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探索

2020-08-10赵伟李俊秀查光成李振红谢娟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赵伟 李俊秀 查光成 李振红 谢娟娟

摘 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内在共性,两者都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因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是实现培养既有创新创业素质,又有爱国情怀、政治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品质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有效途径。本文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融合的问题,分析了二者融合机制的构建,并提出了有效运行的对策。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机制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实用性强、适用面广的新兴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加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重要又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直接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各种创新创业知识的系统传授,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并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为其今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基础。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是起导向作用的,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整体。单纯的拥有爱国情怀、政治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品质,不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由于缺乏具体手段,很难做出实际成绩。然而,拥有扎实的创新创业素质,却不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但不能够服务社会,反而有可能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与危害。因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是当今中国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尚未有机融合。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已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因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直接反应了高校的办学水平,高校能否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未来将会直接影响高校的社会认可度。然而,高校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着力点都在于专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意识的有机融合,但严重缺乏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教师与学生们都理所当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划分开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的课程,应该由专门的思想政治老师来传授,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利用所学专业技能获取价值。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还必须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较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这是急需解决与突破的师资缺乏问题。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高校的普及,逐渐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让专业教师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与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从而使部分專业课教师成为了复合型师资力量。随着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在此基础上又需要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可见,合格的师资力量是十分缺乏的,这也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氛围不足,且评价机制缺乏思政要素。多数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鼓励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环境氛围,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举办几场讲座、开展几次创新竞赛活动上,而没有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主要弊端体现在学生的创新创业设计中,多数学生的创新创业企划书都以盈利为最终目标,在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内容方面严重缺乏。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机制大多以专业技能与市场经济为主要元素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2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宣传创新创业正能量,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精神指引方向,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结合起来,树立创新创业导向型价值观。图1出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原理图。

首先,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为了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导师必须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教师应当提高自我学习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进一步完善自己,让自己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基础上,积累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高校应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专业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创新创业培训机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去参观交流学习,挑选品行优异、创新思维活跃的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组织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分享经验,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引导专业课教师交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学科研活动,弥补自身不足,强化专业课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意识。

其次,营造浓厚的思政氛围。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思政氛围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的确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处在一个爱国氛围浓郁的班集体中,你便会成为一名具有爱国情怀的好学生;如果处在一个处处彰显民族文化的班集体中,你便会成为一名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好学生;如果处在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中,你便会成为一名具有团队意识的好学生。不难发现,当生活与学习中充满创新创业思政文化时,必然会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氛围对于个性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感染作用。所以,创新创业导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思政文化与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还要利用自身的能力与素养营造出良好的思政氛围。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