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综述
2020-08-10朱春花
[摘 要] 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其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学术界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在论述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从重要性、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对学界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进行综述,找出不足,提出进一步深化该问题研究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综述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项目“新时代医卫类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創新研究”(2019JSJYDJ02148)
[作者简介] 朱春花(1987—),女,江苏南通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025-03 [收稿日期] 2020-02-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而高校作为当代社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其意识形态建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为积极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并为其提供理论指导,学界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围绕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文献资料为分析样本,并运用文献计量学、统计学等分析方法,多角度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今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略尽绵薄之力。
一、国内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概况
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为主题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上进行检索,截至2020年1月,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064篇。从文献发表情况来看,本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如郑敏芝的《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罗承选的《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等。但总体而言,本世纪头十年,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较少且研究方向略显单一,年均文献量为3.9篇,占所有文献总量的3.7%。从2014年开始,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2014~2019年,六年间发表的文献数量总和达969篇,占所有文献总量的91.1%。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从基金项目来看,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8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6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省级基金项目20项,说明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对研究者所在机构类型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高等学校是这一研究队伍的主力,占所有研究者的97.5%。此外,研究所也是研究队伍之一。
从研究层次来看,主要以基础研究(社科)为主,共计619篇,占整个期刊网络文献的58.2%,政策研究(社科)140篇,行业指导(社科)117篇,占整个期刊网络文献的比重分别为13.2%、11%。由此可见,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政策研究和行业指导等方面。
二、国内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内容
高校作为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其意识形态建设状况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因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这一问题在本世纪初就引发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与思考。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陆续加入这一研究队伍中,他们基于不同的专业背景与研究视角,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观点与见解。
(一)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固正确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对此,学者覃事太、吴长锦在《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加强高校意识建设对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均具有重要意义。[1]学者刘志彧在《以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为指引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基础》一文中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质与培养质量,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话语体系,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作用。[2]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学者刘洪波、李斌雄同样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们在《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对策探析》一文中,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方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3]
(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困境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学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了研究。以互联网为背景,魏晓文、邵芳强认为,网络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网络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环境带来了强烈冲击;二是网络化对意识形态的管控方式提出了挑战;三是网络化对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4]以新媒体和自媒体为研究视角,王宗礼、周方在《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及应对》一文中指出,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产生多样、快捷、高效的正向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首先,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监管缺失增加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其次,新媒体的自发兴起大大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话语权;第三,新媒体的后台操控将对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危机效应。[5]
此外,还有学者从主体责任、多元文化等其他视域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张兴海认为,意识形态建设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缺失、意识形态建设整体力量薄弱、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布局不够全面系统及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不强等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需从主体责任视角明晰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思路,从而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实效性。[6]学者植凤英认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加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也由此弱化;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络化,增加了高校舆论导向的控制难度,容易导致高校意识形态的导向失控;高校师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同样在于因多元文化碰撞而产生的虚无主义。[7]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研究
学界学者就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策略。学者蒲清平等认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契合师生需求、遵循校园特色的舆论引导机制和方法,从而牢牢把握校园舆论引导的主动权。[8]学者李晔等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9]学者苗雪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文中指出,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建设,提升话语权魅力并加强管控权建设。[10]
除了从单一视角进行分析,还有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路径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学者申文杰认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校园网络;紧紧把握对高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的引领;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11]学者刘向锋等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一文中指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切实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及努力提升新媒体运用和管理能力三方面。[12]
三、小结
综上所述,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学者陆续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将其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研究突飞猛进,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者们基于各自的学科背景与研究视角,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地位与作用、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学界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综观已有的成果,虽然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许多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背景与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扩展。目前的研究视角大多聚焦在网络化、新媒体、多元文化等方面,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出发的理论成果寥寥无几;二是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理论层面,具体实践层面的个案研究较少。三是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充实。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学者们考察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当前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方的高校既存在共性问题,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情况与问题也会有所不同,需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建议。因此,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不断丰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内容,丰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成果,是今后广大学者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覃事太,吴长锦.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97-99.
[2]刘志彧.以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为指引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基础[J].前沿,2017(05):21-24.
[3]刘洪波,李斌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对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5):102-105.
[4]魏曉文,邵芳强.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29-33.
[5]王宗礼,周方.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8(10):125-128.
[6]张兴海.论主体责任视阈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J].社会科学战线,2016(04):222-227.
[7]植凤英.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教育文化论坛,2013,5(01):28-31.
[8]蒲清平,范海群,王超.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及其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140-142.
[9]李晔,王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教育研究,2016,37(12):50-53+88.
[10]苗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黄山学院学报,2016,18(01):114-117.
[11]申文杰.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性路径[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2(04):35-41.
[12]刘向锋,王忠彦.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74-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