在其任期内山东没有遭受到丝毫侵犯。

1875年,丁宝桢以“靖海安边”为名,上奏清政府批准,在济南北郊新城择地300亩,建山东机器局,引进国外机器设备,制造火药、马梯尼洋枪,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典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山东北方现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正是该机器局。该公司的管理人员说,该机器局是山东近代工业的发端,也是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力量建设的一个兵工厂,为当时国家的国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次年,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又借鉴山东机器局的经验,创办了四川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工厂——四川机器局。

创办过程中,丁宝桢也遇到了很多阻力。例如,1879年,清政府顽固派吴镇以丁宝桢“不谙机器,私亏库款”等编造的理由,污蔑丁宝桢,妄图阻碍洋务的发展。于是,清廷派遣御史恩承等人前去“查办”。尽管他们的住处距离机器局很近,却未曾亲自前往考察,结果竟上奏“著该督即将此局停止”。无奈,丁宝桢只好按照朝廷的旨意停办机器局。好在罗应龙等当朝洋务派人士纷纷力挺丁宝桢,加上丁宝桢继续为机器局申辩,最终换来了机器局的复工。

山东、四川机器局的创办,成为两省近代工业的开端。1903年,时任机器局总办章世恩扩建机器局,于次年开始实施发电,成都之有电灯自此始。

去世后,士绅百姓“郊野祭吊,军民悼哭”

1876年,丁宝桢调任四川。当时四川吏治腐败、盗匪猖獗、百姓困苦。此次调任,正所谓任重而道远,慈禧太后特为其题字——“国之宝桢”。

上任第二年,四川遭水患,丁宝桢青衣简从,深入灾区,日夜慰问、救助灾民,因而老百姓尊称他为“丁公”。

当时,都江堰水利已经失修多年,导致水旱灾害频发。由于财政空虚,工程经年累积问题严重,修复困难重重,但是丁宝桢到任后立即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大修都江堰,重修鱼嘴。在他的主持下,都江堰完成了清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累计修渠70多里,砌堤一万多丈,使灌溉范围由原来的一万亩扩大到后来的十多万亩。于是,灌溉区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丁鱼嘴”。

修缮完成后,丁宝桢用剩余银两在岷江内江上修建了一座石柱木结构南桥,方便百姓交通往来。现在,这座南桥是都江堰景区著名景点,也是当地百姓休闲纳凉的好地方。

任职期间,丁宝桢还对四川盐政进行了改革。他一边打击官商勾结,一边改革盐政,将“官督商销”制改为“官运商销”制,统一食盐运输,并积极整顿运务,清理整修水陆运盐道路。改革使四川省的财政从原先的年亏空50多万两,转变为年盈余150多万两,还让贵州等地的食盐价格大幅下降,老百姓能吃上盐。老百姓非常感激丁宝桢,于是将当时运盐进入贵州的道路称为“宝桢盐道”。

丁宝桢治川10年,刚到任履职时,城内每月都有盗窃、抢劫的案件,到后来几乎把匪徒诛杀干净,时人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宝桢在任上去世,享年65岁。

山东父老联名具奏朝廷,请求将他的灵柩运回山东安葬。朝廷下旨:“准葬山东,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并追赠其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其子丁体常等遵从父亲之遗命,为了不扰民,由水路扶丧。次年秋,灵柩回归济南。士绅百姓“郊野祭吊,军民悼哭”。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25日,丁宝桢安葬于历城的丁家林地元配谌夫人墓的东侧(今济南历城区全福立交桥东)。

生于贵州,死于四川,葬于山东,丁宝桢传奇的一生,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求学出仕、建功立业、美名流传的一生的最佳写照,也为后世之人创建了一个报国爱民、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官榜样。★

(责编/陈小婷 责校/王文彩 来源/《丁宝桢:刚正清廉的中兴名臣》,罗实/文,《文史天地》2017年第4期;《丁宝桢缉拿安德海,是智杀还是正法?》,孙葆元/文,《齐鲁晚报》2019年7月8日;《从山东机器局到四川机器局:丁宝桢洋务之路》,骆孝元、朱华/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膝盖痛  滑膜炎  有妙招

滑膜炎、膝盖痛,告诉你个妙招,不用天天吃药,治一个笑一个,疼痛、肿胀、积液、僵硬、麻木短期见效。

骨关节病,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对关节保护作用降低,引发骨质增生,滑膜炎,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等,但几种疾病常相伴而生,单独治疗很难凑效,很多人走路一瘸一拐,上下楼时关节疼痛不敢使劲,弯曲伸直咔咔响,久坐站起时关节僵硬迈不动步,严重者关节积水肿胀甚至变形.......

【滑膜康】专门针对此类问题研制而成,本品秉承古老中医外敷灸法,贴敷患处,药力能直透皮下骨质,营养和修复病变的滑膜,关节软骨,半月板,平衡滑液的分泌与吸收,恢复关节生理功能,就像给一部老的嘎吱作响的机器重新上了润滑油一样。由于其效果突出,已获得国家批文。

【滑膜康】是治疗的妙方,并非缓解一时之症,许多病情顽固的患者使用后发现,贴用当天会有感觉发热,疼痛,肿胀感减轻,并有液体渗出的感觉,使用后即可缓解伸屈受限,下蹲起立不再困难,间歇性跛行好转,行动自如,帮助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康复,不易复发。

好消息:【滑膜康】加强型现已上市,见报日前50名拨打400-6968-837,即可享购买20盒送10盒,10盒送4盒,7盒送2盒优惠活动。赠品与正品相同,活动数量共1000盒,送完为止。

400—696—8837

“即使过了100多年,先祖的话依然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丁宝桢家族:“宝桢公做的事情至今感动着我们”

牛场镇丁氏家族如今有千余人,每年都会做两件事:

一、对家族学子进行普查,扶危济困、奖励优秀者;

二、清明节祭祖时,重申家规家训

2019年6月19日,丁宝桢五世孙丁健接受采访,讲述了家族的历史传承。“我开始根本不清楚高祖丁宝桢和我的关系。”丁健说,读小学的年纪,他在床下翻出一套三本册页组成的核桃木板的家谱,“但是真正跟先祖丁宝桢对话是从整理编写《丁文诚公家信》开始。”

儿子丁体常:“其清风亮节,虽未之逮,窃有其志”

丁宝桢共有五子五女,其中长子丁体常,字慎五,曾任大同知府、特授潞安知府、甘肃按察使,官至广东布政使、护理广西巡抚。丁宝桢家信的内容主要是其向丁体常传授为官之道,时间从1869年(同治八年)至1885年(光绪十一年),跨度为16年,包括励志、修身、爱民、报国等。

1876年初,丁体常去往山西做候补知府。当年五月十日,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写信给儿子道:官做到什么位置,自有天定,为官之人要做的就是“尽己”,即“不怠惰,不推诿,不轻忽,不暴躁,而又谦以处己,和以待人,忠厚居心,谨慎办事,如是而已”。他还在信里叮嘱初到山西为官的丁体常:当地物价昂贵,要养成俭约的习惯,精打细算,不花不必花的钱。

在丁宝桢的谆谆教导下,丁体常一生清廉自守,忧国忧民,最终成为晚清政坛上颇有清名的大吏。丁体常曾言:“吾父之高勋伟略,诚不敢望希万一,而其清风亮节,虽未之逮,窃有其志。”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丁体常“乞假为父修墓”,请求辞去广东布政使、护理广西巡抚,获准后回到济南,直至宣统元年(1909年)去世。1910年,学者孙葆田撰写《丁体常墓志》,写其生平,书其品格,清朝最后的直隶总督陈夔龙为其正书、大书法家王闓运篆盖。

丁宝桢的另外几个儿子,也都有所成就:次子丁体勤曾任山海关通判;三子丁体仁曾任候选知县;四子丁寿鹤是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小儿子丁体晋,恩赏郎中。

侄女婿陈夔龙:袁世凯、蔣介石请他出山,他都没有同意

贵阳人陈夔龙是丁宝桢的侄女婿,中进士前在其督署中当幕宾。1909年10月,陈夔龙由四川总督调任直隶总督。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后,陈夔龙也随之结束了自己的宦海生涯,迁居德国租界,后又移居上海,过着隐居生活。此后,不管是袁世凯还是蒋介石请他出山,他都没有同意。陈夔龙晚年著有回忆录《梦蕉亭杂记》,其中记载了他亲见亲历的关于丁宝桢的两件事:

其一说:丁宝桢经济常处于窘迫状态。

按惯例,四川总督的收入有夔州关的公费每年1.2万两、川盐局的公费每年3万两,丁宝桢却一概不取,只取奉旨核定的养廉银1.1万两,每月所入不足1000两。由于家里人口多,开支大,还要济贫扶困,因此常常窘迫。丁宝桢备有一个衣箱,用印文封固,每遇钱接济不上时,就命材官抬到当铺换二百两银子救济。待布政司分发的养廉银送来,再把衣箱赎回。民间传说当铺老板要开箱验看是否值二百两银子,材官不允,说是总督大人親手封固的,不能打开。老板无奈,只好把银子如数交付。好在总督大人不久就来取赎,从不赖账,以后他也就不再要求开箱了。那箱子实际是空的,一样东西都没有。“丁宝桢当当”成了清末有名的掌故。

一次,陈夔龙曾见厨役向丁宝桢索账,出言不逊,丁宝桢恼怒,想解雇他,而又无钱清还旧欠。正准备命人抬衣箱去质当,成绵道道员王莲塘来了,见丁宝桢脸色不好,就问他有何忧虑。丁宝桢说:“实不相瞒,刚才与厨役淘气。藩司(布政使司)本月廉俸尚未送来,我又不便函催,为此为难。”王莲塘回去后立即写信告诉藩司,藩司马上将养廉银送来,这才解决问题。

其二说:光绪二年,丁宝桢升任川督,入京陛见,直隶总督李鸿章邀请他取道天津相会。在天津分别时,李鸿章说:“现在总督、巡抚到京,应酬往往大于平时几倍。我知道你两袖清风,一无所有,已代筹一万两银,存在京城某钱庄,你到京时可取用。”当时丁宝桢囊中羞涩,又以李鸿章重声谊,竟然收受了。谁知一到北京,正值某王、某相生日,非有馈送不可;又有贵州举子一百几十人留京候考,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合计一万两尚不够用。他思量再三,笑着说:“一客不烦二主。”致函李鸿章,请他再代筹一万两,李鸿章没有拒绝。丁宝桢到四川后,多次筹钱归还,又因家庭变故不能如愿。后来他估计此生还不起这笔债了,就叫陈夔龙代拟一函致李鸿章,说:“前荷盛情,久铭肝膈。屡思返璧,力不从心。自维此生无报琼之期,而又不愿贻子孙之累,我借我还。息壤在彼,衔环之义,愿矢来生。”不久,他就病故了。

四川号称“天府”,地大物博,总督又名位显赫,而他却这样矜矜自守,两袖清风,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可谓是孤标独立了。

侄孙丁道衡:发现白云鄂博铁矿时,年仅28岁

丁宝桢的侄孙丁道衡,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

由于家学渊源,丁道衡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和熏陶,勤奋读书,少年得志。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甲部预科,后经严格甄别,升入正科,名列前茅,获得贵州省公费津贴。在北平求学6年,他半工半读,兢兢业业,经历过“五四运动”,立志以科技报国。1926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以优异成绩中选为母校助教,专门研究地史和古生物学,曾担任重庆大学地质学主任。

1927年至1930年,丁道衡参加了由北大教授徐炳旭、袁复礼,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等人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三日晨,著者负袋趋往,甫至山麓,即见有铁矿矿砂沿沟处散布甚多,愈近矿砂愈富,仰视山巅,巍然屹立,露出处,黑斑烂然,知为矿床所在。至山腰则矿石层累迭出,愈上矿质愈纯。登高俯瞰,则南山壁皆为矿区。”这是丁道衡自述发现经过时说的一段话。

一连数日,着了迷的丁道衡总要跑到这里来采集标本。考察期间,他采集了各种矿石及岩石标本,对白云鄂博地区的地形、地质和构造以及矿区的生成、铁矿储量、矿石成分、地表水源等项目进行了详细考察。他认定这是一个蕴藏丰富、远景广阔、极有开采价值的大型铁矿。

在结束了3年的西北考察之后,丁道衡回到北京。1933年,他发表了著名的《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使该铁矿初为世人知晓。正是有了白云鄂博这座宝山,包钢才得以诞生,才有了今天的包头。

丁道衡不只是在学界,乃至在世界同行中也是赫赫有名。当年他发现白云鄂博铁矿时年仅28岁。

曾孙丁春膏:“我家文诚公,所遗于后代子孙者,惟正义感与强项二事耳”

丁宝桢的曾孙丁春膏,字雨生,毕业于北京警官学校,历任湖北、直隶、察哈尔属县知事,察哈尔省兴和道道尹,西北边防督办署政务处处长。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驻平办事处处长,同年6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1937年9月任四川区税务局局长。嗣任湘赣区税务局局长等职。

一日,财政部税务司长高秉坊在锦江川菜馆大宴宾客,丁春膏在宾客之列,宴会上还有财政部的要员乔晋梁、吴启鼎、盛升颐等人。席间,他们想跟丁春膏搞裙带关系,就攀谈道:“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您的曾祖父丁宫保的严正作风,是不是也有一些逸闻趣事呢?”丁春膏淡然答道:“先曾祖无他,惟刚介不阿,见贪赃枉法者必杀,淫人有夫之妇者必杀,寡廉鲜耻者必惩,裙带关系者必黜而已!”三人好半天都默然无语。当时有传闻:乔晋梁的妻子刘氏和孔祥熙“有一腿”,乔晋梁因此得到孔祥熙的照拂。吴启鼎、盛升颐也劣迹斑斑,他俩后来因扰乱经济而被蒋介石下令查办,宋霭龄亲自去求情也无济于事。

宴后,丁春膏笑着对友人说:“倘我知道高司长也请了乔、吴、盛之流,必不来也。”

朋友为丁春膏捏了一把冷汗,私下里问他:“你不怕这三个人,难道你也不怕财神爷(指孔祥熙)和财神奶奶(指宋霭龄)吗?”丁春膏哑然失笑,说:“我家文诚公,所遗于后代子孙者,非百万家财,惟正义感与强项二事耳。”在座的德籍日本医生矢原谦吉“闻之肃然起敬,自念中土士人之清风亮节,真他人所不可望其项背者也”,后来他将这段故事记载于《谦庐随笔》,流传于世。

五世孙丁健:祖父宁肯家贫,也不肯为日本人做事

丁健的爷爷丁道周,1905年由丁体常的妾室俞氏所生,民国时曾任财政部造币局副局长。日伪时期,丁道周因不愿出头为日本人做事,避居于天津租界,致使家境拮据。1942年丁道周去世后,丁家大院被迫卖给了富商孟洛川的后人。丁家在卖房后继续租用其中的花园院居住,直到1948年才搬离。丁道周的妻子曲阜孔氏,膝下有五子五女,小时候都生活在丁家大院。丁道周的长子丁泽霆,是丁健的父亲,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在济南工作,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我有一个女儿。算来,我们已六代居住济南了。”对于自己丁宝桢后人的身份,丁健一直保持着一种低调。他发表于文史刊物上的几篇文章,均署名“垂健”,行文严谨,看不出是丁公后人的缅怀之作,扎实如晚清史学论文。他说:“我父亲和我,把(丁氏家信)信札内容融入晚清史实的大背景中,力求真实有据,尽量不添加自己的看法。”相比于普通的学者,他珍藏的史料堪称一手绝版。

20世纪90年代初,丁健在台湾的叔叔带回许多家信。此后,整理和注释这些信札,成為丁泽霆退休生活的一部分。丁健说:“由于战乱的缘故,父亲的初中和高中都没有读全,最终学历仅为商业专科。祖父亡故后,家境日蹙,他就为持家而开始工作了。我曾问过父亲,是否看过家谱的内容,回答是看过但不记得了。正所谓行为心声,弟弟奉家信完璧归赵,长兄却无奈家谱成灰,三十年后再相见,有泪有涕却无言以对……这应该就是父亲愧而奋心,竭残年以赴的原因。”

“整理编写《丁文诚公家信》,让我有了和先祖丁宝桢对话的机会,重温祖先所创造的那段历史,会升华出一种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亲情,这也许就算是自豪感。”父亲去世后,丁健又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直至2012年8月,《丁文诚公家信》终于出版。在书的封皮上写道:“丁宝桢著,泽霆释,垂健注”——后人与先祖,才以这样的方式重新相逢。

丁健说:“即使过了100多年,先祖的话依然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

七世族孙丁迎春:“至今丁氏族人不会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2019年6月,济南祝舜路工地发现疑似丁宝桢墓消息引起持续关注,丁宝桢第七世族孙、贵州织金牛场镇丁氏族委会副族长丁迎春从牛场镇赶来。此前,他已经和丁健一起查看过该墓地。

这次一到济南,听说相关部门已经叫停工地施工,考古部门即将进驻发掘,丁迎春宽心很多:“对我们族人而言,很多丁家老人的遗骨都在这里。宝桢公在山东为官多年,对山东感情很深,我来济南,也能感受到山东人对宝桢公的热爱,我们当然希望宝桢公能继续留在济南。”

“如果不方便的话,我们族人和织金当地政府还是很希望宝桢公能落叶归根,回归故里。丁宝桢父亲丁世棻,爷爷丁必荣,太爷爷丁公俊的墓都在织金县牛场镇……”丁迎春说:“牛场镇丁氏家族如今有1000多人,每年家族都会固定做两件事:8月份左右对家族学子进行普查,对受教育有困难或者学习勤奋、优秀者进行帮助、奖励;清明节祭祖,重申家规家训。”

丁迎春说,至今丁氏族人不会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和丁氏家风,和宝桢公的影响不可分割:“宝桢公做的事情至今感动着我们。他是一个积极务实的官员,曾亲自现场督办山东的黄河决堤,他还总是拿出自己的钱奉献给教育事业。比如1878年左右宝桢公听说贵阳的阳明书院十分破落,无钱维修,就带头捐出2600两银子。这样一个人,去世的时候家里都没钱给他安排后事。这种精神时时感染着我们后人。”★

(责编/陈小婷 责校/王文彩 来源/《丁宝桢后人的济南掠影》,高歌/文,《齐鲁周刊》2019年第24期;《包头记忆:白云鄂博铁矿的发现者——丁道衡》,陈贵敏/文,《包头日报》2017年5月22日等;《不忘乡贤 贵州挖掘丁宝桢文化内涵》,王尧礼/文,《贵阳日报》2019年6月20日;《张恨水情归何处》,宋海东/文,《新民晚报》2009年3月4日;《谦庐随笔》,矢原谦吉著,刘洪强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4月版)

“年轻人作官,须求吃苦耐烦,时时以百姓为心”

“处大事无所趋避,知有国而不知有身”

丁宝桢去世时,家里竟连办丧事的钱也没有。

身边的随从随员们聚集在一起凑钱

帮助办理丧事,扶柩回乡才能够成行

丁宝桢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并且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修身处世、为官做人之道传之后人。其中很多方面今天仍能给我们以启示,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其一,修身正心,这是为官的基本前提。丁宝桢在给儿子的信中说:“至作官一事,原是讲求做事……一涉有心,即易入于钻营,将顺卑鄙一路,切毋以此为念!”意思是做官一定要做实事,不能存私心。

其二,爱民养民,这是为官的第一要务。丁宝桢告诫在山西做官的儿子:“至作官,只是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即所谓报国者亦不外此……盖民为国本,培养民气即是培养国脉。”他经常叮嘱儿子:“须刻刻以爱民为心。遇有词讼各事,民事即己事,切不可忽略延玩。发钱须求滴滴到百姓身上,使民霑实惠,钱不虚糜,方为尽职。”他还特别给年轻的从政者以忠告:“年轻人作官,须求吃苦耐烦,时时以百姓为心,斯得之矣。”

丁宝桢为官任上,曾遭遇重重打击、寸步难行,也曾历经宦海浮沉,但始终不易其志。他的前任山东巡抚阎敬铭评价他:“生平处大事无所趋避”“其知有国而不知有身,其天性然也”。

“宝桢公是一个很做实事的人。”2019年,丁宝桢的第七代族孙丁迎春来到山东兵工厂参观。该兵工厂的前身,正是由丁宝桢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山东历史上最早的兵工厂。虽然创业艰难,丁宝桢“顶住困难把这个事情做成功,所以他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年轻人,晚辈学习的”。

其三,廉洁奉公,这是为官的基本操守。丁宝桢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其职则尤重表率。尔既作知府,持心须公正,操守须廉洁,作事要勤速,问案更细心。”丁宝桢反复叮嘱为官的儿子要“立意做一清白官,而后人则受无穷之福”。即使家中再缺钱粮,也“不可妄取民间一钱”“必须穷而益坚,分毫不为外物所摇夺”。

1885年,丁宝桢去世时,家里竟连办丧事的钱也没有。身边的随从随员们聚集在一起拿出钱帮助办理丧事,扶柩回乡才能够成行。李鸿章称他“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时人赞其“清风亮节,冠绝一时”。

丁宝桢去世后,谥号文诚。文者,才华、文治也。诚者,真实无伪也。正是因为守住这个“诚”字,10年山东巡抚,10年四川总督——他政绩累累;也正是因为这份刚正之诚,才有就地正法权阉安德海的浑身胆气。百余年间,在丁氏家规家风熏陶和训导下,丁氏家族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贤能之士。★

(责编/陈小婷 责校/王文彩 来源/《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中共四川省纪委编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年4月13日第1版)治乙肝顽癌请找谢国来027-82359193www.xieguolai.com.cn

《今古传奇》副刊  2020年1月 总第531期  主持人 陈小婷

《人物小报》征集刊名题字,欢迎读者朋友们赐稿!毛笔横幅,尺寸不限。本启事长期有效。

本期题字:白龙,原名张毓池,云南大理人,书法家,资深室内设计师。

“四个伟大”的由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将“四个伟大”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一个重大亮点,也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四个伟大”明确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局工作的总框架、谋划事业的总坐标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提出了这个问题,是对以往这一问题表述的高度概括、高度凝炼。

第一个“伟大”是伟大斗争。伟大斗争的完整表述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一次出现这个表述的党的文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起草的,在进行讨论时,习近平同志坚持一定要把这一句话写入报告。实际上他对这个问题是有深入思考的。这一句话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个“伟大”是伟大工程。伟大工程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概念在“四个伟大”中出现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他认为在这三个法宝中,党的建设是起关键作用的,并把党的建设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实际,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宏大的工程来实施,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命题和概念。

第三个“伟大”是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就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始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以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从那时起到现在,在党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中都强调和突出了这个主要内容。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不懈探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近40年了,我们干的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用“伟大事业”进行了高度凝炼。

第四個“伟大”是伟大梦想。伟大梦想又是怎样演变和形成的呢?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命题一经提出,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概念,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个概念是从“振兴中华”一词逐渐演变而来的。从党的十三大一直沿用到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用“中国梦”3个字对它进行了新的高度提炼,成为画龙点睛之笔,进一步丰富了它的思想和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进行了概括,提出了“伟大梦想”的命题和概念。

我们试想,如果不进行伟大斗争,我们会取得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吗?党和国家的面貌会发生历史性变革吗?是不会的。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一同走过了过去5年,我们感同身受、体会深刻。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伟大斗争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常使用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概括和提炼。★

(来源/人民网)

猜你喜欢

山东
纳赛尔:“一带一路”让我来到山东
从山东高考志愿填报看学生生涯规划选择路径
我和我的家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山东老家规 (下)
山东老家规 (中)
傅有田
傅有田
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