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2020-08-10陆子怡

公关世界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人道主义

陆子怡

摘要:欧洲大陆哲学包含许多流派,而存在主义就是欧洲大陆哲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主义哲学主要体现的是非理性主义思潮,着重强调以人为中心,集中体现有关人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推崇人的个性与自由的发展。作为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就论述了存在主义的相关问题,他对自由、责任等问题进行认识、理解,并将实现人道主义作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萨特 存在主义 人道主义

作为欧洲大陆哲学主要流派的存在主义是一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它一直被哲学家们研究。特别是在二战之后,人们将存在主义视作新的精神寄托,以此激励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存在主义在二战之后发展到了顶峰。作为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萨特向人们解释存在主义的本质,并且以此来激励人们做出行动与选择,同时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界对于萨特的存在主义褒贬不一,部分学者认为他的存在主义存在着一些缺陷,但不可否认,存在主义极具正义感与热情,它激励着人们研究人类的存在和意义。因此,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就是一种人道主义》为例,对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阐释。

一、何为“存在先于本质”

有关存在先于本质的问题,早在萨特之前就有许多哲学家对这两个概念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进行阐释,不同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柏拉图在“分有说”中提到过理念先于存在的观念,而他所说的理念就是本质。宗教神学则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因此本质也是先于存在的。但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并不赞同本质先于存在的观点。萨特作为一名存在主义无神论者,他崇尚的是“存在先于本质”,哲学必须从主观开始。萨特认为,“存在”是脱离了本质的主观存在,“本质”是人本身的特征,是人性的总和。他用一个裁纸刀的例子来分析宗教学对于存在于本质关系的理解:裁纸刀是工匠脑海中有了一个具体的概念,然后才将刀制作出来。人们知道刀的作用,有了对于裁纸刀的需要,裁纸刀才能被做出来。萨特强调,存在是人们可以通过思想而想象出来的一种“无”,这种“无”对人有着影响,但是,除此之外它没有任何存在的根据。而“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根本原理,也是存在主义的基础,这个概念只适用于人类,即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但这并不意味着除了人以外的其他事物适用于这个概念。前面所提及的“存在”并非在哲学的基本问题当中所涉及的“存在”,相反它具有一种对于“人的实在”或是人的独立自主的意义。萨特强调,人要做到存在、露面、出场这一基础才能去说明人本身,这也意味着存在先于本质。作为主观存在的人,每一个人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程度都是有自己所决定的,人的本质是由人个体所创造的,人本身就是通过独立自主的活动而形成的,本质并非天生就有。而且,人在创造自身本质的同时也能够赋予事物以本质。除了人以外,没有任何事物具有主动追求自身存在的能力,更没有自我存在的能力,它们并不能同人一样进行自主的选择,更不能自己创造本质。

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萨特一贯所主张的基本观点。而萨特之所以提出这一主张,是因为萨特认为存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萨特将“存在”一分为二,即“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萨特强调,假如事物超越于意识之外,那么其本质必定是“超现象”的,也就是它是人与事物未知的本质与根源,而其暗藏其中最深层的“存在”就是“自在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既非主动,也不能定义为被动,它也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同时,“自在的存在”是不可能而又不必然的,人们没有办法真正认识“自在的存在”。虽然“自在的存在”可以永恒存在,但是这种存在是偶然的,并没有必然性。这种“存在”是荒诞的。与“自在的存在”相反,“自为的存在”是人主观的意识,它是一种真正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有两个特点,即自由性和不确定性,它是一种虚无。正是有了“自在的存在”才使得“现在”变成了对于自我的一种否定。同时,“自为的存在”作为一种仪式结构,它无法达到完全的境界。它一直都在变化发展,无法达到自在的永恒。唯有存在的本质消失时,“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永恒。

从逻辑视域出发,萨特作主张的观点是“自在的存在”先于“自为的存在”,如果没有“自在”,“自为”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自在”的存在价值与存在意义恰恰是由“自为”所赋予的,假如没有“自我”,任何“自在”都将失去意义,“自在”也就成为了抽象的存在,不能体现任何实际价值。据此而言,“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探究至本质层面,“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又能够得到统一,即如果“自为的存在”脱离“自在的存在”,那么“自为的存在”将流于抽象;如果“自在的存在”脱离“自为的存在”,那么“自在的存在”就将毫无价值。

二、探寻选择的自由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心需要被鼓舞。因此,萨特大力驳斥了“宿命论”以及“无为论”的观点。“宿命论”与“无为论”都大力提倡无论人多努力,命运都是在出生时就已经注定的,受此影响,许多人对待人生都采取了消極的态度,最终,他们一生都在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萨特强调,不论是懦夫还是英雄,人生都是由自己选择而造就的。成为懦夫是自己的选择,同理成为英雄也是个人的选择,英雄与懦夫的分界线不是宿命而使人自己的行动。只要人做出行动砥砺向前,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但是,成为英雄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旦有所松懈,态度消极,英雄就极有可能变为懦夫。但是,懦夫通过自身的选择与努力也可以成为英雄。这种可能性是种存在。英雄或是懦夫都不是由天注定的,在于自己的选择与自己对自身的塑造,人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自己成为英雄或是懦夫。由此,萨特向人们证明了一点,即人生是由人的选择和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而形成的,除了自身的行为,再也没有什么能够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也是存在主义让人积极面对人生的意义所在。

不同的人所身处的不同的成长环境就决定了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选择,做出选择就是自由。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人必须具有自由且在于人自身之中,和人的存在同为了一体,自由无处不在且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一个行动都是自由的体现。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就写到,一位年轻人面临是否要去英国参军的选择。这个选择的关键在于他究竟是选择亲人还是选择全国的人、他是选择极易实现的目标还是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但是没有人能够保证年轻人一定能够实现保家卫国的愿望,可能有人认为可以给出建议帮助年轻人在二者之间做出抉择。但是,在萨特看来,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给别人做出选择。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由自己做出抉择。尽管在一些情况下人自己做出抉择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迫不得已所决定的,但是,萨特在将人的自由选择的能力无限放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他并没有真正理解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因此,人具有客观性。当一个人做出选择时,无论选择大小,它都默认了对于其他选择的一种否定。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人在做出选择时不会只受到主观思想的影响,它也面临着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

在鼓励人们自由做出选择之后,萨特还强调人要对自己选择做出的行为和产生的结果负责,自由应该以责任为基础。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之中所体现的责任观,较之之前已经慢慢成熟。他将自由解释为如果存在先于本质,那么我们就不能够用人的本性来解释人的行为,他并不赞成决定论的说法。他强调人是自由的且人本身就是自由,自由观是其哲学的重要内容。萨特认为,人的绝对自由是存在主义的落脚点和归宿,同时,人的绝对自由是人自为存在的一种体现,而为了证明存在就有不要做出选择与行动,通过自由的选择来实现存在的目的,也要承担选择多带来的结果。

这与萨特所表达的存在主义最为核心的思想是相一致的。首先,人务必要对自己负责任。萨特坚持认为,既然人所做出的行为都是自己选择的,那么每一个人也必须去自觉承担自己所做出的决定而产生的后果。因为当一个人自己做出决定的同时,这个人自己也就承担了所有的相关责任,因此,人必须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其次,人除了对自己负责任,也同时对社会负有责任。萨特说:“人被判定为是自由的存在,他肩负着整个世界,他对作为一种存在方式的世界和对他自身都负有责任。”人应该对每个自己所做出的选择都应该负有相应的责任,这个责任不仅涉及个人也有关整个社会与全人类。事实上,人所享有的自由背后都包含着一系列的相关责任。“存在主义的第一步棋,就是要每一个人都知道他自己的本性,并要他对自己的存在负完全的责任。”据此不难看出,萨特在倡导人们应该做出选择的同时,他也默认了人的选择、人自身与责任紧密地联系起来。最后,萨特也倡导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独立思考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没有根据、不受束缚的,每个人做出自由选择的基础都应该是不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在现代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拥有自由选择做一切事情的权利,但是人所做出的选择不能够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损害国家和其他人的利益。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是一种责任。

因此,在萨特看来,绝对的自由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负担。人要对自身的选择负责任,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人负责。人的行为无法脱离自身所处的环境。绝对自由意味着人没有办法无视个人与他人的社会责任,人的本质状态也永远不可能是完整的,所谓的“自由选择”其实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性的思考,最终的选择无法摆脱他人和环境的束缚。总之,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所推崇的是负责任的自由,其出发点在于人自由地发挥,由此才能打开人生选择的无限可能。

三、如何实现价值

萨特提出,价值的根本基础就是自由。价值不仅是人的自我选择,同时价值也包含在人自己的选择当中。人们在自由选择的时候也就创造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从萨特的角度看,价值是人类个體追求的终极意义。因此,人的自由选择应当体现出价值。在选择的过程当中无处不体现着人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人对自身的自我认知以及自我超越也都包含在其中。人的自由选择塑造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也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在选择的过程当中,人通过克服局限与束缚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然后不断地进行下一个阶段的选择。经过无数循环往复的选择过程,人就不断加深了对自我的认知,从而实现了对自身的超越,能够提升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总之,人的生命就是不断选择的一个过程,在自身的不断选择之中,个人在不断地建立自己的本质并且实现自身,力图形成一个更加完备的自己。因此,人自身的价值实现与价值选择密不可分,人的价值也唯有在自我选择、自我造就之中才能实现。人要不断地进行自由的选择进而能够满足人不断提升自身在社会生活层次的需要,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换言之,自由使人生更具有价值,自由的选择也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必由之路。

人实现自身的程度体现了人的存在价值。萨特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其存在价值。因此,人就是自己行动的主题。萨特主张一切尽在行动之中,人的希望也在于行动之中,行动是维持人生命的根据。同时,人的自由也需通过行动实现。自由的目的与存在的意义都是由行动所赋予的。真正的自由在于责任、在于选择的价值、更在于实现价值的行动。如果没有行动,自由选择与价值实现都将成为无根之木。据此而言,一切的想法务必要落实到实践行动,唯有如此才能达到自由的目的,实现人存在的意义。

人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务必要进行实践,人的价值是实践活动的总和。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进行自由地选择,同时它也能让选择成为现实并且创造价值。只有人去进行实践行动。才能够吧提升自己彻底落实。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也会进行自由的选择,从而实现对于自身的超越,塑造更好的自我,实现自身的意义与价值。由此可见,实践行为对价值实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所说的自由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行动基础上的自由,萨特理论的落脚点归根到底都在于实践活动,因此,他将人的存在认为是“有所作为”。

四、存在主义哲学的意义及影响

关于存在主义哲学,萨特认为,自由是每一个个人的存在方式,他向人类强调,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做出选择。但是,人作为独立个体所做出的任何决断都不能和他人完全脱离干系,任何决断都不可避免地对他人造成影响。人务必要在社会这一范围中做出抉择。据此而言,每个人必定不能完全按照自己内心的思想做事,人类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自然人们也不能够选择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自由。人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必须承担的责任。因此,萨特强调,人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才能获得自由。而他的这个观点与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价值论虽然相似但有些不同,他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萨特将人理解为单个的人而马克思定义的人是社会群体。萨特过度地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这也使得他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属性。而马克思则是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这也是最终造成他们对人的研究和改造世界的最大区别之处。

此外,萨特是一个保守与激进相结合的哲学家。马尔库塞说,存在在萨特眼中是一种抽象画的定义。在面对哲学问题时,萨特有些理解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特别是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这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虽然这与历史背景不无关系,但是萨特自身的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萨特所著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受到了海德格尔的影响,萨特据此而提出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正是从海德格尔所说的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对存在主义做出阐释的。但追根溯源,人道主义最开始的解释是人们应该真正地做到把每一个人当成人看待。“人道主义”这一次并非在最开始就存在,它是在哲学家的文章中得到论证才被创造出来。存在主义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其实还是以人为核心的,而人一直都在发展变化。存在主义也不是在个体之中,它主要体现在对于所寻求的目的的不断超越于探索之中。同时,这也意味着人道主义伴随着人的发展而改变的特点,也唯有如此才能构筑起人的美好世界。

综上所述,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他的存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种种问题。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为了使人们从战争的苦海之中脱离出来,重新振作自我,发展自己,致力于做到自由地做出选择,回归自己真实的内心。这也预示着萨特拥有个人崇高理想的同时,也暴露了他对于存在主义的研究对象人当作抽象的个体的缺陷,他并没有摆脱主观唯心主义的束缚,个人绝对自由的理想并不能够完全实现,只能在精神层面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萨特.《存在与虚无》,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08页.

[2]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38页.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萨特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跟踪导练(一)5
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干涉浅析
你自己选择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人道主义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