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洮砚点滴

2020-08-10瑞霖

东方收藏 2020年6期
关键词:砚池边框

瑞霖

唐代已出现洮砚。上世纪20年代,安徽发现一方唐代箕斗形洮砚,以实物论证了唐代确有洮砚。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中说:“蓄砚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绛州次之。后重端、歙、临洮。”这里说的“临洮”即指洮砚。洮砚被列入“四大名砚”是在北宋。宋代学者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的《砚谱》云:“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四大名砚”从此被确立下来。后因红丝石料难以掘到,澄泥砚取而代之。“四大名砚”变成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并一直延续至今。洮砚列入“四大名砚”,是由它的优良品质所决定的。北宋著名砚论家赵希鹄在《古砚辨》中说:“世之论砚者,皆曰多用歙石,盖未知有端……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绿如蓝、润如玉是洮砚最突出特点。洮砚石料系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长期河水浸泡,结构紧密,硬度适中,为摩氏3.5-4度。质地细密,发墨又不损毫,秀雅晶莹,清丽动人。有唐以降,历朝历代对洮砚赞誉不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鲁直所惠洮砚上作铭曰:“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黄庭坚诗赞洮砚:“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峰利如锥。”范大成《石湖嘲峡石》诗中有“端溪紫琳腴,洮河绿沉色。”陆游也有诗句赞曰:“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金朝诗人元好问有诗曰:“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片砚来临洮。”修于宋代的《甘肃通志》记载:“洮石砚,出洮州卫。”明代《甘肃洮砚志》还记录了赵孟頫收藏洮石砚。董其昌在《筠轩清闷录》云“端砚之亚,又洮河绿石。”

我收藏的四大名砚中,端砚、歙砚、澄泥砚居多,洮砚只有寥寥几方。十多年前我曾到甘肃兰州古玩店探寻,也只购得几方旧洮砚、几方新洮砚。为何洮砚如此难得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洮砚产地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的洮河沿岸。此地山高谷深,交通极为不便。加之古代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战乱频仍,经济落后,流通不畅,洮砚难以销往内地。二是取材艰难,产量极少。洮砚石材埋藏在高山峡谷中洮河东岸的喇嘛崖岩层之中,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临水。冬天大雪封山,无法进入;春夏水流湍急,浪大涛高,开采极为艰辛。正如赵希鹄在《古砚辨》中所言:“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只在宋、明两代有一段时间甘南地区比较安定,经济得以发展,洮砚开采制作出现短暂繁荣。新中國成立后,甘肃和全国一样,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交通改善,文化繁荣,带动洮砚制作出现高潮。现在在兰州、北京等城市的文具店,常可见到新产洮河砚。我虽到过甘肃,听友人介绍过洮砚生产情况,观看过他们收藏的一些新、旧洮砚,但没有到过洮砚产地卓尼县,更没有到采石坑实地考察,收集洮砚又少。以上所述洮砚点滴,也多见诸书刊资料,难免挂一漏万。下面展示我收藏的几方新旧洮砚,祈求以实物弥补论述之不足。

圆形如意池洮砚(图1),明代,径15.3、厚2厘米。砚面围双阳线,外粗内细。砚堂大,中间下洼,上部开如意形砚池,边围三阳线。靠上边有三瓣花柱,既增加美观,又可作笔掭使用。四周内敛。背平。面、背均呈淡绿色,为洮石特有的鹦哥绿。内布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细水纹,既柔和又雅丽。砚取圆形,以示圆满、丰厚之意。质地极为坚细润泽,抚若小孩肌肤。磨痕、包浆自然交融。

长方洮石板砚(图2),清代,长20.5、宽14、厚3.2厘米。砚身呈黑黛色,左角显淡绿、淡蓝。面、背均有水波纹,如江水涌动。边侧隐约有多条并排线纹绕砚墙一周。此砚为洮砚中的玄璞色泽。全砚规整端正,石质圆润有加,似孩童脸、少妇肌,手感细腻,抚手见湿,是洮砚中珍品。

长方卷草纹洮砚(图3),清代,长14.5、宽9.8、厚1.5厘米。砚面围边框,前边内浮雕卷草纹,左、右下伸,两边对称。下为砚池。堂池相连,砚堂大,中间略凹。四边侧内敛。背平。砚体呈淡黄绿色,上淡下浓,面、背均有明晰水波纹,砚背粗水波翻转曲折,如江海大浪滔天,十分灵动艳丽,质地细密润滑。此石似为鹦哥绿。

长方夔龙纹洮砚(图4),清代,长15.2、宽10、厚2.5厘米。面起边框,上部宽大,框内左右边浮雕夔龙纹,头相向,对着中间火球。下为宽大砚池,颇深,有弧形阳线与砚堂分开。砚堂左、右、下三边围双阳线。全砚呈淡绿色,似为鸭头绿,背平。面、背均有纵向水纹。砚堂偏左边露一白线纹,俗称硬筋,因白线细短,不影响磨墨。质地十分坚密细腻滑润。

随形佛手纹洮砚(图5),清代,长19、宽12.5、厚1.5厘米。鹦哥绿。砚体似瓜形,上小下大,围有边框。圆形砚堂大,上有圆盖,盖面双阳线内浅浮雕荷花图——在奔流的水波上,升起一朵大荷花、一片大莲叶,边有两朵含苞花蕾和水草。砚池内浮雕佛手,秆粗叶茂,颇为壮观。背平。砚面图案寓意富贵幸福连连。全砚饰纹都为弧线,宽细相间,弯曲柔顺,圆融和睦。

随形竹枝蕉叶纹洮砚(图6),清代,长16.5、宽11.5、厚1.5厘米。砚呈五角,上小下大,样式奇特。面围边线。砚额宽边饰蕉叶,下为砚池,池中左有一蜘蛛向中间爬行;右有一蜥蜴首向中间,两者相顾有情。砚堂圆形,稍深,上带盖,圆盖面上浮雕两竹,竿直叶疏,清秀雅致;一树干横跨盖面,别有风味。全砚为鹦哥绿,坚密细润。

佛手纹带盖圆洮砚(图7),清代,径15.8、高3厘米。砚堂、池一体,下挖颇深,上有盖,盖面上突,浮雕一佛手,树干弯曲遒劲,上有六叶二果一花,果硕叶长花艳,醒目别致。背平。构图圆满,雕工简洁有力,寓意吉祥幸福。砚色为鸭头绿,坚密细润。

长方带盖洮砚(图8),民国,长11、宽7.6、厚4.6厘米(砚身高3、盖高2.6厘米)。盖面有突起边框,上刻回纹,内浮雕荷、兰、竹、鸟:左下角山石上斜长出一丛竹子,上立喜鹊,向天鸣叫,似在呼唤同伴;右边从下向上,紧挨着一排兰花;左角垂下荷花水草,构图饱满,寓意丰富,盖里平展,可作砚堂磨墨,也可作笔掭使用。砚身下挖出砚堂、砚池,颇深,中间有隔墙分开,也可当水盂使用。背平,有边框。砚色为鸭头绿,有深、淡相间水波纹。

喜上眉梢洮砚(图9),当代,长21、宽16、厚4厘米。砚为鸭头绿。砚面上小下大,有细小起边。右、下边为直线,构成直角;左边弧线,全砚呈不规则梯形。从左下角向上屹立一株老梅,边侧黄色石皮稍加雕琢,即成梅杆,自然生动,到砚额向右伸出枝条,遒劲有力,上梅花盛开;一只喜鹊站立枝头,向左眺望,下为随形砚池,稍浅。砚堂大而平坦,上布满水纹。背平。砚制不求方正,保留石形,依形施艺,留下石皮成树根、树干,简洁自然。全砚呈鸭头绿,清雅秀丽,质地坚润如玉,温润细腻。

半月形瓜纹洮砚(图10),当代,砚取半月形,上弧线下直线,上下长20、左右宽30、厚3.5厘米。砚面中间偏右下挖圆形砚池,堂、池一体。上带圆盖,盖面中间微凸,上、下紫红,中间大片淡绿,布满纵横旋转线纹,浓淡参差,构成一幅天然山水画卷。砚面左边高浮雕多片瓜叶,前后有序,下垂四瓜,大小不一。藤蔓自然展开,飘逸灵动。砚面大片紫红色,边缘稍露淡绿,琢砚者匠心独运,巧用石色,红、绿使用得当,画面更加生动艳丽。背平。全砚圆活厚重,质地细嫩滋润。

猜你喜欢

砚池边框
过梅林
Word如何制作规范的三线表
游襄阳米公祠
浣溪沙·己亥十月十六子夜吟
专注
专注
外出玩
通过美工刀切分屏幕与边框
边框窄到爆戴尔推出全新XPS 15笔记本
砚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