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孵化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08-10宋晓明张瑞凤陈军须张金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宋晓明 张瑞凤 陈军须 张金成

[摘 要] 基于“项目孵化式”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出若干个高效、成熟的课内实践项目,形成完整的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实际教学中,任课老师以班级为单位,以各学习小组为团队,梯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并选择优秀的课内实践项目进行孵化,组建团队申报学院当年的创新实践项目。在此基础上,对成功立项的创新实践项目进行修改和完善,继续申报学院和省级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进行递进式、全过程的项目孵化,并最终实现课程教学与项目孵化的“螺旋式”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 项目孵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河北省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河北省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演化、驱动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84576425)

[作者简介] 宋晓明(1986—),男,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邮政管理;张瑞凤(通信作者)(1978—),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邮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019-04    [收稿日期] 2019-12-23

当前,邮政企业在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方面,尤其强调学生“知识汲取+能力拓展+素质提高”的多元综合结构,客观上要求管理学基础课程必须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为邮政企业培养优秀基层管理人才,支撑企业转型发展夯实基础。在此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团队基于“项目孵化式”教学理念,通过8位老师近五年的不断探索,精心设计出四个高效、成熟的课内实践项目:模拟创建公司、人員招聘与面试、情景化领导教学与公司危机管理,形成完整的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实际教学中,任课老师以班级为单位,以各学习小组为团队,梯次组织开展四个实践教学项目,并实现授课班级全覆盖,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增强其个人综合素质能力。

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其管理知识巩固与实践应用,在管理学基础授课过程中,任课老师将选择优秀的模拟创建公司项目进行孵化,牵头组建团队申报学院当年的创新实践项目。在此基础上,对成功立项的创新实践项目进行修改和完善,继续申报学院和省级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进行递进式、全过程的项目孵化,并最终实现课程教学与项目孵化的“螺旋式”促进教学与人才的培养目标(图1)。

一、精心设计课内实践项目,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一)课内实践项目整体设计思路

1.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结合邮政企业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将素质培养融合贯穿在课程教学与项目孵化的全过程。

2.课程教学项目设计。以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为知识框架体系,精心设计课内实践教学项目,不同项目间彼此关联、互为呼应,既考核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团队协作能力[1]。近五年的管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主要设计了模拟创建公司、人员招聘与面试、情景化领导教学与公司危机管理四个课内实践项目,并对所有授课班级学生进行递进式、全过程项目考核与管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项目阶段化任务设计。在教学项目设计好以后,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为若干个训练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以及要实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着重突出基于项目制的“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

4.课程考核方案设计。按照学院加强过程考核的政策导向,结合考核实践性与创新性等原则,管理学基础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突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2]。通过细化项目阶段任务与考核指标,完善课程考核办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管理知识应用能力与个人管理潜质。

(二)课内实践项目任务分解

下面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模拟创建公司项目为例,进行实践教学项目的任务分解。实际教学中,任课老师是以班级各学习小组为单位模拟创建公司,由各学习小组组长和组员共同讨论、设计完成,并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创业项目汇报与评选。(表1)

(三)项目基本流程与实施方法

借助“互联网+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学习习惯,经过近五年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经验,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学基础模拟创建公司项目基本流程与实施办法,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组建创业公司,设计公司组织结构,项目现场汇报,创业项目评比,项目成绩评定(图1)。

(四)模拟创建公司项目取得丰硕课程建设成果

在近三年管理学基础的授课过程中,面向速递物流、电商物流、文创、大数据、国邮共8个班级,先后组织开展模拟创建公司项目6次,参与学生达309人,形成模拟创建公司项目48个,共计撰写创业策划书和创业项目汇报PPT 96份,先后有84名同学上台进行汇报,极大地提升了授课班级同学的专业知识水平、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表2、表3是选取的管理学基础课程部分创业项目。

二、孵化优秀课内实践项目,实现学院创新实践项目立项

(一)成功孵化两项学院创新实践项目

从已有管理学基础模拟创建公司项目中,选择一些项目质量高、团队综合能力强的项目,任课老师进行创业项目辅导与内容不断完善,然后参加当年学院的创新实践项目立项选拔。近两年成功地将两个管理学基础模拟创建公司项目孵化成为学院创新实践项目,并均已经顺利结题,获得合格证书。其中,文创2016级01班孙文成团队的“邮创意广告策划公司”项目成功孵化为学院2017年度创新实践项目“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素材库建设及其成果推广平台设计”;文创2016级01班李昱亨团队的“土布工作室”项目成功孵化为学院2018年度创新实践项目“原村土布的文案与设计”。表4是成功孵化的两个院内创新实践项目基本信息。

(二)创新实践项目促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学习

1.项目开展与专业建设互为促进。“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素材库建设及其成果推广平台设计”项目围绕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素材库建设展开,共建立文创企业案例库、文创发展数据库和文创产业成果库3个子库,其资料搜集、整理分析以及素材库建设工作全部由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的5名学生完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资料库的建设过程中,既可以不断加深自己对于专业的理解以及新知识的补充,同时该成果也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专业建设。

2.项目建设促进管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由于本项目建设要完成文创企业案例库,因而会增强学生的案例搜集与分析能力,文创产业成果库的构建需要学生关注国家政策、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因而增强学生的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分析以及管理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3],这些都将促进项目组成员的管理学基础课程学习,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

3.取得丰硕项目建设成果。文创企业案例库:精选32家知名文创企业发展案例,涵盖影视、音像、文化投资、娱乐游戏等多个文化领域,并做必要的案例分析。文创发展数据库:依托《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0-2016》中的数据,制成了文化文物、公共图书馆、影视业等领域共179项国家年度数据统计图表。文创产业成果库:包含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地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也包含河北省、广东省等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合计搜集整理了105篇各省区市(级)文创产业发展成果的文件。利用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素材库成果传播共享平台——“邮创意”微信公众号,将上述成果定期在“邮创意”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三、孵化创新实践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屡获嘉奖

(一)孵化学院创新实践项目,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按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流程及竞赛规则,对已经立项的学院创新实践项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突出项目的“互联网+”特征,完善项目设计与内容,连续两年参加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原村土布的文案与设计”项目荣获学院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素材库建设及其成果推广平台设计”荣获学院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我本人也被授予了学院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二)孵化课内实践项目,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以管理学基础课内实践项目为基础,发挥邮政通信管理专业的特色优势,与邮管教研室其他两位老师联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报送的“邮你援梦”公益助学平台项目荣获学院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四、项目团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课程学习与能力培养互为促进

学院创新实践项目《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素材库建设及其成果推广平台设计》依托宋晓明老师的河北省社科联项目《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的子课题,省社科联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创新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互为应用,同时也更加有利于老师指导创新实践项目以及学生参与老师课题研究。无论是学生参加创新实践项目还是参与老师课题研究,都与管理學基础课程教学紧密相连,一方面学生需要利用管理学课程专业知识去组建团队,开展市场分析和项目运营;另一方面,参加创新实践项目和老师科研课题的经历会有助于学生消化和巩固管理学课程基础知识,培养个人管理潜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五、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教学效果

1.基于“项目孵化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依托项目驱动教学、团队任务分配、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4],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2.管理学基础课程学生平均出勤率在99%以上,学生对“项目孵化式”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办法高度认可。

(二)学生成绩

1.管理学基础授课班级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小测成绩良好,98%以上的同学均能按时提交课堂作业。

2.本门课程学生平均分为85.35,其中,优秀成绩(90分以上)占比12.8%。

六、“项目孵化式”教学经验总结

1.设计好课内教学实践项目,为后续项目孵化打牢基础。“项目孵化式”教学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被成功应用,其关键在于本门课程精心设计了四个成熟的课内实践项目,为后续的学院创新实践项目和“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成功孵化做足了基础工作。不同项目间彼此关联、层层递进,在指导老师和项目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和优化,形成系列化项目成果,并在项目逐级孵化的过程中,反哺教学,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5]。

2.课程教学与项目孵化同步,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在管理学基础授课一开始,就按照学生的特长、爱好和个人素质,以班级为单位,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该学习小组是后续项目团队的基础。任课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其挖掘社会中优质的创业项目,并融入学生个人的创意和想法,由此实现课程教学、课内实践项目开展交叉进行[6]。为了提升项目孵化的成功率,任课老师应在管理学基础授课的同一学期内,有序推进项目孵化,以便能够对项目团队进行更好地指导。此外,学生管理知识学习与个人素质能力培养互为促进,并在项目孵化和完成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3.提供专业的项目孵化指导,给予更多的创业情感关怀。由于很多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创业项目甚至是没有过创业的想法,因而需要任课老师提供专业化的项目指导,帮助其捋清思路,不断完善创业策划书,使得项目更具可操作性、更具有投资前景。此外,学生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怀。

参考文献

[1]蒋豪.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孵化式创业教育及其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J].技术经济,2017,36(01):76-79+109.

[2]杨曼琳.基于探索式教学模式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06):393-394+396.

[3]杨哲旗.高校园区孵化式培养创业型人才模式研究——以浙江高校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2):41-45.

[4]王文轩.混合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10-15.

[5]夏嘉忆.协同育人视域下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9(16):36-38.

[6]徐国胜,郭达,张丛.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实训教学的融合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86-90.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