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学课程高效教学方法探析
2020-08-10刘薇岳岩磊姚文马振玲李涛苏丽娟李文清
刘薇 岳岩磊 姚文 马振玲 李涛 苏丽娟 李文清
[摘 要] 动物学是农业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具有多而杂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灵活应用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文章总结了在动物学课程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期望为高校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农业院校;动物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802164);河南农业大学青年英才项目(30500618);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项目
[作者简介] 刘薇(1988—),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抗病毒天然免疫。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295-02 [收稿日期] 2020-01-17
动物学是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农业、畜牧业、检验检疫、环境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非常紧密的联系。动物学在跨学科发展方面至关重要,是生物和农业科技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但其课程内容繁多、体系复杂、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需要记忆的概念多,且名词术语杂,连续性不强,学生们普遍认为其知识零碎,无系统性,很难深入学习[1]。为了确保动物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切实提高动物学的教学质量。
一、调整授课内容,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动物学课程的内容非常广博,涉及的知识有动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特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这些知识没有明显的连续性,学习起来也无从下手。此外相对于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来说,课时明显不够,因此必须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悬念,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动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与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补充和重叠,且目前动物学相关教科书很多知识比较陈旧,因此授课教师需对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并及时更新,既要避免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相重复,又要突出教学重点和特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除了教授课本内容之外,还需要把目前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理念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一些动物与人或自然关系的小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使得授课效果事半功倍。同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知识面,持续保持学习兴趣。可借助图书馆资源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使课外主动学习与课堂作业相结合,保证教学的质量[2]。
二、教学方法多样,因地制宜,引导实践
动物学课程的内容庞大且不成系统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投入学习,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案例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介绍、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思考和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并相互交流,达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其本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案例的选择,既要符合授课内容的需要,又要具有可议论性、引导性。这要求授课教师有把握全局的能力和敏锐的嗅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案例的选择可有针对性的侧重某一方面,比如最新的研究成果案例侧重于引导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关注学科的最前沿;高知名度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案例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其为榜样,树立长期的学习目标;科研中经典的实验案例则侧重于学生科研意识的确立和学习内容的巩固,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经典的研究案例都可以作为教学手段穿插于授课过程中,其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家的睿智是永不过时的学习榜样。[3]
(二)多媒体教学法,梳理学习内容
动物学课程内容繁多,各个章节虽有相关性但又各成一环,因此需要借助教学辅助设备来梳理学习内容,使其井井有条、浅显易懂。除了传统的板书和投影等授课方式以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制作大量的动画、图片、音频、视频等组合内容,梳理出知识点网络,使得许多繁杂的知识和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化、直观化,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变难学为易学。通过这种声文并茂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展示动物学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创新思维
创新性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性人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问题的式教学法是培养创新性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它要求学生对所面临的问题拿出解决的办法,能够充分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新知识的动力。问题式教学法最根本的就是“问题”,“问题”要与所授课程相关,与专业背景相关,也要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相关,这要求授课教师要有较强的把控力,问题提出以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并能及时提出中肯的建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其团队意识。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4]。
(四)探究式教学法,加深知识理解
动物学的许多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科研实践之上的,因此在动物学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入探究性的科研理论和成果,除了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之外,还要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探究实验原理的设计思路、操作过程等实际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与授课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实验步骤设计,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总结,使探究式教学与科研实践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5]。
三、及时互动讨论,自主学习,要点总结
动物学课程概念性,理解性的内容偏多,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及时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大胆抒发自己的观点,同时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从而达到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目的。教学实践中可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组内充分沟通交流,形成一致意见后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授课教师可设置一些开放性讨论的题目,自己也加入学生的讨论之中,变教学内容的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对引发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非常有帮助。
四、前沿信息分享,追踪热点,持续关注
持续学习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引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要注重对动物学前沿研究进展的介绍。动物学的多个领域在近年来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新的概念和理论被广泛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引入最新的前沿学科知识和研究技术、成果,这要求授课教师有灵敏的嗅觉和把控力,在相关授课内容的章节选择上有所侧重,加强学生对整体科研现状以及现有技术手段局限等问题的理解,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引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动物学课程各章节都有不同的特点,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注意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保持其持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切实提高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承忠,杨生华,赵元莙.高校哺乳动物学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99-100.
[2]王旭.动物科学专业中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禽业,2019,30(09):66-67.
[3]周宜君,高飞,李崴,冯金朝.浅议案例教学在高校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02):32-36.
[4]李国喜,赵银丽.问题式教学法在动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177-178.
[5]刘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校生物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