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开口饲料及投喂频率对拉萨裂腹鱼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2020-08-11曾本和王万良王金林周建设

渔业现代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仔鱼存活率开口

曾本和,王万良,张 驰,王金林,周建设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waltoni)俗称尖嘴鱼,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裂腹鱼属(Schizothorax),是西藏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水系中上游,由日喀则市至林芝市整个江段的干支流及附属水体[1-3]。近几年,随着西藏经济社会步入飞跃式发展轨道,旅游人员持续增长,西藏本土人民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对鱼产品需求不断加大,造成人为滥捕现象极为猖獗;另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破坏了鱼类天然栖息地,阻碍洄游通道,加之生物入侵引起食物和空间竞争等综合因素,导致拉萨裂腹鱼资源量锐减,捕获个体开始小型化[4-5],因此,有必要对其开展苗种培育试验,以期为下一步实现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鱼苗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为脆弱,食物和水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鱼苗培育早期,开口饲料选择是影响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关键因子[6-7],投喂频率的不同也导致早期生活史受到影响。近年来,有关拉萨裂腹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地理学、个体生物学,早期发育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8-12]。有关不同开口饲料及不同投喂频率对仔鱼生长的影响目前报道极少。通过开展不同开口饲料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拉萨裂腹鱼仔鱼生长的试验,旨在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2019年4月在西藏土著鱼类增殖育种场经人工催产、孵化的同批次鱼苗,出膜10 d后能够上浮平游,选择体质健康、大小均一、规格整齐的仔鱼随机分组,全长范围14.23~14.52 mm,平均全长14.45 mm。

1.2 试验饲料

本次试验选择6种开口饲料,分别为螺旋藻粉、冰冻轮虫、斑点叉尾鮰饲料、微粒子饲料、草鱼饲料、丰年虫。螺旋藻粉产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哈马太天然碱湖的纯天然螺旋藻粉的二级品,粉状;冰冻轮虫购自天津吉泰亿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保存于-30℃冰箱,投喂时在水中融化;斑点叉尾鮰饲料购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饲料厂的破碎料,粗蛋白含量≥35%;微粒子饲料购自山东升索S1型饲料,粗蛋白含量≥50%;草鱼饲料购自通威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破碎料,粗蛋白含量≥28%;丰年虫来自购置虫卵孵化。

1.3 试验方法

水源为地下水,泵入蓄水池经沉淀、紫外杀菌后流入车间,不同开口饲料和不同投喂频率试验均在平列槽中(180 cm×50 cm×20 cm)开展;选取12组并依次编号,每组采用隔网分成大小一致的3个小水体(40 cm×30 cm×20 cm)保持水环境一致;调节阀门至微流水(0.5 m3/h)状态,自然水温11-12℃,溶氧6.5~7.8 mg/L。整个试验共计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平行,每个平行仔鱼300尾,合计10 800尾。不同开口饲料每天投喂3次(7:00,13:00,18:00),采用虹吸方法每天清污1次;不同投喂频率使用微粒子饲料进行投喂,投喂频率依次为2 h、4 h、6 h、8 h、12 h和24 h,同样方法每天清污1次。

1.4 数据处理

每天统计死亡仔鱼尾数。每个处理每7 d随机选取5尾仔鱼测定1次生长(精确至0.01 mm),饲料试验以及投喂频率试验均持续42 d。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测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多重比较。存活率计算公式:

C=100%×N0/N

(1)

式中:C为存活率,N0为每个处理存活尾数,N为每个处理总尾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开口饲料对拉萨裂腹鱼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开口饲料对拉萨裂腹鱼鱼苗存活率影响有显著差异。开口第7 d,冰冻轮虫组存活率最低,与斑点叉尾鮰饲料组和丰年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开口14 d,各处理组之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开口21 d,冰冻轮虫存活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微粒子饲料组存活率最高,与斑点叉尾鮰和丰年虫的差异不显著(P>0.05)。开口28 d,微粒子饲料组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开口35 d,斑点叉尾鮰饲料组与微粒子饲料组之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开口42 d,冰冻轮虫组存活率与螺旋藻粉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微粒子饲料组显著最高(P<0.05)。

表1 不同开口饲料对拉萨裂腹鱼存活率的影响

2.2 不同投喂频率对拉萨裂腹鱼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投喂7 d,2 h组、4 h组、6 h组和8 h组之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12 h组和24 h组(P<0.05);投喂14 d,2 h组、4 h组和6 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 h组、6 h组、8 h组和12 h组之间存活率不显著(P>0.05),24 h组和12 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投喂21 d,24 h组存活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 h、4 h、6 h、8 h和12 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28 d,6 h组存活率最低,与2 h和4 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8 h组和24 h组之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投喂35 d,投喂4 h组存活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 h组和6 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8 h组和12 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4 h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投喂42 d,2 h组存活率显著最低,但与4 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4 h组显著最高(P<0.05)。

表2 不同投喂频率对拉萨裂腹鱼存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开口饲料对拉萨裂腹鱼仔鱼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开口饲料对拉萨裂腹鱼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开口第7天,投喂螺旋藻粉组、冰冻轮虫组、斑点叉尾鮰饲料组、草鱼饲料组和丰年虫组之间生长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但冰冻轮虫组和草鱼饲料组显著低于微粒子组(P<0.05),螺旋藻粉组、叉尾鮰饲料组、丰年虫和微粒子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开口14 d,斑点叉尾鮰饲料组生长全长显著高于螺旋藻粉组、冰冻轮虫组和丰年虫组(P<0.05),与微粒子组和草鱼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开口21 d,丰年虫组生长速度最慢,全长低于斑点叉尾鮰饲料组、草鱼饲料组和微粒子饲料组(P<0.05)。开口28 d,斑点叉尾鮰饲料组生长最快,与微粒子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开口35 d,斑点叉尾鮰饲料组、微粒子饲料组和草鱼饲料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三者显著高于螺旋藻粉组、冰冻轮虫组和丰年虫组(P<0.05)。开口42 d,微粒子饲料生长全长最高,与斑点叉尾鮰饲料组和草鱼饲料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表3 不同开口饲料对拉萨裂腹鱼全长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投喂频率对拉萨裂腹鱼仔鱼生长的影响

由表4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投喂频率对拉萨裂腹鱼鱼苗生长逐渐产生一定影响。开口投喂7 d,不同投喂频率之间鱼苗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开口投喂14 d,每4 h组投喂1次生长全长与2 h组、6 h组、8 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12 h组和24 h组(P<0.05);开口投喂21 d,12 h组和24 h组生长全长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 h组、6 h组和8 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 h组和6 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开口投喂28 d、35 d和42 d均一样,12 h组和24 h组生长速度较快,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 h组、4 h组、6 h组和8 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不同投喂频率对拉萨裂腹鱼全长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开口饲料对拉萨裂腹鱼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在鱼类苗种早期培育阶段,仔鱼孵化出膜,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阶段转变,开口饲料的选择对其存活和生长有重要影响[13-16]。适宜的开口饲料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降低鱼类个体分化,提高存活率和食物转化效率,减少残饵和代谢废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吴兴兵等[21]选用丰年虫、冰冻轮虫、水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kozloviNikolsky)进行开口投喂,其中丰年虫试验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存活率最高。本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微粒子饲料存活率最高,为48.17%,与上述研究结果有差异,但全长生长与叉尾鮰饲料组、草鱼饲料组差异不显著,与绍俭等[22]对拉萨裂腹鱼仔鱼生长及存活研究结果相一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在雅鲁藏布江自然水体中,天然食物十分匮乏,拉萨裂腹鱼为杂食性鱼类,对食物营养成分的需求选择性较低;而陈冰等[23]通过选取蛋黄、豆浆、小球藻、卤虫和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台湾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Taiwan)仔鱼,养殖7 d,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配合饲料试验组效果最好,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均最大,与拉萨裂腹鱼不同开口饲料筛选试验结果相似,其主要原因是人工配合饲料在王银东等[24]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营养成分、适口性和颗粒大小均适合台湾泥鳅仔鱼需求。因此,拉萨裂腹鱼仔鱼开口饲料筛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2 不同投喂频率对拉萨裂腹鱼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投喂频率在鱼类养殖过程中越来越引起关注,是鱼类摄食和饲料利用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投喂频率,或增加养殖成本和影响水体环境,或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影响生长发育,然而不同投喂频率又受到鱼的种类、饲料品质、养殖环境等因素影响[17-20]。因此,开展不同投喂频率试验对拉萨裂腹鱼规模化养殖和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董桂芳等[25]对斑点叉尾鮰幼鱼进行5种不同投喂频率养殖,综合生长、存活率和饲料利用率,兼顾养殖人工成本,选择3次/d投喂频率效果最好;冒树泉等[26]对许氏平鮋(Sebastesschlegelii)幼鱼进行不同投喂频率试验,结果显示,体质量为5.63 g平鮋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本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喂频率1次/d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但全长生长投喂频率1次/d和2次/d差异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拉萨裂腹鱼仔鱼养殖过程中,高频率投喂影响鱼体血液皮质醇的含量幅度,导致抗应激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其健康水平,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论

拉萨裂腹鱼属于西藏地区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为中国特有种,对维护当地鱼类物种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综合本研究的存活率及生长情况,拉萨裂腹鱼仔鱼出膜10 d后,建议选用微粒子饲料进行开口,投喂频率24 h/次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仔鱼存活率开口
浅析影响仔鱼开口摄食的因素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三门核电检修工单开口项管理
不易滑落的毛巾
如果
人工扩繁异色瓢虫幼虫和蛹最适贮存条件研究
谢谢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