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雕塑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20-08-12严璐瑶
摘要:近年来,国内雕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甚至成为整个美术界最活跃的领域,学校应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强化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实现雕塑教学的改革。基于此,本文以雕塑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观察意识、采用写实技法、应用数字技术为雕塑教学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雕塑教学;作品赏析;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217-01
一、引言
当前各学校的雕塑专业教学中,教师对丁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度专业化,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对技能和手法的训练,却没有意识到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面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对专业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发展目标,让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形成属丁白己的创作风格。
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仅是雕塑教學的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是提升综合实力的必要手段,当学生有着完善的知识结构后,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对自身创新思维进行拓展。随着各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职业与职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己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雕塑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能力不会局限丁本专业内,还应从空间塑造、材料选择、主题思想、审美情趣以及形式感表达等方面入手,通过日常知识的积累,突破专业限制的束缚,使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接触到社会学、艺术学、人机学知识。加强对知识点的整合,深刻认知雕塑内涵,潜移默化的培育创新思维能力①。
三、培养观察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观察能力就是指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客观观察是对外界事物比如山川、河流、人物的认识,这是雕塑创作的源泉。学生观察客观世界,寻找雕塑创作灵感。主观观察是对雕塑创作产生审美认识,从空间、颜色、结构、比例以及材料等方面入手,强化对雕塑语言的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审美意识。雕塑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意识应当以构图、解剖、颜色规则作为专业标准基础,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参与实践,试着从多角度进行知识点的观察,不断提升实践技能水平。
四、采用写实技法,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
雕塑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需要用到写实技法,以自然形体为标准,使作品的创作逐渐逼近自然。写实技法主要为西方艺术创作理论,我国传统艺术倡导写意与抽象。因此,将写实技法用丁雕塑教学时,应强调将中西方创作理念相融合,寻找属丁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课程设置时为低年级学生开设写实雕塑创作课程,突出雕塑作品的写实性特点。
引入优秀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作为综合能力的一部分,艺术鉴赏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欣赏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掌握雕塑技巧,并从情感表达上获得审美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大卫》、《塞纳尔》等作品,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大卫》是米开朗基罗在26岁时创作的作品,在他的雕凿之下,大卫有着健美的体格,全身肌肉紧绷且饱满。正面来看,大卫似乎在休息,但躯体的形态看起米有些紧张;从后面来看,大卫的身体似乎积蓄着力量,仿佛随时可以爆发。解读《大卫》时,学生可以从作品创作来源、艺术特色以及时代魅力等方面入手,探宄作者作品创作思路,对雕塑作品进行全方位的鉴赏。
五、应用数字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时代下,知识爆炸使学科之间紧密联系,特别是人文艺术类学科,由丁学科在艺术鉴赏方面有着共通性,在美学呈现过程中有着相似性,使学生涉猎的知识越来越广泛。雕塑专业的学生不能只从课程体系中获取知识点,而是要打破原有的思维结构,应用数字技术拓展自身思维能力。数字技术能够突出雕塑课程的难点与重点,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示雕塑作品艺术性质,让学生从多元化角度观察作品,了解作品信息,提升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比如学习人体雕塑时应了解作品内部构造,教师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向学生灵活展现作品整体情况,让学生对人体肌肉、骨骼、毛发以及皮肤纹理深入了解。讲解复杂雕塑作品特征时,可采用数字技术对作品创作理念、基本原理、三维结构图信息投在屏幕中,依靠数字技术的材料旋转和调动功能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作品,从而了解学习难点和重点,为接下来的雕塑创作奠定基础。
六、结语
现代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一培养学生对社会高度适应力与贡献力为目标,强化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随着整个雕塑领域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审美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人才发展需求,学校应加强对雕塑专业的课程改革,专著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应通过采取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观察意识、采用写实技法、应用数字技术等措施,凭借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注释:
①夏进.高校雕塑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74.
作者简介:严璐瑶(1999-).女,浙江衢州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本科生,学士,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