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纺织工业转型
2020-08-10袁玲
作者简介:袁玲(1988-),女,汉族,湖北仙桃人,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美学与设计理论。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严峻问题。纺织工业作为密集劳动型产业,为过去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纺织工业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等属性已逐渐使其不适应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也早已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纺织工业应当主动迎接挑战,采用高技术手段对资源的节约、能耗的降低、污染的控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以“绿色纺织”为方向实现转型。纺织工业的转型将不仅为行业自身探求适宜的发展路径,而且能够为其他具备相同属性的密集劳动产业提供转型经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纺织工业;产业结构转型;绿色纺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7.004
1 纺织工业现状和转型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至今,纺织工业一直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工业在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不容小觑。为了更好地贯彻并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略,纺织工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1.1 纺织工业现状
在我国的工业体系中,纺织工业是轻工业的重要方面,处于整个纺织化工产业链的终端。但是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从内部看来,我国纺织工业科技含量低、质量管控标准低、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品牌经营理念匮乏、企业平均寿命低;从外部看来,纺织工业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纺织企业数量达到18305家,企业存货金额、企业总资产、营业收入都呈持续下滑趋势,而营业成本则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纺织工业正面临着全行业的萎缩。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现行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愈加明显。
1.2 纺织工业转型的必要性
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要求纺织工业必须主动求变,主动迎合這一局面。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传统制造业,其转型升级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行业自身生存的必经之路。
第一,当前的纺织工业不再适应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要求。由于技术、品牌、管理模式和国际市场等客观原因,纺织工业在我国进入WTO后,承接了国际产业链,成为世界纺织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尽管纺织工业的大量海外订单为我国赚取外汇、解决就业、上缴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对资源造成了巨大消耗,其中,污水、废气、纺织物残渣、染料是重要的污染源。
第二,纺织工业不再适应我国工业体系转型的需求。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中,各行各业纷纷主动或被动转型,如果纺织工业继续原地踏步,则难以跟上我国制造业转型的节奏,甚至有可能成为制造业领域中的“短板”。假设这一情形成为现实,那么纺织工业将难以和其他已经完成转型升级的行业协调发展,甚至丧失机会。
因此,无论从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来说,纺织工业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升级,都是必须面临的。这既是主动应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调整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2 纺织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纺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印染、能源、水污染、固体残余物和气体残余物等方面。这些来自于粗放式生产的污染,导致纺织工业污染来源广、浓度高、能源消耗多、处理难度大。
2.1 印染对生态的影响
染色是纺织物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数据显示,规模以上纺织印染企业每年印染纺织品500多亿米,产量占全球的60%。染料的种类繁多,因染色纤维和期望达到的褪色程度不同,所使用的染料对生态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染料中所含的金属、硫化物等化学物质成分越高,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也就越大。仅在印染方面,我国纺织工业每年的废水排量就达到20至23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11%左右,这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2.2 能源消耗对生态的影响
纤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消耗品。纺织品所消耗的纤维大致分为三类:天然纤维、纸浆与化学品反应生成的纤维、石化原料制备的人造纤维等。由于纺织设备的落后和新型技术的不足,这些纤维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损耗。数据表明,纺织工业对自然资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和水消耗的比重分别为4.3%和8.5%。在巨大的能耗背后,纤维的产出量却并不理想,大量的能源浪费也由此而产生。
2.3 水污染对生态的影响
由印染所带来的水污染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污染环节。公开数据表明,印染加工过程中,每100米纺织物就会产生3至5吨废水。我国印染工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单位用水量比国外高3至4倍,而废水排放量却占全国废水总排量的10%,废水中产生的污染物平均含量更是国外的2至3倍。由于纺织工业多聚集在沿海城市,以及污水处理设备的落后、排污处理技术的不足,大量的高浓度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与海洋,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此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受到了威胁,生态链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2.4 固体残余物和气体残余物对生态的影响
纺织工业对生态的影响还体现在固体残余物的堆积和气体残余物的排放。首先,固体残余物的堆积是重要的污染源。由于产能过剩,纺织企业往往堆积了大量的纺织物、形成了库存积压,这些积压的纺织物总质量甚至超过了钢企生产的废钢总质量。其次,气体残余物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纺织工业化学需氧量每年约24至30万吨,占全工业行业的9%左右。在落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纺织工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3 以维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纺织工业转型路径
我国的纺织工业转型,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需求,又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纺织工业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当前已暴露出种种缺陷,且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日益明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技术、高科技纺织材料研发与生产的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设备的不足、节能减排管理效能的落后、企业规模盲目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维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抓手,通过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去发展纺织工业技术、推动纺织工业转型。总体而言,就是通过新理念、新思维,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发展纺织工业,并加速其转型的进程。
3.1 节约水资源
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使用,是纺织工业向高技术转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在该领域,可将“冷轧堆”技术普及并推广,实现全行业的应用。相比传统技术,“冷轧堆”技术具有操作难度小、耗时短、成本低、固色效果好等特点。该工艺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水资源消耗,还具有水资源回收利用的功能。这不仅能够显著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可以大大节约生产用水量。因此,在纺织企业中大力推广并运用“冷轧堆”技术,将能有力地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维护生态环境。
3.2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在纺织工业领域,污染物通常包括污水、废气、污物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直接取决于技术与设备的先进程度。在我国,相关的新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如:新的麻纤维脱胶工艺、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染色工艺、新浆料技术、循环过滤控制系统等。这些技术能够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有助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减少产能过剩的同时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3.3 降低资源消耗
避免资源的不当使用和过度消耗,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需求。对于纺织工业来说,消耗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纺织工业品在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物质资源。第二,废弃的纺织产品对环境有着长久而持续的污染影响。因此,以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的纺织工业应当尽量不采用难以再生的资源,而是尽量利用农业废产品,如甘蔗榨糖后的甘蔗渣、桑叶喂蚕后的桑条、各种麻秆剥取韧皮后的麻秆芯等。
3.4 研发环保材料
研发并使用加入了新技术的环保材料,能够加快满足维护生态环境的需求。当前,纺织工业应当重点研发并使用新材料,如天然可再生循环面料、可降解面料或负离子面料等。这些材料既能够避免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避免自然资源的浪费,又可以通过其材料特性有利于回收再利用,这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自然环境的维护具有双重意义。
4 前景与展望
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既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又要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考虑。经历了几十年低技术、高人力、高能耗的粗放发展,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绝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但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迫在眉睫、纺织工业的转型也刻不容缓。
合理而可行的路径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纺织企业应当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初期通过吸收政府引导基金、在融资担保机构的协助下取得银行贷款,以此加速企业的初步转型。
其次,在完成初步的改造、具备全面升级的条件后,纺织工业应当积极进入资本市场,以市场化、规范化的手段进行融资,使资本能够进入纺织工业,加速其升级改造。
再次,决策机构应当为纺织企业的“走出去”继续创造条件。“穿衣吃饭”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海外市场仍然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阵地。决策机构应当审时度势,综合国际宏观经济、国际贸易市场的波动,及时制定或调整有利于我国纺织企业进一步走向海外的政策,为其生存乃至盈利创造条件。
最后,争取构建以企业盈利为起点、以投资新技术为终点的良性循环。即:技术升级——走出去——盈利——投资新技术——技术升级。这种闭合形态的良性循环能够使紡织工业进入一套稳定的、能够自我更新的运作体系,形成纺织工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如果能够完成上述闭循环的运作,纺织工业将能够实现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以资本力量推进产业升级,并最终以“绿色纺织”为导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佘安,黄毅.纺织服装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以上市纺织服装企业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9,(6).
[2]姚穆.纺织建设与生态文明[J].棉纺织技术,2015,(2).
[3]刘伦伦.可持续服装设计的发展现状[J].毛纺科技,2019,(10).
[4]吴晓玲.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