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0-08-11李明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瑞舒伐内皮心血管

曹 峰,李明锋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人民医院,陕西商洛 7264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遭受破裂或侵袭后,引起以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疾病[1]。其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恶心、呼吸困难、反射性疼痛。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然PCI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PCI手术治疗后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2]。瑞舒伐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调脂类药物,广泛应用于ACS等疾病的治疗中,其可以有效改善ACS患者的脂质水平,改善血管功能,且具有抗炎的作用[3]。有研究表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程度是导致ACS再次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4]。本研究主要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行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择期行PCI手术治疗的AC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ACS的临床诊断标准[5],具有典型心前区不适症状,且经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2)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心脏功能受损、肝肾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等;(2)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3)在最近2个月服用过瑞舒伐他汀或不配合治疗。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3~68岁,平均(52.63±4.68)岁;病程1~10年,平均(4.69±2.78)年;病型: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支架数1~3个,平均(1.57±0.46)个。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1~73岁,平均(52.70±4.69)岁;病程1~9年,平均(4.64±2.75)年;病型:急性心肌梗死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支架数1~4个,平均(1.61±0.48)个。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择期行PCI。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氯吡格雷及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手术前3 d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片(阿斯利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06)20 mg,每晚睡前服用,术后持续服用1个月。

1.3观察指标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分别在实施PCI手术当天清晨、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进行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ADL公司和上海太阳生物科技公司。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试剂盒购自解放军总医院。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试剂盒购自晶美生物工程技术公司。详细操作流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记录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2组ACS患者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组患者在术后1 d的VWF、ET-1水平高于手术当天清晨,但NO水平低于手术当天清晨(P<0.05)。2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的VWF、ET-1水平低于手术当天清晨,但NO的水平高于当天清晨(P<0.05)。在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VWF、ET-1水平下降,但NO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ACS患者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22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2组患者在术后1 d的hs-CRP、IL-1β及TNF-α水平高于手术当天清晨(P<0.05)。2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的hs-CRP、IL-1β及TNF-α水平与手术当天清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s-CRP、IL-1β及TNF-α水平下降(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2.32组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PCI是一种通过心导管技术将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疏通,进而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作为目前治疗ACS最有效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该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冠状动脉血管,从而导致动脉血管内膜出现损伤,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触发炎症因子的激活过程,导致血栓形成[5]。有研究显示,当患者在PCI术后若发生血管内膜损伤,则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会明显增加[6]。因此,在PCI术后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炎性反应带来的影响并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正常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维持血管的稳定性,并且在阻止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VWF是一种多聚物,其主要是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合成,储存在Weibel-Palade小体中,当其受到损伤时,VWF从该小体中释放出来,同时进入血液。VWF在血液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检测血液中的VWF,能够有效地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8]。ET-1是促进血管收缩的因子,NO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两者共同调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IL-1β是IL-1的一种类型,其大部分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分泌,不仅能够增强相关细胞的活性,而且能够诱导细胞合成大量的IL-2及其他IL物质[9-10]。肖亚利等[11]研究认为,炎性反应会干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能够导致免疫细胞浸润。张瑞英等[12]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hs-CRP及TNF-α的水平,减少对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VWF、ET-1水平下降,但NO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PCI手术会导致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在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s-CRP、IL-1β及TNF-α水平下降,提示瑞舒伐他汀有利于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的炎性反应。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瑞舒伐他汀有助于改善ACS患者PCI术后的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瑞舒伐内皮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