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0-08-10李小江
李小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水平越来越快,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农村发展比较落后,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农村不管是在生态安全方面,还是在生态需求方面都难以满足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所以在实际中,必须积极地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农村是自然、社会、经济等的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如生产、生态、生活、文化等,同时农村与城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了人类生存空间。新时期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有极大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全面剖析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量。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发展。新时期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占地面积看,农村面积要远远大于城市面积,虽然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持续推进,但是我国农村占地面积依然超过城市。同时从植被覆盖面积看,城镇植被覆盖面积更是无法与农村相比较,各级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地面硬化率比较高,地表植被大多是人造景观,难以真正地发挥出生态价值。此外,从城市发展看,也是建立在农村的基础上,构建健康农村生态环境对于城市生态建设有极大帮助。因此,在实际中,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二、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农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经济条件、生态环境落后的情况,加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导致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污染。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城市的生态环境没有农村生态环境好,实际上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水源清洁等角度看,农村生态环境并没有城市生态环境好,同时在农村废物分类上也比较综合,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劣程度。近些年农村人口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生态环境影响,这也加大了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问题,导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布局建设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等,对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
三、新时期下農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一)提高农村群众环保意识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培养农村群众的生态意识尤为关键,只有引导农村群众意识到大自然是生存的前提,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将各项环保手段落到实处。新时期下,要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标语等各种途径,引导农村居民意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生产的紧密关联,积极培养农村群众的生态意识,促使农村群众可以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在实际中,必须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促使农村群众可以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二)健全农村群众参与渠道
在实际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家园的建设,就需要健全农村群众的参与力度,积极地接受农村群众提出的建议。相关部门应该踏踏实实做事,为农村群众打造美好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结合我国社会发展总体态势,打造企业—政府—社会的环境治理体系,并发挥出群众与社会的监督作用。在实际中,可以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网络信箱等方式,引导农村群众参与到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举报中,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很多地区农村环境问题与基础设施不全有极大关联,如没有安放垃圾箱、取暖设备不全等,加上农村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对此,还应该引导农村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做到绿色消费,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科学开展农村植树绿化
随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推进,农村植树绿化力度也逐渐提升。但是在当前农村春、夏季绿化过程中,存在部分地区盲目建设大景观,从而将农村植树绿化建设引入了歧途的情况,如有的地区领导去其他地区考查,发现当地的杜英、香樟等植物很好看,就会在回来以后撤掉原来的树种,这不仅会影响到当地植树绿化效果,也加大了成本投入。在实践中,进行农村植树绿化建设时,应该以乡土树种及乔木为主,可以适当地多栽种一些槐树、柳树、杨树等,同时农村绿化不可学习城市的种植草坪行为,其养护成本很高,并且在农村也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在农村绿化中,应该注重适当的引入常绿树种,增加农村绿化景观层次性,从而达到美化农村环境的目的。农村在植树绿化、景观建设方面,要做到保留“竹外挑花三两枝”的乡土特色,荫下休憩、树上鸟鸣是农村最为独特的景致,在实际中应该将其保留下来,不可一味地砍掉本土树种,栽种外来树木。农村植树绿化景观建设工作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要多发展本土苗木,做好科学规划,以此提高农村绿化效果。
(四)强化政策保障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相应的制度及法律,这样才可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效果。在实际中,进行农村经济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项生态文明要素,包括资源损害、环境破坏、生态效益等,构建明确的生态文明指标及考核奖惩体系,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导向。实际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具有极强的艰巨性、复杂性,农村经济水平比较滞后,农民思想观念滞后,各项民生保障措施实施困难,所以要在政策上给予农村倾斜,尽可能地实现农村群众利益最大化。同时在农村发展中,应该将生态效益、民生效益放在关键位置,引入市场化机制,加强资源流动,依据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农村建设财政支持,全面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此外,还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探索生态经济、特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践中结合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采取科学的手段,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以此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6):63-71.
[2]杜强.新时代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165.
[3]刘鹤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支撑[J].人民论坛,2018(19):96-97.
[4]姜明.简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路径[J].青年时代,2018(33):109.
[5]吴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J].南方农业,2018(1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