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骨代谢及创伤程度的影响

2020-08-12王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
关键词:磁力髓内骨干

王敏

(晋城大医院,山西 晋城)

0 引言

在临床药学中,股骨干骨折是较为危险且严重的骨折情况,出现此类骨折的患者多是由于外力作用下导致的骨折[1]。股骨干的位置较为特殊,其中下约三分之一的位置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下肢血管,若是患者于此处出现骨折,往往会导致大出血的发生,所以在患者早期的治疗中,要及时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使得患者的骨折位置能够尽早的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从而保障其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是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对于患者的骨折解剖结构进行复位,但是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其在股骨远端的锁钉中成功率不高,容易导致手术中反复锁钉失败,多次失败与多次钻孔会使得患者的正常骨质收到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于患者的后续骨折恢复愈合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磁力导航髓内钉技术在临床广泛的应用,相比于之前的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法而言,其能够对于锁定难度进行有效的降低,同时有效的增加患者的锁定成功率,在临床逐渐开始应用[3]。国内有研究指出[4],在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与创伤程度,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基于此,我院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在股骨干骨折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于患者骨代谢指标与创伤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选取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治疗组与磁力导航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患者均经X线、CT检查确诊为股骨干骨折患者,传统治疗组中男23例、女27例,患者年龄42~78周岁,平均(54.2±3.3)岁;磁力导航组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年龄40~79周岁,平均(54.1±3.5)岁,两组基线资料基本无差别(P>0.05)。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未出现其他部位合并骨折的情况,且均为初次骨折,无骨质疏松情况,年龄在80周岁之下均对于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研究中排除出现病理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与骨折部位严重污染患者,排除脏器受损与功能不全的患者[5]。

1.2 方法

为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为磁力导航组采用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内容如下:为患者进行常规胫骨结节骨牵引,随后基于X线图像对于患者置入交锁髓内钉的直径与长度进行判断[6]。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后,为其选择仰卧位,并对于其患肢进行持续牵引,牵引过程中采用X线透视患者的骨折端是否有效复位,复位满意后进行消毒铺巾进行磁力导航髓内钉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将小磁块置入交锁髓内钉的远端凹槽中,随后进行将磁块探针插入髓内钉中,核准刻度值与髓内钉长度,并将卡口器在近端瞄准器中固定,随即对于髓内钉上的调节螺丝进旋转,使得调节螺丝、瞄准器远端钉孔、主钉远端钉孔三点一线后,对于指针刻度值进行记录,并对于定位杆与交锁钉进行卸下[7]。手术中选取常规入路并行手术切口,C型臂透视下确定进针点,位置满意后插入导针,手法整复使导针通过骨折端,空心髓腔软扩逐级扩髓,置入主钉,随后在主钉上安装定位杆[8]。于远端的锁钉处将皮肤切开,对于筋膜与鼓膜进行剥离,随后将探测器与远端锁钉导向套筒进行安装,期间对于患者的螺丝进行微调,并对于指针进行调整至术前预定位置。所有器械均安装完成后将瞄准器取出,并通过X线地狱塔对患者的锁钉位置与骨折复位位置进行确定,对于骨折端旋转移位角度进行调整,并对于骨折端进行加压,将患者的近端锁钉采用近端瞄准器锁钉后装入尾钉,结束手术[9]。

表1 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含量对比(ng/mL、ug/mL、U/L、pg/mL)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含量对比(ng/mL、mg/mL、pg/mL)

1.3 观察指标

术后2d对于两组患者进行外周静脉采血,并进行血清制取,对于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含量与炎症因子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骨代谢指标主要对于患者的BGP、PINP、PICP、BAP、β-CTX、TRACP5b、NTX几项指标进行测定,炎症因子主要对于患者的 TGF-β、hs-CRP、IL-1β、IL-6、IL-17 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含量与炎症因子含量对比

治疗完成后,磁力导航组的血清骨形成指标含量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在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比较中,磁力导航组的各炎症因子含量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2。

3 讨论

在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中,采用传统髓内钉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其能够有效的对于患者的骨折端解剖位置进行有效的复位,同时也能够对于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进行有效的优化,这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都得到了证实。但是在以往的手术实践中发现,此类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均比较长,同时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国内有研究指出[10],患者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多与患者在手术中远端锁钉失败次数过多或者反复钻孔导致的松动与断钉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磁力导航髓内钉是目前国内髓内钉发展的最新产品,其内固定的方式与常规固定方式不同,其为中轴固定,能够将患者的各个骨折段进行有效固定的同时也有着较强的抗扭转与抗弯曲的能力,相对于传统髓内钉而言,有效的提升了骨折端的稳定性与愈合效果。

在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过程中,其顺利的程度与预后的效果往往通过其骨形成与骨吸收两个方面进行体现,当患者的骨形成速度高于骨吸收速度时,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将明显上升,反之则会导致患者愈合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愈合的情况。一般来说患者的循环血中存在的与骨吸收和骨形成相关因子的含量往往能够对于患者的骨形成与骨吸收情况进行有效的反应,其含量往往与患者术后预后有着较大的关联。本次研究中,治疗完成后,磁力导航组的血清骨形成指标含量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提示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治疗优越性。除此之外,患者的术后手术创伤情况对比中,本次研究对于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含量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磁力导航组的各炎症因子含量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提示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于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有其独特的治疗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股骨干骨折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磁力导航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相对于传统髓内钉固定治疗而言,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减少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因子含量,减轻患者的创伤程度,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磁力髓内骨干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ASON的高速公路骨干通信网升级探讨
磁力不怕水
大战磁力珠巨人
剪得断,理不乱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