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手段的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0-08-10肖燕
肖燕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选拔不仅看专业能力,更看中的是人才的道德品质。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使其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在科技与网络发展的推动下,社会进入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依托网络进行整合,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及思政教育的时代性、预见性和交互性,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思想。文章在分析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探讨网络环境下学生管理的发展方向,之后总结依托网络进行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整合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思政教育 网络手段 关联 方向 路径
网络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在网络时代,手机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标配,大学生通过手机终端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成为日常。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要以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为指导,依托网络手段将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在提高传统管理与网络管理的契合度的基础上提高管理的效率。
一、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
1.服务主体相同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是高校日常重要工作,直接体现高校的教育质量。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主体都是学生。学生管理主要内容是思想引领、党团建设、创业就业、心理健康等,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思政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通过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二者服务主体都是学生,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交集,可以将二者协同管理,一是避免人力资源内耗,二是提升管理与教育的时效性。
2.任务目标一致
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人才培养,二者只是在同一目标实现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高校的教育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开展是以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为核心,通过第一课堂实施;学生管理者会通过第二课堂及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以实现对第一课堂教育的补充和拓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网络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方向
1.提高学生管理的时代性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借助手机终端进行学习和生活成为常态。通过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培育人才,并以为人民服务为目标进行社会建设接班人的培养,将网络与学生管理结合,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时代性。在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管理者要依托科技与网络,增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意识,进而构建现代化学生管理体系;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融入网络元素,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依托网络载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以提高管理效率。
2.提高学生管理的预见性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预测,是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的关键。传统的学生管理主要是直接管理,管理者对学生进行灌输式信息的传递,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无法提升管理信息的时效性。在网络背景下,管理者可依托手机终端程序等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认知及需求,并通过资源拓展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在提高信息透明度的基础上提高管理的效果。
3.提高学生管理的交互性
高校的学生管理直接面对学生,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反馈作为工作改进的依据。网络以其互动性特征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交互的重要载体。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管理者与学生的互动,能使学生管理从多角度出发,在关注校内制度和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的对接;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认知背景出发,依托高校学生管理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管理。
4.打破学生管理的行政性
管理是行政阶层的固化产物,高校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个性差异性大,诉求丰富多样,在网络背景下,学生的诉求会发生动态变化。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要打破传统的不可逆控制性,依托网络进行管理改革和创新。依托网络,高校学生管理协同部门的数据可以实现共享和交流,能有效避免信息的重复收集,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避免管理流程的单一性,同时实现对学生管理的有效监督。
三、基于网络手段的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整合路径
1.依托网络交互平台,实现学生管理与思政管理的整合
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约束,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服务。在网络背景下,在微信成为学生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的基础上,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可以依托網络交互平台的构建实现整合。高校作为独立的教学主体,会有官方公众号,管理人员可以借助高校官方公众号平台对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进而对二者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等进行调控。依托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能使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以学生成才为中心,进行全员育人。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分工协作,通过职责明确,通过密切配合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育人。对思政教育来说,要鼓励课程思政,对学生管理来说,要开展网络思政,以实现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整合。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都要依托网络交互平台,以生为本,通过教育规律的掌握,通过深层次、全方位的培养方案,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可以依托交互平台,根据学生诉求进行信息整合。学生管理工作者可利用高校官方微信平台进行校园建设、学生信仰、学生就业规划等信息的提供,同时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对接,以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学生管理者要深化服务理念,根据高校内不同部门的特征设置信息管理子帐号,以主帐号为主,子帐号为辅实现信息的共享。在交互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时要对信息进行筛选,以提高交互平台在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整合过程中的价值。高校交互式网络平台要在考虑不同学生群体需求的前提下构建不同的议题,通过平台不同板块拓展平台的整合功能,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整合的效果。
2.发挥移动特色,提高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整合的时效性
在网络时代,高校教育要在强化学术认知和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引入移动式管理方式,以提高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整合的时效性。首先,强化网络管理职责的精准定位。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要设置信息管理团队,以对媒体资源进行调控,进而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数字化建设,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高校内的媒体资源管理者要加强公众号资源的开发,并在开发的不同阶段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从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差异性、从信息管理水平、从反馈意见、从技能拓展等角度入手,对学生管理进行多方位指导,以实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加强校内新媒体的运行。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要以科技手段为依托对校内媒体资源进行建设和维护,整理和更新,加强校内媒体的运行效率。学生管理者要在媒体平台窗口进行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整合的推广,通过媒体平台发布重要信息要与学校的基本口径一致,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再次,为了保证网络媒体资源与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的有效对接,需要打造由领导、部门、教师组成的信息链条。通过政策实施、资源整合等实现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高效对接。对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改革可依托平台反馈意见数据进行,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接受管理和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认同性,以促进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整合的转型。
3.通过主体的管控,降低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整合的风险
在网络环境下,在进行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整合时,要通过主体管制进行风险管理,通过挖掘风险源头及时制定风险化解方案,进而推动学生管理的顺利进行。高校要依托网络手段进行风险管理协同处理,以校园内部学生思想动态为核心 ,通过主体责任意识的强化,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首先,依托网络手段拓展风险监控渠道。高校要建设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对学生管理信息和思政教育信息进行统一收集、整理,进而挖掘信息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以为管理者提前制定预防方案提供数据支持。高校还要加强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优化应对策略。在风险可能出现时,通过警戒信号接收激活信息化网络系统,对学生的言论进行规制。其次,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在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整合过程中发生风险危机后,可以借助校园论坛、媒体公众号等信息传播对危机进行报道。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意见领袖在相关媒体上发布正向舆论,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以提高信息的指向性,进而提高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整合效果。再次,建立紧急管理预案。依托网络手段进行风险管理,要在吸取传统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经验基础上,通过高校公信力的树立,降低校外舆论对学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整合的影响。学生管理者要对发生过的风险危机进行整理和归类,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管理與思政教育整合的时效性。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整合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育人是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依托,在发挥学生管理者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依托网络交互平台,发挥移动特色,加强主体管控等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优化学生管理流程,使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适合学生成长的育人体系,在促进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玲.网络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及思考[J].山西青年,2019,(16):194.
[2]谢梓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J].科技风,2019,(3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