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博物馆互动式体验的路径分析

2020-08-10李君

东方收藏 2020年6期
关键词:参观者展品互动式

李君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博物馆展陈手段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博物馆的展陈设计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展陈设计手段,通过互动式体验的场景设计,增强了展示信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实现了文物展品与公众的有效互动和共鸣,使博物馆的展陈内涵更加形象和生动地展现给社会公众,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不断丰富和满足了社会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

互动式体验的有关概念和构成要素

互动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互”指的是“交替”性,具有相互的含义,“动”则指的是起作用或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互动”就是指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具体到生活中,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一定的媒介和载体发生的相互交织和影响的过程。

互动式体验是指人与对象之间相互产生作用和共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给对象以更加生动和形象的视觉和感官体验。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乔治·米德对互动式体验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心智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也是社会互动产生的主要条件。社会互动的起点,是在心智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自我互动”,“自我”不仅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且是“主我”与“客我”在互动中不断展开的过程。

按照社会学理论,构成互动一般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有两个或以上的互动主体。二是互动主体之间需要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三是参与互动的个体有意识地考虑到“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传统展陈设计手段的价值理念和局限性

博物馆具有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播功能,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技知识、传承时代精神的窗口。公众通过参观文物展品了解社会发展的成果和历史事件的重要实物和人物事迹,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从展陈设计的构成要素分析,展陈设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要素,即:展示对象、展示主题、展示内容、展示手段和展示空间,总体上看,上世纪国内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以物为主,展陈设计手段多数依托简单的摆设或静态型场景,这种传统的展陈手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即使藏品豐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展示手段,其内涵难以得到充分展示和表达,导致公众获取的文物信息量获取的不足,限制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传播功能发挥。在此情形下,公众在参观博物馆时,多数是走马观花式的体验,特别是在连续参观多个展厅后,会产生视觉疲劳和厌倦心理,难以引起参观者的兴趣,很难留下深刻的参观印象和心灵上的共鸣。因此,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和体验需求,随着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逐渐取代了“以物为本”的理念,互动式的体验设计已成为当前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

互动式体验的价值理念和优势

互动式体验技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展陈理念,这也是现代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其功能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成果。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就是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围绕满足人的价值需求,更全面、真实、形象地展示展品的文化内涵和精髓,最大限度地满足参观者的感官需求。

近年来,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成果应用,特别是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发展,博物馆展陈理念正在发生着变革,利用现代展陈手段,构建观众的互动式体验场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升公众参与的互动式体验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展陈设计理念。陈列设计技术的创新,并不单纯指高新技术产品在陈列设计中的推广和应用,也包含运用各种手段更加科学、形象和直观地展现文物藏品的主题和内涵。通过互动式体验技术展现出来,赋予了文物展品新的生命和活力,使文物的内涵表达带来更多的路径和载体。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理念的转变,更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和展示功能,为游客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手段。打破传统的文物展示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声、光、电和5D技术,在视觉效果上,全方位增强了文物展品的震撼力和感染力,通过文物藏品与场景的互动和交融,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与参与感,更好地发挥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功能,融合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为游客营造了更加舒适、和谐和享受的文化艺术空间,满足观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追求。

博物馆展陈设计互动式体验的路径分析

结合当前国际和国内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的前沿技术,今后一段时期,博物馆在提升公众互动性体验设计方面,将重点应用以下几种技术和路径:

1.在展陈设计中应用VR技术。目前,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即VR技术,在各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VR技术,能够科学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事物与场景,观众通过感官可以体验和感受模拟的环境作用。与博物馆传统静态展陈设计方式相比,现代博物馆展陈设计采用VR技术,能有效提升展陈设计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娱乐性,使参观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体验博物馆的现代技术手段和文化特色,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2.在展陈设计中应用全息影像技术。目前,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端展陈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衍射原理再现展品形象的三维立体图像技术,通过投影设备将展品不同角度的影像投射到投影膜上,呈现出清晰和逼真的影像。全息投影技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感染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参观者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注意力。目前,全息影像技术已成为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例如,上海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杭州湿地候鸟博物馆等国内多家知名博物馆均利用了全息影像技术,实现了馆藏展品和信息的数字化展示,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载体的完美结合,给参观者带来十分逼真的感官和心理体验。

3.在展陈设计中应用体感互动技術。体感互动是一种具有高科技元素的互动展陈技术,目前在博物馆、会展、品牌商业活动、大型超市、高铁站、飞机场、游戏厅等场所得到了推广应用,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体感互动技术主要通过体感摄影机的人机交互,借助红外线识别和捕捉参观者的动作及肢体信息。当参观者做出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和手势时,如下蹲、举手、摇头、转身、前进或后退等,就可实现互动式体验。应用体感互动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提升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数学等知识的效果,实现寓教于乐。

4.在展陈设计中应用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层层累积起来,将计算机上的图像打印成实物模型,通过逐层打印来构造物体的高科技技术。国内博物馆中应用3D打印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增材制造和3D打印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收藏和展示了上千件3D打印技术作品,馆内建设了3D打印的空中花园、3D儿童活动游乐园等多个功能区,具有文化教育、知识传播、游戏体验等多重服务和展示功能。

5.云平台App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云平台App在博物馆展陈中也开始被应用,产生了很好效果。通过应用云平台App建立展览与观众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远程控制,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博物馆服务、保障和管理的智能化控制。云平台App具备文物拍照识别、语音介绍、资料查询、地图导航、在线预约、信息推送等功能。观众通过智能手机App和微信,可以获取博物馆语音及视频在线讲解,推进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联和互通,有效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和感受。同时,云平台App技术通过后台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为博物馆在讲解、教育、研究、服务等方面功能进行数据支持,为完善功能提供决策帮助,减少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群众文化生活和需求层次的提升,传统的展陈设计手段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价值需求,博物馆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展陈设计方面不断自我改革创新,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互动式体验具有直观性、多样性、趣味性和时尚性的特点,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公众的兴趣和能动性,拓展博物馆宣传和教育功能,因此,博物馆展陈中的互动式体验设计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主流目标和方向,对传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工作于通渭县博物馆)

猜你喜欢

参观者展品互动式
最美的蝌蚪
展品被盗了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关上手机再看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