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8-11孙丽英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业素质问题对策

摘要: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水平高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样重要。英语教师应具备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学科知识、语言技能、教学能力、教研能力、职业态度等专业素质。当下,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存在着学科知识有短板、语言技能不过关、教学能力有欠缺、教研能力待提升等问题。为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丰富专业知识;建设教学团队,形成教研机制;建立评课制度,提高教研能力。英语教师自身还应夯实英语教学基本功,利用互联网主动学习,拓宽教学资源,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问题;对策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科技、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3年级为起点,可见国家对英语学习的重视,这就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可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样重要。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有相匹配的能力。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呢?目前,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适应国家提出的要求呢?如果其专业素质存在问题,又有哪些解决策略呢?

一、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一)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是指英语教师要掌握英语学科教学的专业知识,包括系统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如英语语法、语音、词汇、语篇、语义等知识。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有了这些知识,才能存在专业底气,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学习基础;如果英语教师没有这些专业知识,后劲就不足,就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他们只有深入了解了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结合教材各单元内容,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带领学生分析、讨论语篇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二)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英语教师应具备听说读写英语的技能,这样不仅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运用英语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进行书面表达,还能引导学生通过大量专项、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为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来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的的观察能力、迅速而准确的组织能力、预测学生发展动态的思维能力等。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为能够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英语学习环境,探索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规律,并以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有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等。

(四)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包括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等。教学研究能力是指英语教师应不断深入研读教材,把握主题意义和课程目标,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和语言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思维品质、建构学习策略、培养文化意识的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是指英语教师反思和评价自己教学的能力,教师通过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深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形成自我反思意识,不断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学术研究能力是指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和交流,对教学有创造性思考、设计和实践的能力。

(五)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指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及在行为举止方面反应的倾向。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有对英语教师身份的认同感,即对英语教学热爱,乐于主动钻研英语教学,掌握英语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学工作效率;其次,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即有自主发展意识,了解自己英语教学的优缺点,全面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最后,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向上,正确认识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正确认识和对待他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二、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知识有短板

1.语言知识点模糊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发展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初步掌握语音知识,学习一些发音规律,了解英语发音与拼写的关系,并掌握一定的音标知识,通过学习和运用语言,感知语音的表意功能,学会恰当地运用语音知识进行交流。

通过课堂观察,部分农村英语教师存在音标知识点模糊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时,用“What do you see?”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当教师读到“see”这个单词时,不是发音成[si:],而是读成了[s?]。其实,ee字母应发长音/i:/,不是短音/?/,发音相同的单词还有tree,green,sheep,meet,seek,feed,week等;还有的教师在范读文本时没有连读、重读、爆破、停顿等。可见,这些英语教师对语言知识点模糊,忽视了语言发音规律,多数教师仍以自己的错误发音为主,这就影响了学生准确体验、感知、模仿英语的发音。

2.文化背景知识不足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是逐渐理解和接受外语语言和外国文化的过程。学生要掌握一门外语,必须把握其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M4U1 Thanksgiv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US.一课的话题是感恩节在美国非常重要,但文本内容只介绍了美国人民庆祝感恩节的方式,并没有详细说明感恩节是在哪一天及感恩节为什么是美国的重要节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学生真正理解这个节日对美国人的重要意义。而有的英语教师就仅仅围绕本课的单词、词组、文本来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提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当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时,教师也是答非所问。可见,教师对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传统习俗、风景名胜、价值观念等知之甚少,还简单地认为英语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单词、语法,要求学生会背几篇英语课文即可,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解异国文化的最佳时机,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语言技能不过关

1.口语教学不达标

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可以有效使用英语口语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课堂观察,部分农村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仅仅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进行口语训练,既没有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也没有选择有意义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话题,导致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口语训练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除了课堂上的英语口语练习外,英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英语口语交流的平台。然而,农村英语教师很少为学生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导致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其口语水平较低。

2.不重视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影响着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农村英语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对听力教学不够重视,他们仅仅把英语教学的重心放在了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及阅读教学等方面,常常忽视学生的听力训练。即使英语教材中有专门的听力训练模块,教师也只是带领学生简单听一遍文本,再把听力文本当成阅读文本,深挖文中的语法训练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这些教师只是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对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点的训练上,没有对英语听力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教学能力有欠缺

1.教学方法单一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部分农村英语教师不太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无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常常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读文本,然后以讲授法或练习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并要求学生掌握本课语法知识点。

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一课要求学生能准确运用英语来描述各种设施的地理位置。该课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话题,设置相关活动使学生了解如何用英语来问路和指路,并学以致用,描述身边各种设施的地理位置,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有部分英语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只以练习法为主来组织教学,要求学生依照文本内容来进行练习对话,也没有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不利于培养其表达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不达标,加之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法。

2.训练方法缺乏针对性

发音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会影响学生听、说等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课堂观察中,部分农村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惯于引导学生齐读课文、齐读单词。齐读作为一种朗读方式可以营造气氛、抒发情感、辅助背诵,但不易分辨出学生个体真实的发音水平,不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这种训练方法缺乏针对性,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导致对学生的发音不够了解,不能及时培养学生正确发音。

(四)教研能力待提升

1.教材研究浅显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农村英语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比较浅显。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一课,该文以农场为背景要求学生掌握What are these/those?Theyre....Are these/those...?Yes./No.及单词farm,pig,cow,apple等,有教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来这样进行课前导入:

T:Hello,boys and girls,What do you see on the farm?Lets guess.

S:There are many ducks.

T: Maybe.

S: There are many pigs.

T: Maybe.

S:There are many dogs.

T: Maybe.

S:There are many apples.

T: Maybe.

S:There are many tigers.

T: Maybe.

S:There are many pears.

T:Maybe.

S:There are many lions.

T:Maybe.

可見,由于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当学生提出在农场里可以看到老虎和狮子时,教师还是回答“可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学习内容,对学生的错误认知未及时纠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反思意识薄弱

教师每节课前都会进行课前准备,但每节课很难上到尽善尽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善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以便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部分农村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小问题,当和教师探讨这些问题时,他们却以因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由,而无暇顾及教学研究与反思;更有一部分教师给自己找借口只是这节课准备得匆忙,没来得及解决这些问题,平时课上的问题都能一一解决。可见,这部分农村英语教师缺乏主动研究和反思自我的能力。

三、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起点不高,缺乏系统训练

笔者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农村英语教师的学历偏低,没有得到系统的训练,导致他们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教学理论知识、语言理论知识及教育心理学知识等。他们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知之甚少,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这部分教师依靠自身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来进行英语教学,对新课标、教科书、考试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对教学目标、任务和方法的认识模糊,不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难尊重学生的情感。作为英语教师,应尽可能运用英文来组织课堂教学,可部分农村英语教师却表示有些口语的英文表达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就算知道创设全英文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他们也很难做到。

(二)英语教师偏少,工作繁重

英语教师人数偏少,工作繁重,是很多农村学校的常态。笔者发现,部分农村英语教师同时负责几个年级、甚至是全校的英语课,平时忙于上课和写教案,几乎很少抽出时间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及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有些教师平时接触的资料除了教科书之外,只有教师参考书,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现状,对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也是一知半解。

(三)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反思不足

对教师来说,教学反思能够促使他们正确认识教学问题、调整教学计划,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与农村英语教师交流,笔者发现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滞后,不了解当下的教育热点,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反思不足,对课堂的反思仅仅停留在简单回顾,或是应付教研任务写写反思日记,很少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深入研究或与同事交流,这制约了其自身专业的发展。

(四)继续教育机会少,专业引领不足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但农村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学习活动都比较少,校内培训对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已是一种奢望。有条件的学校会开展一些集体备课的活动,而对于英语教师数量少、任务重的学校来说,校内培训、教研活动很难开展。此外,笔者发现,继续教育的机会對农村英语教师而言更是少之又少,一学期可能就一次,而教师通常又会因为承担的工作量太大或经费不足而走不开。

四、提高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一)教学管理部门

1.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丰富专业知识

标准的语音语调和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问题,教学管理部门可在教师中逐步组织专项英语语音水平培训活动。如对英语教师进行有效的英语语音水平培训与测试,为英语语音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当地教学管理部门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邀请英语教研员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摸底,然后分期进行语音语调的专项培训,最后再进行测试,直至教师语音语调标准为止。教师用规范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熟悉口语表达,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规范、地道的英语表达。此外,教学管理部门还应把多读学科专业书进行量化,定期考核,以丰富教师的英语学科知识。

2.建设教学团队,形成教研机制

教学管理部门应指导学校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目的是整体提升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学管理部门要帮助农村中小学和地方教育事业服务中心建立联系,充分利用教育事业服务中心的资源,包括教研资源和各种设施,创建教师教学团队,形成教研机制。教育事业服务中心可派有经验的教研员到农村基层进行具体指导,与农村英语教师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他们研课,提高其文本解读能力和教学能力,指导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交流、研究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以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专业发展氛围。

3.建立评课制度,提高教研能力

建立评课制度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对其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进行全面性评价,充分挖掘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制度保证。教学管理部门应协助学校建立评课制度,定期组织英语教学公开课、观摩课,并邀请专家听课、评课,发挥专业引领和听课评课的示范作用;要求本校教师以英语组为主进行听课评课,要有精通教学业务的组织者,要保证活动次数和交流时间,学校领导和教研员可随时参与。与此同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营造浓厚的研课评课氛围,推广成功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帮助教师纠正课堂教学中的失误,让教师在评课中真正提高教研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教师自身

1.夯实英语教学基本功

农村英语教师应夯实英语教学基本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做到语音语调正确,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熟练。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或其他学习资料不断获取新知识,拓展知识面,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还可以通过光盘或录音来模仿准确发音,这样可以保证英语教师语音纯正、语调活泼,课堂用语符合语音语法规范。英语教师具备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既可以有效开展教学任务,又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2.利用互联网主动学习

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的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农村英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掌握英语教学的最新热点话题和学科知识;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观赏名师微课,开阔视野,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知识;可以听英文歌曲,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和听力水平;还可以通过网络结交校外的优秀英语教师,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积累有益的教学经验。

3.拓宽教学资源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可结合当地资源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饮食习惯等作为有益的教学资源,这样学生更容易使用、实践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教师还可以基于教材单元教学主题,深入研读教材文本,聯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有主题意义、有针对性及与学生生活有内在关联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4.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丰富,信息在更新,学生也在变化,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和教育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维习惯。如果教师不进行学习,就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不再具有创新性,不能给英语教学注入活力,也不能和学生保持步调一致。未来社会是一个知识多元型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多元化社会,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这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5.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种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的工作过程。英语教师要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就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发现自我,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后反思教学过程,撰写教学感受,认真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要深刻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转变了课堂角色,即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等;是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加深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成为一个具备专业素养的英语教师。

总之,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关键,尽管目前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相信通过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为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搭建的交流学习平台,建设的教学团队,传播的教学经验,建立的评课制度等途径,可以为农村英语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也需要其自身不断努力,丰富英语学科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等,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傅冰玲.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与研究[J].英语教师,2011(7).

[3]罗英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调查与研究[J].英语教师,2013(6).

[4]祝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研究-基于课堂观察的视角[D].湖北师范大学,2015.

[5]张哲清.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机器提升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1).

[6]李瑞.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效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9.

[7]贺新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8]薛妍妍.“互联网+”背景下乡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教学刊,2018(2).

[9]方霞,于瑞瑞.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构建的启示——从“中介语”的视界[J].海外英语,2014(2).

[10]黄鹂.新形势下本科英语专业教学阶段教师素质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9(11).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专业素质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探究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