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护理干预
2020-08-10刀琼华
刀琼华
(新平县人民医院 云南新平 653400)
糖尿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中90%以上的患者为2 型糖尿病,该病的发生主要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属于慢性糖代谢紊乱疾病[1]。在糖尿病治疗中,饮食疗法是疾病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饮食控制方法在应用中,由于同类食物交换后,经常出现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不稳定,导致相关并发症增多,对血糖控制效果带来影响[2]。因此,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低血糖指数食物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低血糖指数食物在糖尿病膳食护理中应用,对患者胰岛素分泌及餐后肠道激素水平有改善作用,因此餐后血糖反应较低,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本次对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最小51 岁,最大76 岁,平均(60.4±2.6)岁,病程最短2 年,最长16年,平均(7.3±1.4)年;观察组中,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最小50 岁,最大78 岁,平均(60.8±2.4)岁,病程最短2 年,最长15 年,平均(7.6±1.2)年。排除伴胃肠功能紊乱者、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者等。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糖尿病治疗方法均相同,均给予拜糖平及甘精胰岛素联合控制血糖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糖尿病常规饮食指导、常规糖尿病食谱制定等,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15:3:5。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护理干预,在饮食知识教育及低血糖膳食食物执行时,以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食物中血糖含量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以血糖指数<55%的食物为主,减少馒头、米饭等血糖指数值较高的食物宣州区,严格按照膳食食谱控制三餐食物摄入量,同时考虑膳食的多样化。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前及干预8 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对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 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各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 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中2 例发生,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中9 例发生,发生率为22.50%(9/4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4,P<0.05)。
3 讨论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改变,2 型糖尿病发病率升高,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饮食生活习惯是重要因素,以往在饮食控制中,多考虑减少体内释放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而对相同含量不同食物中糖类引起的血糖应答考虑较少[3]。近些年,国内外对糖尿病控制中血糖指数食物的作用越来越关注。人体在摄入高血糖指数食物后,消化吸收速度较快,导致游离脂肪酸水平及血糖水平升高,容易出现血糖不稳定情况,也是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增高[4]。而低血糖指数食物的使用,在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速度较慢,食物所释放的葡萄糖量及速度均下降,餐后患者血糖水平相对稳定,所以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同时也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护理干预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有显著作用;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实施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可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疾病控制效果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