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
2020-08-10曹勇
曹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教育部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发展,旨在探索教育发展和高等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为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扶持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新工科;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分类招生制度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 (2018GXJK411)
[作者简介] 曹 勇(1967—),男,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及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381-03 [收稿日期] 2020-01-03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在建设发展中大力投资建设了不少新工科项目,在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工科建设发展发展历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21世纪人才成为各行业竞争发展的核心所在,我国人才队伍存在着层次较低、创新创业性不强、缺乏市场意识等问题,成为我国新工科项目进一步升级发展的瓶颈。归根究底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化。对高职教育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内涵
1.新工科的内涵和特点。新工科是为了适应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社会生产服务活动创新驱动发展而提出的发展建议。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确定新工科发展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和改革新的历史起点,是工程教育等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新的方向。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要求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出台符合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求的新政策,实现对社会新工科、职业新工科培育的引导;要求导入社会力量的参与,要求社会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到新工科建设中,加强对新工科知识实践活动的探索和实践。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要求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能够发挥自身在工程学科上的优势,发挥创新和创业的主体作用,做好新产业、新技术的引导,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可以说新工科发展背景下,每一个主体都要各司其职,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新工科建设的探讨,对于推动新工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活动的内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促进传统企业学徒培养模式同现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形式,以更好地发挥学校、企业的协同融合作用,推动人才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具有更多的发展不足。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求制定新的教学目标,实现对人才的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展开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世纪就寻求校企合作发展的模式,通过“2+1”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育,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更加深度化發展,势必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教学活动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融合,这就要求抛弃传统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模式,寻求新的模式和新的发展道路。
二、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现状
1.高职教学缺少全面的实践理论课程资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高职院校中新工科专业的发展都拥有一定的历史,这虽然能够为新时期新工科的崛起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资源基础,但是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教学活动中,其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课程、管理制度等内容都不符合当下的教学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以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机械自动化与制造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为例,其所具有的课程资源、教学计划不具有完整性,在教学资源的安排中,未能够将机械自动化的最新行业标准内容纳入其中。在教学目标设置中,也忽视了对于人才的实践应用课程目标的设置,致使机械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缺少约束性,实践教学过于随意。在课程的组织安排中,更是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仍旧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一开”。
2.高职教学缺少实践理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高职院校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基于提高新工科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以市场适应能力为核心,同时所涉及的就业方向偏向于一些新兴产业,如高职院校的摄影专业、利用3D打印技术展开文化创新的人才。可以发现,新工科业人才培养活动需要依托于较多新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工科创新人才需要随时跟上时代的潮流,尽可能走到前沿。高职院校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建立起实践理论的产业工作室,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理论产业的最前端发挥自己的个性,展开对产业的创新化发展。而当前采用的传统班级式教学活动,所提供的理论学习平台和实践操作平台显然不能够满足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3.高职院校缺乏优质的教师队伍。在当前高职院校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活动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教师资源缺乏问题。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的行业创新变革的速度较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激烈,企业为了寻求自身的快速发展,不断创新生产力,实现行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些形势和发展特点都被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所忽视。当前专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掌握最普遍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的方法技能,未能够对各专业发展的市场化需求、创新性方向有相应的认识。因此可以发现,当前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欠缺,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思路
新工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将新工科的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创新创业意识,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培养提升,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这些素养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引入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期职业教育活动的发展要促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发展,重点突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质量。因此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人才的综合性能力,借助传统的教学理念明显不适应。当务之急是要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思想,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同企业构建其人才培养协议,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实践教学实践,完成实践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展开实践教学过程和理论教学的课程组织安排,并对实践教学活动展开积极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构建,确保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朝着企业实际需求的方向发展。
2.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内容,加强教学组织管理。高职院校同企业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要让企业和学校基于人才培养任务,制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组织活动,能够拥有相适应的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能够配合企业的项目发展。而企业的学徒教学指导活动也能够配合高职院校的各项组织管理活动,这些都需要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学校和企业都能够相互协同推进构建。同时,还要求学校的校园管理制度同企业文化相适应,如高職院校需要展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但是学生在企业的学徒时间占据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这就需要企业能够自发承担起这个教育责任,在实践教学指导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学理论培育,更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为学校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确保能够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对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进行探索,更好的加深同企业的合作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高职院校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高职院校新工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一是合理设置高职院校实践理论专业课程内容。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转变自己的教学课程内容,基于高职院校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实践理论专业的开设情况,合理设置相应的课程,有意识的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形成工科理论教学内容一体化的发展建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新工科专业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学生的创意能力、创意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高职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三个设计专业课程,可以展开课程一体化的建设,让三个专业学生一起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各自展开教学做一体的实践学习。通过基础课程的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展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文化艺术专业教材内容必须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兼容的,不能够将二者割裂开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教师实践演示加学生自我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课程安排的基础上更好地展开创新教学活动。在加强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教学活动中,要求能够展开相关的教学目标的构建,明确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避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时间、资源等被理论教学占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搭建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实践理论教学创新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展开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院校学校的实践应用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其根本是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为现代企业的生产发作出贡献。因此需要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把握的行业的发展脉络,清楚自己的专业能力,展开创意能力提升,还要求清楚掌握行业的新趋势、新技术等。导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同发展,学生所接收到的最新的理论知识在企业的学徒实践中得到践行,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不适宜的地方进行优化改造。另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等现代教育工具,更好地展开实践创新平台的搭建,为学生的创意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方式和渠道。如高职院校加强了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在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同实践理论合作,共享实践理论产业项目资源,达到共赢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实现高职院校与高校强强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起艺术实践基础,让学生能够有效展开创新实践活动。
3.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优质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工科实践人才培养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需要发挥其市场就业导向作用,提高高职院校工科创新人才的就业创业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师资力量不够的情况。首先,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确保教师能够展开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相关知识的再学习、再提升,提高教师的文化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培育;其次,要求学校发挥管理作用,引导教师深入到实践理论产业企业中展开实践学习,成为“双师型”教师;最后,高职院校要支持鼓励一些实践理论人才前往学校展开教学活动,展开行业企业知识技术的宣讲,或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等的教学,让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到的实际发展情况,使得学生的创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工科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各国竞争的战略性产业,各国都集中力量加强对科技的聚合创新,使其能够对各国产业优化转型带来独特的作用,发挥其产业的辐射功能。同时随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不断凸显,工科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成为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工科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其要能够从传统常规的人才培养套路走出来,构建起一条更加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静.“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1):105-108.
[2]陈本锋.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模式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05):57-62.
[3]严森泉.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创新应用[J].科技视界,2018(31):187-188.
[4]邹劲松.新工科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探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0(06):85-89.
[5]谭福河,阚雅玲.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共享行为框架建构:一个个案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01):22-28.
[6]张春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产教融合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