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的研究
2020-08-11李国强
李国强
摘 要:为充分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议提出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挥跨学科融合育人效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应积极推进思政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发挥思政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 思政建设 内容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a)-0150-03
Research on the main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LI Guoqiang
(Basic Department of Shanxi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0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the idea of "all kinds of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contain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education, and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fil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play the gui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politic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ontents
1 課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者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作用,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三观的作用。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指导老师在培养学生立德成才的同时要有机、有效、有意地对学生贯穿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课程教学目标的首位,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并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把所学的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中德育作用,从德育的角度,提炼出所教专业课中的文化基因、价值范式,将其转化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2 体育课程思政所蕴含的主要内容
2.1 坚定不移的体育强国梦信念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要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发展史表明,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百年奥运梦想成真”、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一步步走来,从历史的车辙中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正是新时代亿万人民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应坚信“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脚踏实地精神。
2.2 不断传承的体育历史文化
体育历史和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是世界发展、文明的一部分。我国更是如此,例如,在古人的“礼、乐、射、御、书、数”中“射、御”等就是体育的一部分,再如讲述蹴鞠的发展史等。从中挖掘出丰富的人文历史,在讲授历史人文的同时就是在传承着我国的文化,即体育本身就是文化,同时也在传承着我国的历史文化,是开展体育与德育、美育、智育、劳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更是形成文化自信的保障。
2.3 不容忽视的体育理论知识
当前体育科技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包括体育理念的更新、运动技术的创新,运动与饮食、运动与现代科技、运动与生物力学、运动与损伤等研究都在不断的更新,这些内容都是体育教学必须涉及到理论知识,必须通过理论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运动的技能,还要学会体育中所贯穿的理论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4 潜移默化的体育意识
2.4.1 规则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体育竞赛亦是如此,体育规则左右着体育竞赛的结果,限制着运动员的不良行为,使比赛在公平、公正中进行,促进运动项目的良性发展。达到体育育人、体育锻炼人的目的。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走、非法运球、八秒等违例,持球突破中的挥肘、撞人等进攻犯规,防守中的打手、推人等犯规,比赛中发生冲突时的辱骂、打架等所换来的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等,都会得到相应的判罚。
2.4.2 竞争意识
在体育竞赛中一定存在着竞争,比赛结果一定有胜负之争。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合理的竞争意识。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同学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竞争品质。比如,在校运会中都会奖励比赛中的前几名,而参加比赛的选手往往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为争取好的名次,实现运动员的自我价值,不断超越自我,发挥出高超的技术,合理的战术,打败对方,赢得胜利。这些品质对运动员生理和心理上会形成一种好的竞争意识。
2.4.3 公平意识
体育竞赛其实就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参赛选手都要遵守同样的竞赛规则。例如,在百米径赛中,要求所有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起跑,到同一终点线结束,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在田赛跳高、跳远比赛中,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比赛谁跳的更高、更远。在大型的赛事中,要对运动员是否服用或食用兴奋剂进行检测,目的就是规范大家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比赛,使得比赛结果真实。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对兴奋剂的检测越来越全面,使比赛在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
2.5 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它由体育运动所孕育,但又超出体育运动的本身。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有非常多的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例如,在高强度对抗的篮球比赛中,双方在胶着阶段时,双方体能已完全处在无氧阶段中,运动员还要克服这种无氧状态下的高强度对抗完成进攻和防守,这时的呼吸会非常困难、呼吸节奏也被破坏,胸部发闷,四肢无力,难以再坚持跑下去的感受。这些感受出现时,运动员要克服身体和心理的难受,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继续坚持比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体育课程思政应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体育课程中,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从宏观上讲,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包括總书记所说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观、思想理念、品德修养、奋斗拼搏精神等内容。与体育直接相关的有爱国、团结、合作、勇敢、乐观、担当、责任、奉献等精神品质。
3.2 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对策建议
3.2.1 加强体育教学管理
体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运动肌能,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都会逐渐的进行完善和提高,同时,其竞争性、规则性、纪律性和果敢等信念意志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体育教学中除了使大学生掌握符合自身需求的体育技能和体育项目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如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学生在勇于拼搏和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不仅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发展,还能是学生拥有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3.2.2 “课程思政”的课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是为实现教育的各项目的服务的。而课程的内容又对教学过程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选择,都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课程所提出的内容和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前提,但是,这只是计划中的东西,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围绕着这些内容和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时,课程才算付诸实施了。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入手。在教学设计改进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还要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精神相结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同时,还要修订教材,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考核的内容,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
3.2.3 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
体育教师要坚持把育人贯穿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体育知识、技能、意识、道德、信念、精神等融入到课程之中。
最后,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客观全面的考评,充分发挥评价、考评对教书育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78.
[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4.
[3] 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探索研究,2018(4):44-45.
[4] 钱利安,黄喆.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0):8-11.
[5] 于朝阳,李思敏.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强德育的探究和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2.
[6] 郑峰,刘明亮,郭美娟.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7(2):2.
[7] 何健.高职体育融合职业素养养成的教学实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6):63-65,76.
[8]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7
(1):31-34.
[9] 刘文涛.尝试教学发与传统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对比实验研究[J].运动,2017(14):55.
[10]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