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黑龙江地区寒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020-08-10王晨龙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床土寒地氮量

郭 旭,王晨龙

(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生产管理部,黑龙江 密山 158322)

黑龙江地区以寒地水稻种植为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地水稻栽培面临着无霜期短、低温冷害等威胁,增加了寒地水稻增产提质的难度。为保证寒地稻区产量,应选用抗倒伏、后熟快的优质水稻品种,配套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以达到低温保产、高温高产、灾年不减产的目标。

1 寒地水稻育苗技术

1.1 育苗准备

优选秧田地,要求秧田地的土壤肥沃、呈偏酸性、水源充足;采用大棚育苗方式,大棚宽、高、长为9.5m、3.3m、60m;采用单幅苗床进行育苗的,苗床宽为3m。采用双幅苗床进行育苗的,苗床之间需间隔30cm;播种前30d,在苗床上扣大棚,并在苗床深4cm处施入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置床土,选用本地水田土掺入适量有机肥作为床土,要求床土pH值在5.0左右;对床土喷施恶霉灵水剂和甲霜灵粉剂进行消毒。

1.2 种子处理

选择优质水稻品种,对种子进行晾晒,之后再浸泡在盐水中剔除不饱满的种子,种子筛选后捞出进行阴干;阴干后,再用咪鲜胺药剂进行泡种,制作种衣剂包衣,种子要没过水面20cm,水温控制在12℃,共浸泡7d,以消除种子上残留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抗病害能力;浸种时要保证所有种子都处于相同的温度中,每天进行2次倒种;催芽时的温度控制在26℃左右,当芽长2mm时,将其进行阴晾,以待播种之用。

1.3 播种

在外部气温为5℃时、棚内温度为12℃时进行播种,秧盘播种中每盘播入稻种125g;播种后,覆上一层细土,厚度为0.5cm;覆土后将地膜覆盖到苗床上,进行保温、保湿。

1.4 苗床管理

1.4.1 温度控制

加强育苗期间的温度控制,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10℃以上,若遇到持续高温天气,致使棚内温度超过33℃,则要打开大棚进行通风;当秧苗进入3叶期时进行炼苗,将苗下底部温度控制在20℃-25℃,当秧苗进入3.5叶期时,掀开地膜。

1.4.2 水分管理

在播种时于苗床一次性浇足底水,直到秧苗出苗期间不需要再浇水;在秧苗进入1叶期时,适当在苗床上喷水,控制好水量,一直保持苗床旱田状态;当秧苗进入1.5叶期时,要根据床土状况、秧苗根系生长状况、气温状况进行适量补水。若发现床土发白、秧苗午间卷叶等现象,则应当在早8点一次性浇足水,水温不小于16℃。

2 插秧技术

2.1 整地

在水稻栽培区域进行秋翻春耙,疏松土壤,使土壤具备良好的通透性,起到保水保肥作用;深翻深度在15cm左右,土壤最佳含水量为30%,翻地必须达到深浅一致的要求[1];5月上旬进行泡田整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旱整地与水整地方式,其中旱整地要整平堑沟,打好池埂。在插秧前4d左右进行水整地,保证池内平整,控制好地面高低差。

2.2 插秧

插秧前用阿罗浸+威农或艾割等药剂对水整地进行封闭灭草;不得在5月上旬插秧,以免因气温过低造成秧苗冻害,降低水稻产量;在5月中旬,气温达到12℃以上时进行插秧,并且在5月25日之前全部完成插秧,以促使水稻低位分蘖;在插秧过程中,盘育机插以28穴/m2为最佳,采用稀植方式拉线插秧,插秧深度控制小于1.5cm,应保证插秧后不存在漂苗问题;在插秧之后,及时检查秧田,若发现缺苗、倒苗现象,要进行补苗。

3 田间管理

3.1 施肥

根据黑龙江地区的全年温度情况,确定施肥用量。在高温年,全年氮肥用量应控制在每公顷275-325kg。在低温年,全年氮肥用量应控制在每公顷225-250kg。全年氮磷钾的总量比例为2:1:1。

3.1.1 基肥

基肥为复合有机肥,含氮量为全年总氮量的30%,分别在翻地前和耙地前各施入1次,每次施用量为全年总氮量的15%;基肥中要避免使用速效氮肥,以免肥效受气温变化的影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增加田间管理难度。

3.1.2 分蘖肥

在6月初,田间稻苗一般会呈现出黄绿色,此时施入分蘖肥,其中氮肥用量为全年总氮量的20%;分蘖肥施入后的10d左右,追施接力肥,氮肥用量为全年总氮量的10%。

3.1.3 穗肥

穗肥需在水稻落黄时施入,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水稻落黄较快,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水稻落黄较慢,所以必须根据气温和水稻分蘖数确定穗肥的施用时间;第1次穗肥的施用时间应在抽穗前20d左右,氮肥施用量为全年总氮量的20%,再配合施用硫酸钾50kg。

3.1.4 粒肥

在水稻见穗时施粒肥,若水稻受气温影响叶片为浓绿色,则可不必施入粒肥;粒肥中的氮肥用量为全年总氮量的10%。

3.2 水分管理

3.2.1 前期水分管理

在插秧后选择温度相对较高的晴天进行灌水,水层深度在2cm左右,始终保持浅水层,以促使秧苗快速生长。

3.2.2 晒田与灌溉

在秧苗分蘖期出现徒长时,应在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减轻氮肥对秧苗的影响,避免出现倒伏现象;排水晒田不得少于5d,以稻田出现龟裂面为准;在晒田后进行灌溉,水层深度为4cm;在水稻生长期间,要以间歇性灌溉为主,如果遇到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一直处于气温不足17℃的情况,那么应当保持灌溉水层在10cm以上,以保证水田的温度;若稻田的产量在每亩700kg以上,则还应当在齐穗期进行1次晒田。

3.3 除草

在插秧后的第10d,采用药剂进行毒土毒肥除草;在插秧后的第20d,应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及时拔除田间的杂草,此时应避免使用除草剂;如在稻田内出现三棱草长势旺盛的情况,可施用威农、太阳星、莎阔丹等药剂进行除草。

4 结语

黑龙江地区的寒地水稻栽培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充分考虑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方案,以不断提高寒地水稻生产效率、年产量和稻米品质。在寒地水稻栽培中,要将育苗技术、插秧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作为技术控制要点,为实现寒地水稻种植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猜你喜欢

床土寒地氮量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床土培肥效应研究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蔬菜育苗中的不正常现象发生原因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对烟株接种黑胫病前、后体内生理物质及黑胫病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