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020-08-10马强
马强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英语教学更是如此。任务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几个小任务,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中,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实际构建任务型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将这一有效的教学模式投入实践中去,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 合理规划,提出任务
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的第一部就是做好规划。教师在学期伊始就会拿到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这册课本有多少单元,这学期一共有多少个周、多少节课,几节课用来上新课,几节课用来复习等等。教师首先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教学任务,才能再为学生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学习任务。所以,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确定好学生的某一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后,按照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布置一个个小的学习任务。要注意在英语教学里面,听说读写都非常重要,而学生任务也应该面面俱到。同时,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特点,教师也应该对不同的方面有所侧重。对一些生活性强、内容相对简单的单元,可以多安排一些口语交流、听力训练的任务;对于内容相对复杂、生词较多的单元,可以更加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当然,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应该落下,英语水平的提高最终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 小组协作,任务分工
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潜力、增进教学效果呢?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势均力敌的学习小组,再每一个任务提出后,小组内按照学生特点进行任务分工。分工方式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考虑:一个是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发挥每个学生最大能力,最终更好地完成任务,提升学生自信和小组成员的凝聚力。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中,教师提出一个小任务:用所学句型练习口语交际,并统计好每一位成员的上学时间。此时,可以鼓励口语好的学生积极带动口语一般的学生,让擅长口语交际、喜欢说英语的同学多说多练,而不那么喜欢英语口语的同学就少说,多看别人的示范,同时注意完成统计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因为被逼无奈而必须完成任务,而是用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对口语能力进行了锻炼。再一个是促进学生短板的提升。比如在学习时态时,分派任务要每一组学生整理一份所学时态的总结。本着锻炼所有学生能力的原则,教师应该引导不擅长的同学参与进来,甚至成为任务完成的主力,而让已经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为这些同学做辅助。这样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 教师指导,化解任务
教师在任务教学模式过程中,不是旁观者,而是课堂主导者,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任务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看似难以解决的大问题被化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最终得到轻松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但如何以大化小,如何真正朝最终目标迈进,是教师应该注意提醒学生的事情。教师直接将任务提出也能帮助学生学习,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化解任务。
例如,在进行某一单元的单词教学时,一次性完成所有单词的听说读写显然是不易的,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划分小任务。这种小任务可以有多种划分方式,学生只要按照自己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就可以。比如,将所有的单词划分为数量差不多的几组,每组几个单词,掌握好一组单词就是完成一个任务;可以按照技能划分,先完成所有單词的听读训练,然后再进行读写训练;也可以把单词任务化解到文章理解任务里面,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解决掉单词问题。总之,任务化解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化解而不是依赖他人。
4. 及时沟通,任务反馈
每一个任务的完成不代表学习过程的结束,因为在任务结束后,有的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消化理解,这就需要师生、生生之间多沟通交流, 及时将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反馈,从而解决学习中未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发现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并进行改进。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实践,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及时沟通,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师生才能发现一些隐藏中的问题,更好地完成教学。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6 Im watching TV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丢三落四”,即要么丢了be动词,要么忽略了其时态、人称问题,要么忘了动词形式,能正确无误做好每一点的同学并不多。这种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可能因为理解不透,有可能对新内容不熟悉等等,教师应该找到原因所在,对症下药。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有诸多挑战,需要师生配合,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学好英语,并且学会一种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