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南溪区:构建村级“小微权力”立体监督网
2020-08-11肖华刚
针 对村建制调整改革后,村组干部管理范围变大,特别是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后权力过于集中、监督方式单一、监督效果难以有效发挥的现状,宜宾市南溪区出台《关于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村级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七项措施》,通过建立片区协作机制、整合村级监督力量、创新村务监督方式,加强对村组干部特别是村“一把手”的监督力量。措施实施以来,对村组干部的信访举报同比下降32%。
建立团队监督机制
针对镇(街道)纪检干部人员力量弱,监督抹不开情面等问题,建立片区协作机制,打破地域界限,整合人才资源,以点带面强化基层监督力量。首先是“抱团式”联动。根据所处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执纪力量分布等因素,将全区11个镇(街道)划分为4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覆盖2-3个镇(街道),由一名区纪委常委联系、一个区纪委科室指导,统筹负责区内信访举报调查、问题线索处置等工作。
其次是“雁阵式”帮带。针对纪检干部监督业务不精问题,将镇(街道)纪检干部轮流抽调到区纪委监委各科室轮训,并确定1-2名導师进行帮带;对新履职的村纪检委员,定期选派到镇(街道)纪(工)委协助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同时,在协作区内每月召开1次区、镇(街道)、村三级纪检干部参加的学习交流会,通过集体学习、专题学习、交流研讨、实战观摩等,“晒”出自己的学习心得,“量”出自己的工作不足。目前已共抽调28名纪检干部上挂锻炼。
肖华刚(左一)调研村级纪检监督工作。
最后是“组合式”作战。面对农村人情关系网复杂,基层纪检干部有时办案抹不开情面、放不开手脚的情况,建立片区协作办案机制,抽调或指派协作区内纪检干部开展交叉检查、联合办案,最大程度消除“人情”干扰。目前,4个协作区共开展交叉检查20余次,处置问题线索27件,立案18件18人。
统筹三个监督维度
“三职合一”定岗。将村级纪检委员明确为区纪委派出镇(街道)监察室监察工作信息员,推动村级纪检委员按程序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全区130个行政村已实现纪检委员、监察工作信息员、村监委会主任“三职合一”。
“三个为主”定制。明确村级纪检委员提名考察、业务工作、日常履职考核以镇(街道)纪(工)委为主,解决纪检委员在开展日常监督中,因受村党组织的制约而导致监督软弱的问题。
“三访两查”定责。以“基础+定制”的形式明确监督重点,把宜宾市纪委印发的《当好“前沿哨兵”履责手册》作为基础监督内容,把矛盾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等内容作为自选监督内容,形成村级纪检委员开展全面访、重点访、专题访、交叉检查、集中督查五种履责方式,让村级纪检委员履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创新监督方式
针对村务组务公开不规范、内容不完整,公开后反馈渠道不畅等问题,创新驻村督导员、村纪检委员、村情发布会、村务评议会的“两员两会”机制。将“规定”与“自选”结合,“规定”公开内容由村“两委”征求驻村督导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意见后,报镇(街道)党(工)委审批后组织实施;“自选”公开内容由村纪检委员负责向群众收集,也可应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上级组织要求,进行“点题”式发布。
“线下”与“线上”结合,将每季度首月9日定为全区村情发布日,搭建起村“两委”与村民“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同时,由区纪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建立“阳光村务”APP监管系统,群众只需要通过在手机APP查询端输入个人身份证就能实时查询本村资金、项目、票据和相关政策,打造“指尖上”的监督。
“党内”与“群众”结合,成立由驻村督导员、村纪检委员、两代表一委员、贫困户代表等组成评议团,现场对村情发布内容进行询问、质询和评议,对不满意票数超过20%的评议事项,由村“两委”现场进行答复释疑;连续2次不满意票数超过20%的事项由镇(街道)纪(工)委介入调查,并督促村“两委”整改后及时向村民反馈,再次接受评议。截至目前,群众在村务公开方面的信访举报较去年同比下降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