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2020-08-10武珂
武珂
[提要] 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实体,政府除了要对市场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同时还需向公众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会计信息备受重视,各界对政府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非常严苛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简单厘清大数据、会计信息质量等各类概念,从相关性、可比性以及及时性等六个方面分析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在大数据时代政府会计信息质量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大数据技术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5月21日
在我国,政府会计,即公告政府财务业绩、受托履责,同时对国家公共事物、国有资产以及资源进行计量、记载的专门会计。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作为特殊的经济资源,大数据对治理结构以及经济转型均有很大的推动意义。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理念深入人心,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与共建共治共享席卷全国。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会计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作为独特的经济实体,政府需要对市场资源进行配置,并向公众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会计信息备受行业的关注,相应地,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比较多元化的要求。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好大数据技术的效用,减少政府在现存体系下会计信息披露中的相关问题,展望会计信息质量今后的方向,能够助力政府推进会计改革,建立新型政府会计,改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一、政府会计信息及质量要求
政府会计信息,即利用规范的会计流程、步骤,对政府机构的财务活动、业绩表现进行确认、计量或是报告,将财务活动转变成实质上的政府会计信息。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实体,政府配置市场资源、提供公众产品和服务,社会各界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信息,极为关注。同样地,各界对于政府会计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二、政府会计信息存在的問题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双体系”的政府会计模式随着政府会计改革应运而生,且实现政府会计信息化成为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领域,但推进政府会计信息化改革发展的前提为保证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然而,由于“双体系”核算模式仍处于摸索期,加之各级政府部门各种交易与事项的复杂性,我国政府部门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体系在具体处理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未能完全解决预算体系下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可靠性,要求政府结合实际产生的经济业务或是活动事项,做好会计核算,要客观地报告会计要素的履行状态、结果,确保会计信息的精准性。真实可靠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一项基础的要求。目前,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政府资产与负债重要会计要素核算不准确。由于政府预算报告基于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的收付实现制进行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计量及报告,无法提供政府的隐形债务与或有债务信息,导致政府债务规模被大大低估,增大了政府的债务风险,同时,政府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价值反映不真实,资产不计提折旧虚增报表账面价值。第二,政府会计核算的依据未得到充分审计监督。我国政府会计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使得会计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相比于企业内外部均较为完善的审计体系,政府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易滋生以虚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的“贪腐现象”。同时,政府会计信息无需经过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审查即可对外披露,真实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政府会计信息相关性不高。相关性:会计信息必须要体现出政府会计主体对于公共事务的履责情况,同时要报告决策或是监督需要,要能够对政府会计主体从前、现在以及未来的表现进行预测或是评估。现行政府会计信息,基本上源自政府出具的年度、预算执行或是决算报告。一方面现行政府会计在实务中对于报告使用者定位不准确。一些政府会计报表仅供内部监管资产使用或为局部公开,不同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企业会计,政府会计遵从了收付实现制,它对自身的会计信息需求更为重视。但是,外部监督者或是利益相关者们发起的诉求却经常被抛之脑后,无法 适应信息使用者们所提出的“相关性”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会计主体层次复杂,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难以保持完全一致的核算标准,会计信息过于分散,各类数据没有足够的相关性。关于政府会计信息,公众在利用方面还有较大的难度。
(三)政府会计信息不全面。全面性:政府会计主体要把已出现的所有经济业务或是相关事项,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来,让会计信息可以体现出会计主体在某个阶段中的预算、财务、运行以及现金流状况。唯有了解足够的政府会计信息,公众方可对政府自身的受托履责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与有效监督。政府预算报告作为我国政府对外披露的第一载体,仅仅服务于内部预算,却很少考虑财务水平、管理绩效这些信息。基于受托责任观,政府集中管理各种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发展,因此对各类社会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十分重要。
(四)政府会计信息难以理解。可理解性:政府会计主体上报的每条会计信息,均需清晰,要让报告使用者轻松地读懂、理解。我国公众主要从预算报告中获取政府的会计信息,该类报表体现的大多为概括性信息。有关具体内容或是金额,并没有报告其中的明细信息,很多仅仅根据支出功能,来对行政单位内部所作的财务报表加以披露。但是,经济分类没有涉及到。有些地方甚至连预算执行比较表都没有,更谈不上政府真实的财务状况。
(五)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及时性:关于已出现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事宜,政府会计主体必须立即纳入会计核算,不允许提前,也不能轻易延后。这是由于,及时性是确保会计质量的根本。大数据时代,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主在门户网站上分享和上传的预、决算报告,没有说明其中的内容要点。针对款项的走向与剩余,未做细述。我们推测:政府会计工作本身是超强的数据集合,其中有不少机密,在发布时必须谨慎。由于人工效率低,难免可能出现无意失实,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无疑会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决策。
(六)政府会计信息可比性不强。可比性:政府会计主体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需有较强的可比性。横向可比,要求不同政府主体在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上相似,纵向可比要求历年会计资料保留完善,获取容易。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官网相关财政数据公开有期限,可参照时间序列标的有限,难以实现纵向对比。另外,各级政府部门在机构职能、人员配置、工作性质等方面复杂多样,错综复杂的政府会计主体关系导致会计信息口径难以保持一致,造成横向可比性也较差。
三、大数据技术对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大数据指无法按常规方法和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数据,而需采用新的处理模式才能使数据发挥更大决策力、洞察力和海量、高增长率、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时代,网络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我们在任何地方均可以对会计信息、数据库进行查看、更新。而这点,对政府会计信息也带来不小的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发展。大数据时代,较大幅度地提升了政府会计信息总体的可获得性。数据的快速流动,让政府能够和企业、相关部门,对各类数据进行全面共享。如果利用大数据来完成实时共享,各主体在内部的财政数据上也会更为公开,防止某些部门故弄玄虚。基于该视角,政府会计信息也将达到更为可靠的质量要求。除此以外,从抽样发展到全体数据,数据分析上也会更为全面,防止会计人员在核算时过于主观,或出现各种无意失实,提升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换言之,政府会计信息也将具备更高的可靠性。不过,数据安全技术,是质量可靠性的根本。
(二)政府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发展。在小数据时代,一方面由于政府会计主要满足“内部人”的信息需求,却没有考虑外部监督者或是利益相关者发起的内心诉求,适应不了信息使用者们对于信息质量所关注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政府会计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各类数据没有很大的关联。故而,人们在利用时也会遇到较大的难度。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技术已有能力对政府预、决算报告作出集中地整理。如果实现中央—省—市—县—镇各级的数据共享,让各级政府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共享,则相关性质量会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如果建立政府预决算、财务以及资产管理多元结合的技术平台,拓宽政府会计核算原来的范围,强化搜集会计信息并加以披露,那么政府会计信息也将具备更大的含金量,其相关性也将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三)政府會计信息全面性的发展。如今,数据规模在逐步扩增,形式也变得异常丰富。因而,政府会计信息内部的结构也有明显的变化。此前,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已经帮助人类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精准地识别,实现了它的利用价值。大数据时代,这种非结构化数据的引入,必将转变会计信息固有的形式,使其挣脱记账凭证的传统载体。除货币数据之外,其他非结构化数据也得到很快的更新,如音频、文本或是视频这些比较零散的数据,在行业中占主导。很多价值挂钩的信息,融入到非结构化数据中,能够展现更全面、更有深度的会计信息。若能合理的将非结构化数据技术系统运用到政府会计信息化中,这对全面展示政府会计信息、提升政府公信力有着重要意义。
(四)政府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发展。在披露财务报表的技术层面,非结构化数据本身已经是财务报表中的重点内容。究竟是将它们转为货币计量,记录到财务报告中比较妥当,还是当作一种报告附注,满足公众的可理解性要求,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但如果从政府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借力互联网APP客户端,信息需求者获取数据是来进行分析决策,若技术层面上尽可能的做好政府会计信息的分类工作。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更为多元化,文本、音频或是视频等手段,均可传递相应的政府会计信息,那么信息需求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适合自己的形式进行数据的筛选和获取,间接地增强了政府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五)政府会计信息及时性的发展。及时性:针对已出现的经济业务以及相关事项,政府会计主体必须立即做好会计核算,不允许提前,也不能随意推迟。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的数据平台,使用者提取政府会计信息的时间明显在减少。如,结构化数据或是关键的内容,由于数据平台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政府会计信息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披露,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各种形式的丰富展示,挣脱以月份、季度或是半年为准的传统预决算报告体系。某些关键的政府会计信息,甚至无需再以报告形式向外界进行披露。相反,可以从其他途径或是渠道中进行发布。显然,这就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同时也对政府会计信息进行更新,确保它的及时性。
(六)政府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可以让财务人员轻松地提取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包括结构性,也包括非结构性信息,增强各类信息的可比性。另外,在各个会计期间,相同单位也可以将那些不可比的因素予以剔除,明确其中可以比较的要素。在前述提到的技术中,分类筛选处理功能也可以提供政府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结论及展望
大数据会计形势下,政府会计信息的规模在逐步扩增、其核算范围也得到拓展,周期在减少,数据更为真实深入易理解等特点,若能充分借力大数据时代,可大大增强上述提到的六点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然而,考虑到各地经济水平并不一致,政府信息难免也存在较大的透明度差异。因而,政府会计尚未能真正做到信息共享,更谈不上完全地透明、公开。
大数据时代,我们坚信:政府会计信息也不会再受限于各级政府,而是建立实时共享的互联网数据平台,将各级政府相关的会计信息融入和记录到这个统一平台中来,这也是改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大构想。以前,政府对于会计信息总是存在披露不及时、不彻底等缺陷。如果将大数据技术真正引入到政府会计信息行业中来,拓宽数据规模,促进多主体、多角度纵横向对比,能够为提高政府公开透明度、改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助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肖锐.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改革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3.
[2]Rose-Ackerman S.Corruption:A study in Political Econom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
[3]白庆辉,张磊.中国政府会计大变革:从收付实现制到“双体系”框架——兼论政府会计改革理念形成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J].财会通讯,2016(19).
[4]周达勇,耿烨,徐颖,徐捍军.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发展:理论、实践与人才培养——第八届“政府会计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7(9).
[5]顾忠恒.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0.
[6]程康.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16.
[7]喻伯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7.
[8]管理.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3.
[9]张媛,李靠队,邹牧云.大数据在政府会计改革中的应用文献综述[J].改革动向,2017(11).
[10]刘惠君,夏宜文.大数据会计环境对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