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内涵式发展实施途径研究
2020-08-10乌兰图雅王春光田海清刘飞谢胜仕张涛贺长彬
乌兰图雅 王春光 田海清 刘飞 谢胜仕 张涛 贺长彬
[摘 要]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基于专业特色定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变革与提升。
[关键词] “双一流”;饲草料收贮及加工;民族教育;内涵式发展
[基金项目] 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内涵式发展实施途径研究”(JGYB201920)
[作者简介] 乌兰图雅,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工程;王春光(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牧业机械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337-02 [收稿日期] 2020-02-06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建设“双一流”专业,核心是培养一流的人才;一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变革。具体而言,课程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挥高校内部驱动力,以提升课程质量为核心,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及结构,加强课程针对性,提高课程实效性,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协调统一发展[1]。饲草料收贮及加工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蒙汉双语复合应用型)的核心课程,其课程的设置与变革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深化
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直来源于书本,尽管多媒体中有一些新技术内容,但因缺少详细结构和原理图而流于介绍形式,主讲内容有严重偏“机”的倾向。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与其他课程和知识没有有效衔接,很少涉及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培养的学生很难成为复合应用型人才。另外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没有蒙古文解说,影响授课质量。
1.授课方式较传统,有待改进。蒙汉双语班的学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探究性缺失等特点,不喜欢教师纯理论性的授课。但目前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仍以讲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往往以“参与者”甚至是“旁观者”的姿态对待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实训课程形式陈旧,缺乏创新。这种授课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需要改进和提高。
(二)教学评价方式相对单一,教学效果反馈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考核方式缺乏创新,不能有效评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如期末考试)无法实时掌握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效果的反馈失真且滞后。
二、具体改革方案
(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系统性、基础性、前沿性和交叉性
课程内容体系不仅要包括典型饲草料收贮及加工机械的发展、分类、特点、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基础性知识,也要包括整机或关键零部件的运动和动力学分析,设备维护和调整等外延性知识,以及整机或关键部件的设计、仿真分析和优化等拓展性内容[2,3]。依照以上由浅入深的内容体系讲授和传播技能,能满足和达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发挥课程在“双一流”建设中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作用。同时结合地域性特点、专业特色,主讲特色机具,与实践有机结合,增添新技术内容,充分反映本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另外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部分附蒙古文解说,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增加蒙汉双语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体现蒙汉双语教学特色和现代网络教学方便、简单、效率高、速度快,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等优势。
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要根据理论教学要求以及实验教学的实际,重新规划实验项目及内容,修订实验指导书,整合原有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挑战性实验项目,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二)内涵式发展的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1.饲草料收贮及加工理论课程的教学。根据蒙汉双语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混合式教学:教师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录制成蒙汉双语微视频并在课前提供给学生预习,同时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等)掌握预习效果的反馈情况。课上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学习,并对新内容进行讲授。引导式教学: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学习中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联系紧密。教师在讲述饲草料收贮及加工相关内容时应穿插一些和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农业机械学相关的问题,根据农业机械的结构思考饲草料收贮及加工机械与之对应的机械原理。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饲草料收贮及加工机械新内容。互动式教学:针对一些知识点教师先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再让学生通过结构示意图或者结构简图介绍机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及意见,老师进行点评、指正和引导。这样就能使学生参与到这门课的学习中,不仅巩固知识,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能提高蒙汉双语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老师营造一种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氛围。教师也可以用雨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时考核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态、学习潜质和个性进行差异化教学。对于勤思考的学生,根据所学的各种机械,让其思考对现有机械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与学生讨论他们所见过的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设备,包括结构特点、工作性能、常出现的故障及改进设计的想法等。对不善于表达的同学可以采取蒙汉双语进行交流,确保让每一位学生发挥专长,将学习的知识通过爱好表现出来加以利用和掌握。
2.饲草料收贮及加工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完善一些关键部件、装备的实验台,包括摆环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等典型机构。其次,利用现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条件,包括农业纤维物料螺旋输送装置、抛送装置、铡草机、揉碎机、粉碎机和机电控制系统等。实验课上主要采取混合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老师将相关微视频提供给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布置实验任务。实验课上组织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分析、汇报、交流为主,教師进行点评。
(三)实施全方位考核
注重学生动态学习过程的表现,即实施课堂教学表现、课余实践表现、期末考核表现三位一体化全方位考核。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评、组间互评、教师终评相结合,让评价体系更为合理、公开、公平,教学评价贯穿始终。对于蒙汉双语班的学生来说,学习缺乏韧性,因此建立激励机制非常必要,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学习付出后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循序渐进,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三、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的竞争机制下,为进一步解决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培养真正的农机人才,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的定位,围绕社会发展对农机人才的需求,基于学校的资源与特色定位,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变革和进一步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艳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变革新思考[J].智库时代,2019(28):1+5.
[2]郭俊先,李雪莲,吕全贵,雪合拉提·木塔力甫,唐茜.《畜牧机械学》教学内容改革与考核模式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3):67-72.
[3]邹猛,王会霞.小班《畜牧机械学》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