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2020-08-10吴丽萍
吴丽萍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广受各界重视,这不但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暴露出诸多问题之处。因此,如何开创新教学实践,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践做了研究,以期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优质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填充式与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知识灌输,极大程度地消减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自身教学观念由旧向新的转变,不断延伸和探索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内涵的创新化和实效化发展,进而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好奠基工作。
一、信息技术激趣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极富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教辅工具被广泛应用与小学教学中来,不但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良好的调动,同时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也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渗透,运用图片、音频、影像等方式,将抽象的语文新知加以具象化展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得到极强的刺激,深化其学习体验,进而促使他们能够深刻地体悟到语文知识的内涵精髓。例如,在讲授《日月水火》时,教师可展示八幅动图,演示文中八个生字的演变过程与概念意义,进而让学生以图像为学习参照,更加便捷地进行生字的记忆与理解。又如,在讲授《春天来了》时,很多学生虽然对春季的景色都比较熟悉,但由于该时期他们的观察意识及能力稍显不足,且缺乏丰富的经验阅历,使得他们很难正确领悟课文的核心论点。对此,教师可展示《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影像,指引学生观摩并体悟影像中春意盎然、鸟語花香的景象,然后适时地进行生词教学导入,不但能让学生的审美以及感官体验得到深化,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与立体地认知到教材论点,让他们的阅读思维得以充分有效地提升。
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探究、自主以及合作式的教学实践,进而在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让他们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协作意识均得到有力提升,为其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基。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小组合作模式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进而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得以充分调动。例如,在讲授《将相和》时,教师可在班内组建多个语文小组,各组既要有优秀生,同时也要有潜力生与中等生,以此来构建相互学习、相互分享以及共同提升的课堂环境。然后,教师可提问:“文中讲述了什么事件?”、“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等问题,并指引各组以合作的形式进行阅读探究。接着,教师可指引各组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们一同探究出文章的主旨与要点。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将角色扮演活动与小组合作模式进行联系融合,指引各组对文章事件加以模仿和演绎,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良好的激发,同时还能在真正意义上将他们推至教学主位,实现其语文素养的有序化提升。
三、生活因子渗入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懵懂的发展时期,有着较强的形象化特征,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较为抽象的语文新知识时,极容易出现抗拒或畏难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语文教师可将生活因子渗入于教学中来,指引学生以所学的新知来看待生活事例或处理生活问题,让他们的知识运用意识得到良好提升的同时,促使其能够深刻地认知到语文知识的精妙所在。例如,在讲授《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在课前一同与学生观察真实爬山虎,指引他们分析“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它的叶子是怎么生长的?”等问题,如此一来,不但能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增添教学趣味性,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自主观察以及分析能力得到有力地提升。又如,在讲授完《风筝》时,教师可与学生一同进行制风筝或者放风筝活动,并且让学生针对活动实践进叙事文写作,这样既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致,同时也能推动语文教学的革新与发展。
四、革新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其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指引作用。一方面,其能够让教师正确认知学生的学习实情,对其作出及时性的点拨与指引,并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改变教学措施,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还能让学生正视他人的优点与自身的不足之处,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但是,对于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体系来说,其存在诸如过渡重视成绩、评价模式单一等很多问题之处,严重阻碍了教学有效性地提高。对此,教师应当对语文教评体系加一个新,从而让其促进教学作用得到良好发挥。首先,教师在关注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还要将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态度、行为素养、实践能力、道德品质、日常表现、课堂积极性等标准引入到语文评价中来,进而提升自身对学生学习及发展需求的把握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在师评的基础上将自评、互评、组评、家评、社评等手段和语文教学评价进行联系融合,进而给予学生正向化的学习与成长指引。最后,教师还要发挥好自身教学辅助者与指引者的角色作用,依据学生习惯特性,以适当性的批评和经常性的鼓励,促使学生的语文自信心得到良好树立,为其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基。
结语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时刻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当作教学切入点,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方法,不断延伸和探索教学方式,创设趣味性、实效性和适应性兼备的课堂环境,进而为学生的健康和全面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广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4(14):172-173.
[2].徐明珠.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v.15(8):184.
[3].姜雪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