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灌水法检测堆石坝填筑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误差控制

2020-08-10古今用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8期
关键词:堆石坝塑料薄膜密度

王 红,古今用,张 涛

(1.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资环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堆石坝填筑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与大坝安全,而密度作为衡量堆石坝填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参数,在堆石坝填筑质量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1]。测定堆石坝填筑密度的方法较多,又以灌水法的使用率最高,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且结果准确,但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生误差[2]。本文以下把比水库堆石坝填筑密度检测为实例,以灌水法检测堆石坝填筑质量试验原理与步骤为基础,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控制措施,旨在明确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误差控制措施,从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 工程概况

下把比水库位于龙里县东北部,距离龙里县约55km,距离洗马镇约6km。水库位于洗马河支流沙田溪沟上,坝址集雨面积4.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34万m3,多年平均流量为0.074m3/s。

水库校核洪水位1204.33m,总库容181万m3,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202.00m,相应库容164万m3,死水位1171.00m,相应库容18.8万m3,兴利库容145.2万m3。下把比水库坝型为面板堆石坝,坝轴线方位角为N4.651°E,坝顶高程为1205.30m,大坝趾板基础置弱风化上部,河床趾板建基面高程为1148.00m,最大坝高57.3m。坝顶宽6.0m,上下游坝面坡比均为1∶1.4,坝顶轴线长145.8m。大坝采用右岸岸坡开敞式溢洪道泄洪,堰顶高程1202.00m,堰宽8m,取水建筑物布置于右岸。

2 灌水法试验原理与步骤

2.1 实验原理

灌水法作为坝体填筑质量的一种最基础的密度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控制坝体填筑质量中[3]。此法在依据相关技术要求下进行试坑开挖、土料的称重,土料含水率、干质量以及试坑体积的测定等,最后利用干质量与试坑体积的比值作为此次堆石坝填筑的干密度。根据DL/T5129—200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灌水法操作过程中涉及的主要仪器及设备包括套环、台秤、薄膜以及温度计等。

2.2 试验步骤

(1)检测地点选定及率定。依据设计或DL/T5129—2001规定选定检测地点后,将套环固定在所检测位置,并铺设薄膜后注水,注水结束后,记录水位测针读数、所注水的质量以及水温等数据[4]。

(2)试坑的开挖。将套环内的水排干,并将薄膜取出,依据DL/T5129—2001技术要求进行试坑开挖。在套环开挖直径相对较小的试坑,然后向外缓慢修整试坑的尺寸直至完全符合规范,随即对挖出的试料进行称量。此次垫层料试坑直径为最大粒径的4倍,试坑深度为碾压厚度;过渡料试坑直径为最大粒径的3~4倍,试坑深度为碾压厚度;堆石料试坑直径为最大粒径的2~3倍,试坑直径最大不超过2m。特别要求试坑开挖过程中,注意开挖力度,不得挤压坑壁,不与套环发生碰撞,试坑开挖结束后铺设薄膜[5]。

(3)灌水法测试坑体积。向试坑内注水,同时记录注水质量,当注水达到预定水位位置时,以水位测针针尖与水面接触的位置为准,记录试坑水总量与水温。需要注意的是,在注水的同时,对塑料薄膜进行抚平,尽可能消除塑料薄膜与试坑壁之间的空隙,仔细观察塑料薄膜是否存在漏水情况,若存在漏水情况则立即停止注水,将试坑中水排干后,换新塑料薄膜后继续注水,此外,不要流到套环外,以免影响注水体积。

(4)含水率的测定。分别小于20mm与20~100mm的试样进行含水率的测定,试样大于100mm的含水率可以忽略不计。

(5)待所有现场检测工作完成后,将土料混合填筑到试坑中,碾压直至密实。

3 试验影响因素与误差控制

3.1 下把比水库灌水试验结果

下把比水库坝体填筑共检测样品9个,垫层料、过渡料、堆石料各3个。检测结果见表1—3和图1—3。从检测结果来看,所检测的9个样品的干密度、孔隙率与垫层料的渗透系数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而垫层料XBBSK-DLC1#试坑小于5mm,颗粒含量不满足要求,如图1所示,3个样品试坑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也不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根据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取样所测定的干密度,其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值,标准差不宜大于0.05g/cm3。当样本数小于20组时,应按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点的干密度不低于设计干密度的95%控制”,本次下把比水库填筑检测的试坑垫层料、过渡料、主堆石料组数均小于20组,合格率为100%,满足规范合格率90%的要求,干密度评价为合格。

图1 垫层料颗粒大小分布图

表1 垫层料试验结果

此外,除了对该试验结果进行复核,还应对试验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从而提出尽可能减小其误差的控制措施。

表2 过渡料试验结果

图2 过渡料颗粒大小分布图

表3 堆石料试验结果

图3 堆石料颗粒大小分布图

3.2 试验影响因素与误差控制

3.2.1挖坑过程影响测试精度因素分析与控制

(1)试坑开挖是在套环内进行的,前期应该对套环进行固定,固定后不允许移动或者扰动,开挖时不能与套环发生碰撞,否则会大大影响测试的精度[6]。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挖坑时应由中心开始不断向下挖出直径相对较小的试坑,然后再缓慢向外增加试坑直径,直至试坑开挖达到规定要求为止。如果挖坑过程中遇大块石,将其周围的细料挖出后,可借助扒杆将其从试坑中移出;当块石过大时,对其量好尺寸后进行分解与开挖,总重计入该块石颗粒粒径筛余量[7]。

(2)试坑尺寸需要根据粒径来确定[8]。试坑尺寸受堆石体填料最大粒径的影响,由于其颗粒较多、分布不均匀等造成检测结果与实际值差异较大,碾压过后的堆石体一般呈现上密下松的情况,试坑深度太浅,造成密度检测值偏大。故根据相关规范及经验,试坑直径应不小于坑内坝料最大粒径的3倍,其中,垫层料4倍,过渡料3~4倍,主堆石区2~3倍。

(3)试坑形状应近似呈U字形,试坑壁形状的规整度则会对坑壁与塑料薄膜的贴合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精度。故当试坑开挖接近U字形时,注意开挖力度,缓慢并仔细进行修正,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9]。如果遇见块石分布而影响试坑形状,导致坑壁极不规整或者越出套环外时,从而导致塑料薄膜无法与坑壁贴合,造成对测试精度的影响,故此试坑应予废弃,重新选择测点[10]。

3.2.2材料误差分析与控制

(1)套环。套环刚度不够、用钢材料不足等原因,在试验中易产生变形或者滑移;此外,在套环高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会导致所注水量有所偏差,同时影响塑料薄膜与套环壁间的贴合度。这些因素均会影响试验精度,因此,试验前期应对套环的刚度、高度以及原材料检测,以确保套环质量达到试验要求。建议采用#20槽钢来进行套环加工,以达到试验要求[11]。

(2)水位测针。在试验中,通常一些检测单位不使用测针,将水灌满套环时直接用肉眼观察,测试过程极为随意,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试验过程中,应选择水工模型试验用的水位测针,测针精度要求达到0.1mm以上,这样才能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12]。

(3)塑料薄膜。试验中用于测量体积的塑料薄膜的选择同样会影响试验精度,特别是塑料薄膜的材质与膜厚。塑料薄膜太厚,则会影响其与试坑壁间的贴合度,造成脱空,所测得的试坑体积偏小,导致密度测量结果偏大[13]。塑料薄膜太薄易损坏,造成漏水,从而致使试验无法继续。所以,一般采用厚度为0.1mm、柔性良好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但测试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校正,校正公式为:

(1)

式中,V—试坑体积,cm3;m1—套环中注水的质量,g;m2—试坑与套环的注水总质量,g;K—校正系数;ρw—水密度,g/cm3[14]。

塑料薄膜在铺设过程中也要仔细,理顺塑料薄膜的褶皱,此外,在灌水过程中应在注水的同时排空塑料薄膜与坑壁之间的气体,避免塑料薄膜与试坑壁间存在脱空。

(4)台秤。实验精度受台秤的影响最大,其中台秤精度、摆放位置等对称量结果造成影响[15]。因此,要定期对台秤进行检查、维护及校准,在使用前期应选择精度满足要求的台秤,特别是机械台秤,应及时做好台秤的基本检查与维护。此外,在试验过程中台秤必须放置平稳,减少移动,因称量次数越多,累积误差则越大,故称量时应尽量仔细,防止漏称或者重复称量等,每次称量结束后,应将容器中的泥土倾倒干净,确保台秤对试验精度的影响减到最小。另外,当含水量较大时,少量的泥土会粘到称量所用的筐壁,因此,称量时应注意当筐前后的质量差为1kg时,应及时更换称量筐或者将筐壁泥土除去。

(5)试验用水。在试验过程,因试坑体积较大,注水量较多,水的密度与水体积的测量精度同样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应尽量选择无杂质的纯净水作为试验用水,且使用精度高的流量计测水体积或者台秤测水的质量;此外,也可使用储水箱来测水体积,同时测量水的温度,然后对水的密度进行换算[16]。

3.2.3水位测量时的误差分析与控制

测针应尽量细而尖,这样容易观察测针针尖与水面接触时的接触点,确保参考水平面在试验过程中依旧保持一致。在试验过程中,禁止触碰测针,避免水位变化而影响试坑体积。此外,在试验过程中,因挖坑时间较长,很难避免会触碰到水位测针,影响水位测针的位置,故建议采用双水位测针记录水位,同时尽量保持同一个人同一个视角来观察,确保试坑体积误差减小到最小。

4 结语

试坑灌水法作为最基本的密度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坝体填筑质量检测中。灌水法检测堆石坝填筑密度时,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因素会造成所测试试坑体积偏小,干密度偏大,其检测结果可能会合格,但实际上未达到设计要求而出现误判的情况,如此,直接造成工程质量安全。本文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总结试验经验,认为在试验操作中,实验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感,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操作,对其检测结果仔细分析求证,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此外,每次试验过后应及时总结试验经验,多交流、多思考、多试验,以确保在试验中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操作中的误差。

猜你喜欢

堆石坝塑料薄膜密度
高堆石坝砂砾石料的细观参数反演及三轴试验模拟
蟹棒表面的塑料薄膜要不要一起煮?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玩具和童车塑料包装问题分析
高面板堆石坝变形控制技术分析
水利工程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动手做个压气计
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