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奶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0-08-10王远强
白 刚,王远强
(黑龙江省建设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北安 1640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作为人体钙的最佳来源,已经成为每天不可或缺的饮品,使得我国奶牛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型规模化奶牛场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奶牛存栏量翻了几番,一些优秀企业不断诞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和就业,也稳定了牛奶市场供应。奶牛乳腺炎作为奶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一旦发生不仅会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会改变牛奶的品质,给养牛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 发病原因
1.1 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
一方面,饲料过于单一、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都容易导致奶牛抵抗力的降低甚至缺失;另一当面,挤奶过程中所用工具消毒不彻底、挤奶方法错误等都会导致奶牛乳腺炎的发生。
1.2 干奶方法不合理
干奶过程中没有采用无菌操作或者干奶过程中没有对奶牛进行防治药物的注入、高产奶牛干奶过程中没有限制其饮水量、没有减少精细饲料以及多汁饲料的供应等不科学的干奶方法也容易导致奶牛乳腺炎的产生。
1.3 气候变化
在高温以及高湿的环境下,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使得其食欲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很容易导致乳腺炎的发生;另外,降雨量的增加也容易导致奶牛乳腺炎发病率的提高。
2 流行病学
2.1 发病的季节性
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与自然泌乳月份存在极显著差异,9月牛隐性乳腺炎的检出率(阳性牛、阳性乳区)最高,2月发病率最低。此外,气温变化与奶牛乳腺炎的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2.2 发病的年龄差异
随着泌乳奶牛年龄的增长,感染乳房链球菌的机率不断增加,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病率也呈这种年龄递增趋势。另外,随着奶牛妊娠次数的增多,奶牛乳腺炎的感染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3 奶牛乳腺炎症状
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可分为侵袭性革兰氏阳性菌、非侵袭性革兰氏阴性菌和其他微生物,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侧乳房大小、形状、质地均出现异常,乳汁异常则表现为出现凝块、絮状或伴有大量脓汁,严重时可继发全身炎症反应。
4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
4.1 临床型乳腺炎的诊断
临床型乳腺炎的诊断方式为视诊、触诊和必要的全身检查,主要用于对病牛个体的临床诊断。有条件的奶牛场可在治疗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的确诊,测定药物敏感性,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2 隐性乳腺炎诊断
隐性乳腺炎的诊断较复杂,主要判定指标为乳汁体细胞数微量改变、pH值升高和电导率异常变化,主要方法有美国加州乳腺炎试验法(CMT)、测定电导率法、体细胞计数(SCC)和致病性病原菌的鉴定。
5 奶牛乳腺炎的治疗
5.1 抗生素治疗
治疗乳腺炎常用的抗菌药物有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CAR)、链霉素(Streptomycin,STR)、头孢拉定(Cephradine,CED)等。大量的研究表明,诱发中国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对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首选CAR和ST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可采用CAR,也可采用CED;对大肠球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可大剂量使用庆大霉素(Gentamicin,GEN),但要长期坚持至炎症完全消散,否则可能复发。
5.2 全身治疗
对乳腺炎并继发全身反应的患病奶牛,为了防止出现败血症或菌血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及时采用抗生素全身治疗。乳房肿胀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必要时可采用此疗法。采用全身治疗时,可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每千克体重的推荐剂量为:青霉素16500 IU,土霉素10mg,红霉素12.5mg,磺胺二甲嘧啶200g。
5.3 乳房灌注
对于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在灌注抗菌药物之前可注射催产素,使两侧乳房完全排空,否则炎症会妨碍药物的扩散,影响治疗效果。推荐的灌注药物及剂量为:青霉素100000 IU;邻氯霉素500mg;氨苄青霉素75mg+邻氯青霉素200mg;螺旋霉素250mg;利福霉素100mg;链霉素1mg+青霉素100 000 IU;土霉素200~400mg;金霉素200mg;新霉素500mg。
5.4 干奶期疗法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奶牛乳腺炎最佳治疗时间为干奶期,最好选择在干奶期初始或终末,或是最后一次挤奶后进行抗菌药物灌注,效果较好。
6 预防
6.1 饲养管理
乳腺炎是个体自身、外界不良环境、致病性微生物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保持个体干净卫生,维持环境整洁,增强奶牛的抵抗能力是有效预防乳腺炎的重要举措。此外,要供应优质全混合日粮,添加硒、VE等矿物质来增加牛群的抵抗力。
6.2 科学挤奶
每次挤奶前,要按照相关消毒程序做好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严格按挤奶操作规程进行挤奶。必须对乳头进行药浴,以减少乳腺炎的发生。
6.3 定期检查
对奶牛隐性乳腺炎进行定期检测,详细记录其发病特征、感染区域、治疗效果等基础数据,根据获得的本底资料及时淘汰治疗效果差、长期不愈的奶牛。
6.4 免疫预防
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疫苗,但由于外界环境的不稳定,加之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不确定性,免疫后疫苗对机体的保护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此外,不同的免疫佐剂也会间接影响效果,目前尚未找到合适的免疫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