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混合教学的应用

2020-08-10黄惠

关键词: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改变着教学关系,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发生改变,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和挑战,在这场信息革命的影响中,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职业教育课程,对混合教学有着更大的需求和实践空间。本文将探讨《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门课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混合教学的应用实施。

关键词:互联网+;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混合教学应用

混合教学是当前教育研究实践的热点问题,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各学校实行停课不停学而开展互联网线上教学活动,加快推进了互联网网络教学的开展,也为职业教育混合教学的实施培育了沃土。在互联网+背景下,学和教的时空限制得以突破,混合教学的实施应用得到更多的实践。

1 混合教学应用的理论依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九条强调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明显,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网络学习空间全面普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广泛应用。深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何克抗教授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概念,指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1]。混合教学的定义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2]。将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显而易见了解到混合教学的实质是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面授)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将学习的理论、环境、资源和方式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教学并行,实现优势互补的教学活动。其中心始终离不开学习者。

2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设计的思路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混合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门课的混合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学情和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混合教案框架→进行线上网课制作工作、准备线下面授实训材料→混合教学实施→效果检查。详细的过程思路如图1所示。

设计中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更好掌握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和材料,辅助学生学习,将课堂有效分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混合教学的应用实践

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混合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我将混合教学的活动穿插于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课程和上传教学资源,下面以《电动燃油泵的检测》这一章节为例,开展混合教学:

(1)课前了解授课对象,结合汽修班学生学情,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为:了解电动燃油泵的主要结构和控制电路,掌握电动燃油泵电路的检测方法;分析出教学目标后,在课前预习环节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搭建网课,将资源整合到平台上,建立学生学习“一站式”管理中心。预习部分插入视频(一分钟了解电动燃油泵)使学生对燃油泵的知识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并设计预习小作业,让学生在平台讨论主题下发表观点。将电动燃油泵的理论知识制作成课件上传平台,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复习,掌握理论知识,采用任务点的方式构建网课,穿插课件与视频、交流活动等。其中还上传了详解燃油泵工作原理、动画演示电动燃油泵的结构工作原理、燃油泵的控制电路、速腾燃油泵控制电路讲解案例、仿真操作燃油泵的拆装等视频以备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使用,该章节知识网课共建立了7个任务点供学生学习使用,体系化显性知识。

(2)课中通过课堂面授,提炼网课教学资料中的主要知识点强化学习起到点睛作用,根据电动燃油泵控制电路的知识,组织学生学习实施电路检测的操作,要求学生完成工单填写和实训报告。实训的间隙,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中教师搭建的该课资源进行辅助学习,对于看不清楚记不住的地方可以及时查阅资料和观看视频。这样的教学活动,将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能够更自主的决定个人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进度。在课堂面授的教学环节中,重点检查学生对电动燃油泵电路检测的实操能力,以及以此延伸的电路故障诊断的分析操作能力,显性化隐性知识。

(3)课后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作业和测试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以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一个学期完整的《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混合教学,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其中以18汽修2班为例,其网络教学的部分数据如图2,图3所示。

4 实践效果及思考

受疫情影响进而促发的线上教学活动,为混合教学的实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复课之后,不仅是我所实践的这门课程,许多老师的课程都继续采用线上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极大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学习与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混合式学习中学习资源的应用更多样,学习数据掌握更清晰,对教学和学习的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混合实现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体系化、体系知识数字化、数字知识内在化[3]。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混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改进教学,得以提高线上线下混合效率,“学理论”和“习技能”混合效果,学习和工作混合效益三个层次提升。

当然,目前的混合教学研究是一个教育热点,尚无统一的一套方法和标准,在实施应用的过程中,都应围绕学习者为主体进行,一切为学习者服务,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调整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璐,吴丽,曾诺,任欢.混合式教学研究进展[J].文存阅刊,2019年第17期.

[2]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11月刊.

[3]吴叶.混合式教学文献研究综述[J].大东方,2017年第8期.

[4]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DB/OL].http://etc.gdufe.edu.cn/2018/0927/c5667a105088/page.psp.

[5]金翔.基于SPOC中職汽修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汽修职教教学研究,2019.

[6]杨文婷,何伏刚.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技能的新要求[J].中国远程教育,2008(06).

作者简介:黄惠(1984-),女,广西浦北人,学士,讲师,从事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方向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