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榆洗剂冷湿敷对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组织CGRP含量及组织炎症的影响

2020-08-10王一鑫贾淑琳吴静王随天杨嘉裕赵雅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皮损湿疹计数

王一鑫 贾淑琳 吴静 王随天 杨嘉裕 赵雅梅

【摘要】 目的 探讨地榆洗剂冷湿敷对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及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采取2, 4-二硝基氯苯法建立60只豚鼠急性湿疹模型, 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只。观察组使用地榆洗剂冷湿敷治疗, 对照组使用3%硼酸洗液湿敷。比较两组的疗效、皮损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细胞计数变化、皮损组织CGRP含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红斑、丘疹、表皮脱落、苔藓化评分分别为(0.78±0.32)、(0.35±0.10)、(0.72±0.27)、(0.32±0.08)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39)、(1.67±0.41)、(1.42±0.33)、(1.50±0.2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单核细胞计数、多形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8.11±1.21)、(38.32±3.65)、(41.49±20.62)、(35.31±12.96)×109/L, 明顯低于对照组的(39.43±1.35)、(61.68±3.92)、(79.68±20.27)、(53.78±16.59)×109/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皮损组织CGRP含量为(141.36±9.87)ng/L, 对照组皮损组织CGRP含量为(197.28±10.37)ng/L, 两组皮损组织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榆洗剂冷湿敷对急性湿疹模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能有效减轻皮损症状, 抑制皮损内炎症反应, 提高皮损内CGRP含量,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湿疹模型;地榆洗剂;冷湿敷;皮损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组织炎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92

湿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发病与生活环境、遗传、自身免疫、工作压力等密切相关, 常反复发作, 较难治愈。急性湿疹皮损特点为明显红斑、不同程度水肿、丘疹、水疱、糜烂、渗出, 常以数种形态同时存在[1]。中医认为, 本病的发病有内因、外因两方面, 外感风、湿、热、毒等邪气, 内由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衡, 内外合邪导致发病。由于湿邪是发病的首要病因, 因此, 治疗的关键在于祛湿。根据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西医在急性湿疹的外治方面, 皮损渗出明显的最常用硼酸洗液湿敷, 用药相对局限, 红斑、丘疹为主的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临床研究显示[2], 炎症反应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对病情的进展其促进作用。CGRP是一种感觉神经元释放肽类物质, 有显著抗炎效果, 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 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 调节炎症反应[3]。本研究选用豚鼠急性湿疹模型, 给予地榆洗剂冷湿敷, 分析对皮损组织CGRP含量及组织炎症的影响, 以此评估疗效, 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取2, 4-二硝基氯苯法建立60只豚鼠急性湿疹模型, 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只。观察组雌雄比1∶1, 体重250~350 g;对照组雌雄比1∶1, 体重250~350 g。所有豚鼠均由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动物实验的3 R原则。

1. 2 方法

1. 2. 1 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将60只豚鼠在实验前1天在腹部剃毛, 大小约2.5 cm×2.5 cm, 涂抹5%的2, 4-二硝基氯苯溶液50 μl, 第2天再强化涂抹1次, 第3天在右耳背部剪毛, 并涂抹5%的2, 4-二硝基氯苯溶液10 μl, 之后每隔3 d激发1次, 共激发4次, 使耳部皮肤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红斑、伴散在丘疹, 有鳞屑、血痂等形成, 视为急性湿疹造模成功[4]。

1. 2.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末次激发1 d后进行给药治疗, 连续治疗20 d后处死豚鼠。对照组使用3%硼酸洗液湿敷, 30 min/次, 2 次/d。观察组使用地榆洗剂, 药物组成:地榆、马齿觅、苦参、黄柏各30 g, 煎煮后浓缩备用, 用药前用蒸馏水稀释成3%浓度后用无菌纱布浸湿湿敷皮损处, 用胶带固定, 冷湿敷30 min/次, 2 次/d。在停药24 h内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豚鼠, 剪下右耳, 检测各项指标。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根据皮损评分减分率判断疗效:临床痊愈:皮损完全消失, 皮损积分减分率≥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失, 皮损积分减分率70%~94%;有效:皮损小部分消失, 皮损积分减分率40%~69%;无效:皮损无明显改善, 皮损积分减分率<40%[5]。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皮损评分法评估症状变化, 包括红斑、丘疹、表皮脱落和苔藓化4项, 每项0~3分, 共4个等级, 0分为无症状, 1分为轻度, 2分为中度, 3分为重度[6]。③测定皮损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 取耳中部组织块, 石蜡包埋切片, 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 在显微镜下用微尺以单盲法计算每平方毫米单核细胞计数、多形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取平均值[7]。④测定皮损组织中CGRP含量, 取耳中部组织块, 按比例加入冷冰醋酸液, 在100℃水浴中煮10 min, 之后制成匀浆, 离心后滴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 使用酶标仪测定。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红斑、丘疹、表皮脱落、苔藓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红斑、丘疹、表皮脱落、苔藓化评分分别为(0.78±0.32)、(0.35±0.10)、(0.72±0.27)、(0.32±0.08)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39)、(1.67±0.41)、(1.42±0.33)、(1.50±0.2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前后组织炎症反应比较 治疗前, 两组单核细胞计数、多形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单核细胞计数、多形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8.11±1.21)、(38.32±3.65)、(41.49±20.62)、(35.31±12.96)×109/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43±1.35)、(61.68±3.92)、(79.68±20.27)、(53.78±16.59)×109/L, 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组织CGRP含量比较 治疗前, 两组皮损组织CG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皮损组织CGRP含量为(141.36±9.87)ng/L, 对照组皮损组织CGRP含量为(197.28±10.37)ng/L, 两组皮损组织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中医并无急性湿疹病名, 一般将其归为“湿疮”、“浸淫疮”等范畴, 由素体禀赋不耐, 又感受湿热外邪, 两邪相搏于肌肤, 导致肌肤气血不和、腠理不舒, 患处皮肤红肿热痛, 发为本病。又因湿性重浊黏滞, 若未得到及时治疗, 可使病情缠绵不愈, 反复发作, 较难治愈[7, 8]。因此,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湿热外侵, 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主。

遵循中医的“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 即内治之药。”的理论, 本研究选用地榆洗剂进行局部治疗, 使用冷湿敷的方法, 增强清热之力[9]。方中以地榆为君药, 具有凉血止血、杀菌消炎、止痛止痒之效;现代药理显示, 其内含有草酸钙, 经高温煎煮后可形成可溶性钙盐, 抑制毛细血管渗出, 同时还含有鞣质, 能在皮损表面形成保护膜, 促进炎症的吸收, 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 加快皮损修复和愈合[10]。苦参、黄柏为臣药, 能增强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力, 具有良好的消炎杀菌效果, 苦参碱能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 抑制皮肤的过敏反应并减轻皮损处炎症反应;马齿觅为佐药, 能清热、解毒、消肿, 也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 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消肿等功效。

西医理论认为本病是由体内外激发因子引发的皮肤变态反应。机体接触过敏原后, 记忆T淋巴细胞促使机体发生致敏反应, 当再次接触过敏源后, 毒性的记忆T淋巴细胞从体内游走到体表, 导致皮肤局部发生炎症反应[11]。同时T淋巴细胞诱导其他细胞发生炎症反应, 促使肥大细胞的增生分化。在多种炎症细胞的作用下, 毛细血管扩张, 局部发生红肿热痛和渗出。

CGRP在体内广泛存在, T淋巴细胞上存在CGRP受体, CGRP能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 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同时可调节巨噬细胞对激活因子的反应, 还可传递抗原, 具有潜在的免疫调控作用。临床研究显示[12], 湿疹患者体内的CGR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 疾病加重期更低, 而疾病缓解期有所升高。这说明CGRP与机体炎症反应呈反比, 能够抑制炎症反应, 调节机体免疫。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红斑、丘疹、表皮脱落、苔藓化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核细胞计数、多形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损组织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地榆洗剂冷湿敷对急性湿疹模型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显著降低了炎症反应程度, 升高了皮损组织CGRP含量。

综上所述, 地榆洗剂冷湿敷对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组织CGRP含量及组织炎症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抑制炎症、调节免疫达到提升疗效、缓解症状的目的,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贞富. 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89.

[2] 刘丹, 赵梓纲, 焦泽龙, 等. 慢性湿疹小鼠模型的建立. 军事医学, 2011, 35(4):290-292.

[3] 田静, 李忻红, 朱卉雯, 等. 健脾养血祛风方对脾虚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肤组织水通道蛋白3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 22(7):47-50.

[4] 樊蔷薇.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医学综述, 2016, 12(3):596-599.

[5] 周光, 尹斌. 华佗麻药加减方对豚鼠局限性湿疹样模型皮损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1, 22(3):292-295.

[6] 高彦炜, 王贵涛, 钱中央, 等.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 13(7):644-646.

[7] 张玲, 林素财, 郑永平, 等. 肤悦康洗剂对豚鼠急性湿疹模型皮损的病理学影响. 河南中医, 2017, 37(10):1738-1740.

[8] 张庆田, 贺迎霞, 赵敏, 等. 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温经燥湿汤对急性湿疹患者美肤效果及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 中国美容医学, 2019, 28(2):70-73.

[9] 肖美芳, 林樟萍, 陆喆, 等. 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在小鼠巨噬细胞炎症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 29(13):

18-24.

[10] 朱卉雯, 田静, 李忻红, 等. 健脾养血祛风方对慢性湿疹小鼠模型趋化因子CCL17和CCL18的影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 31(2):1364-1367.

[11] 冯常青. 清热止痒汤对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疗效及炎症反应影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5):53-56.

[12] 唐苏为, 谢韶琼, 汪青良, 等.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5):884-886.

[收稿日期:2020-02-24]

猜你喜欢

皮损湿疹计数
祛疣汤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扁平疣的效果观察
探析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治疥疮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临床分析
湿疹护理YES OR NO
冬季宝宝湿疹,家长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