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肠癌家族史定期体检莫儿戏
2020-08-11高花兰
□高花兰
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发病率日益上升,已经跃升为大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尤其要提醒的是,如果排便规律突然改变,比如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腹泻交替,大便性状改变等,一定要多加警惕,及时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
近两年来,27岁的白领林先生经常便秘,三四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一直以为是自己工作太忙、饮食作息不规律所致,便不以为意,也未求医,便秘厉害了就喝点润肠茶缓解一下。今年2月,他开始出现便血、左下腹痛,到医院就诊,竟被诊断为中晚期结肠癌,此时林先生才后悔莫及。
医生为林先生进行了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中看到,肿瘤虽然不大,但已经浸透肠壁全层,肠系膜可见小淋巴结。虽然已经根治性切除病灶及清扫淋巴结,但对于侵犯肠壁外膜的肿瘤,意味着不排除肿瘤细胞脱落,术后还需要继续化疗。
刚过半百之年的张先生,五个多月前,突然发现大便性状跟以前不一样,但因为只是便条变细和偶尔颗粒状,所以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几天后出现了大便带血的症状,才去了当地医院就诊。但是,由于其有好几年的痔疮病史,当地医院只给他止了血,也没有做更细致的检查。
出院后,张先生自己上网查阅疾病相关信息,看着网上描述的症状,越看越像是在说他自己,心有不安,便决定到大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最终发现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肿瘤,确诊为乙状结肠癌。幸好早期发现,医生为其进行了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张先生恢复良好,接下来定期随访就行了。
62岁的林先生被诊断为直肠癌,医生了解情况时才知道,其弟弟在两年前就因直肠癌晚期去世。当时,因家住农村且文化水平不高,健康意识不强,他的弟弟出现便血后也未予以重视,最终在便血症状反复出现了两年后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不久便离开人世。从此,这个疾病在家人的心中留下了一根刺,也让他们更注重健康,关注健康知识。
两个月前,林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大便带血,想起弟弟的经历,便立刻来医院检查,最终被诊断为直肠癌。然而,因为他既往没有规律体检的习惯,所以,尽管一出现症状便来就诊,但肿瘤大小已经达到了5厘米,治疗起来比较棘手,手术后,患者还需要继续治疗。
大肠癌常见的症状有排便习惯、性状的改变,便血以及腹痛等。如果排便规律突然改变,比如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腹泻交替,大便性状改变等,一定要多加警惕,及时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另外还要提醒,便血非常容易与痔疮相混淆。临床上,很多患者就是早期对便血不以为然,拖到后来再来检查时往往已经是大肠癌中晚期了。
其实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痔疮便血颜色往往是鲜红色,血液多数是在大便排出后滴下。而大肠癌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到肠癌晚期,还会出现排便习惯性状的改变,每天数次大便,伴黏液、血便、肛门下坠感。
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除了遗传外,还包括肥胖、油腻饮食、便秘等,基因我们无法改变,但对于后三者,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克服,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生机会。便秘的发生,除了跟饮食活动有关外,还有可能是结肠冗长、肠道菌群紊乱、肠道炎性疾病,这些通过肠镜检查均可以发现并且可以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特别警惕。临床研究表明,上一代直系亲属中若有患肠癌的,其子女患大肠癌的几率高于普通人群5倍,所以这部分人群从35岁开始就要做肠镜检查,最好每年做一次。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目前大肠癌的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仍是根治性手术切除,因此对于那些想要治疗直肠癌的患者来说,手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微创手术的兴起,选择传统的手术方式还是微创手术方式又成了这些患者的难题。
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这种腹腔镜手术方式了解不多,对它是怎么操作的,有怎样的优势,又有哪些应用都不是特别清楚,仅仅只是知道它创口小不容易在身上留下明显的疤痕。肠癌的微创手术指的是腹腔镜手术,是在患者腹壁开几个小孔,腹腔镜的镜头伸入腹腔,借由这个镜头在屏幕上的投影可以很好地观察到腹腔内脏器及病变的细节,帮助定位具体的病变部位,然后同样利用腹壁上的小孔,伸入器械对腹腔内的病变部位进行分离和切除。目前镜头的投影录像能放大至肉眼观察的6~10倍,而且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晰度也非常高,可以说比用肉眼观察还要清晰,这对于手术者进行精细操作非常有帮助。目前,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手术正在渐渐走向主流,不过,具体采用哪种术式,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